搜索
 

闲书如古宅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闲暇时,拿一本李渔的《闲情偶寄》为消遣,在书桌上缓缓打开,人的意识也就仿佛打开了一扇古老的宅门,“吱——嘎——嘎——嘎”,幽幽的长响,你的思绪便跌入了一座古宅之中。

读闲书,让人跌入的是古宅清寂氛围,而不是现代商铺喧嚷氛围。其实,也有跌入现代商铺的境况,那是读正业书。因为正业书是同闲书相对应的专业书,它们都是征伐生活的武器,背负着熙熙攘攘的生存竞争之重任,承载着尘世的烟火。一本正业书,必然就是繁华的商铺建筑了。人在繁华的商铺里奔走,神思常常钢丝般紧绷着。

但是,闲书则不同,因为闲书是与世无争的古宅。

这古宅外围,早已没有了车马喧。整个宅院,应该是明清的模样,宅墙青砖,房顶黛瓦,四面竹树环合。只是古宅已经年久失修,宅墙有裂缝,有青苔;黛瓦凌乱,有长长短短的草茎在檐口肆虐;宅内四方方的天井里,有一口大陶水缸,水缸里的水在一个季节里慢慢满了,又在另一个季节里渐渐干了;一只丑鸟就歇在四方方的天井上方的屋檐口处,时而叫一声,然后梳理它的灰羽毛,摆出一副散淡的姿势。其实,古宅的所有物事,早已同世间的扰攘没有了瓜葛。这就是读李渔的《闲情偶寄》的感觉,更是读张潮的《幽梦影》的体验。不是吗?在李渔的《闲情偶寄》中,只有戏曲、歌舞、服饰、修容、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这闲书里的词词句句,没有成功学涵盖的内容,没有社会地位排行榜,没有功名利禄的角逐,全没有!有的只是院墙脚下的草,自在地荣枯。在这里,时光早已停止了流动,让人无法知晓今夕是何夕,只觉得心底那股浓浓烈烈的世俗心气,渐渐暗淡了下来。

进入闲书,就如同进入了古宅,进入了幽趣之中。

张潮的《幽梦影》,这闲书中无人物,也无情节,更无系统逻辑。只有“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哪里还有喧闹?还有“庄周梦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庄周,蝴蝶之不幸也。”这庄周,这梦儿,哪里又有扰攘呢?你读着这些闲书,仿佛就坐在光线暗淡的古宅天井边,晴天时候,还有一缕阳光斜斜下来,有小小的细虫物在阳光里悠然沉浮,你的半边脸就露在阳光里,温温地热。而耳朵里不时跑进窸窸窣窣的虫鸣。也仿佛就坐在老窗前,且是雨天,风雨摇曳着宅外的树木,宅内却很平静,只有偶尔从雕着蝙蝠的窗格外,然后呼地扭动进来一阵痉挛的风,一枚两枚淡黄叶片倏地飘进来,随即撒几点雨,湿了你的手背,湿了你的思绪。再然后就听见天井檐口处,有水滴儿,“簌”地滴下来,“啪”地一声砸在了天井的青石板上,再然后声音儿就密集了,杂乱了……这或许是读张潮的“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中的雨?或许是读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反正是闲书,是浸透幽趣的闲书,有雨声,有风声,有叶落声,有自己均匀的呼吸声。

在书外,是你一个人坐着;在闲书这座古宅内,也是你一个人坐着。这样的坐,虽然幽幽寂寂的,但却很自在。在幽静的自在中,久了,就幽幽地发一些玄想,悟一些事物。

你仿佛就坐在古宅中一把雕花的老椅子上,在人闲桂花落的氛围里,什么都可以去想,什么都可以不去想。杜甫不是在《唐诗三百首》中里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吗?你自然会想:自己之所以能够坐在这古宅中,是闲书把你从滚滚尘世里带了出来,带到了宁静之山的顶峰,远远看待一切,必然一览众山小。你就看清了先前正业书把你带入尘世过程中的得失,看清了自己风风火火行走的轨迹。忽然耳际有虫吟飘进来,细细弱弱的,那不是喧嚣的旧事吗?或许是关于三国时期吴质的旧事。在《三国志·魏书二十一·吴质传》中,说吴质为人放诞不羁,怙威肆行。最典型的一例是他在曹丕的一次酒宴中,对曹操的养子上将军曹真,进行人格辱没,辱没不成便对曹真狂言:“吴质吞尔不摇喉,咀尔不摇牙……”说自己吞吃曹真都不用喉咙,咀嚼曹真都不用牙齿。正因为他如此的狂傲不羁,在吴质死后,尽管他曾经为曹丕确立太子之位立下汗马功劳,却被当权者一度封为丑侯!这时的我,会想自己平时言语不收藏锋利,不给人后路,那不也断了自己的后路?那喧嚣的旧事,或许是关于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这世间走一遭,如果从不同角度看待,到底是一场得到还是一场失去?

你坐在闲书这座古宅中,就这样思考的时候,一缕冷清的白光斜斜照着你的半个身子,你的过去,你的现在,你的未来,都统统被叫醒过来了。

闲书如古宅,只要你跌入古宅,毅然与钱财无关,与炊烟无关了,只与生命意识有关,你就跌进幽静里,跌入到与世无争的格局里,跌进生命思悟之中。

而古宅外,阳光正灿灿然,赫赫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