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园长妈妈家访记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文/图

9月21日,正值州庆、中秋小长假,州慈爱园园长张薇利用节假日对孤儿向瑛进行了一次家访。

向瑛今年14岁,就读于吉首市第四中学。2015年8月州慈爱园开园,她是第一批入住者,三年的园内生活,众多爱心人士的悉心呵护,向瑛的心被爱的阳光滋润温暖。

“叔叔好!”。一上车,她便主动打招呼,脸上洋溢着春天般的微笑,丝毫看不出这是一名从小到大都不知道自己父母模样的孩子。

从吉首出发,天下起了小雨,经省道1828线至排口,拐入一条地图上也找不到的无名道路,车曲曲折折而上,触目皆青山绿水,一阵一阵桂花香味飘进车里,让人神清气爽。

山越来越陡,路越来越难走。车在一个小小坪场停稳了,终于到了向瑛的家——古丈县天桥山村二岗寨。

向瑛的爷爷奶奶正在山中打板栗,老远听到动静,奶奶就赶紧跑来招呼。

张薇一手抱着向瑛一边向奶奶问好,说明来意。

“你们先坐一下,我这就去做饭。”爷爷走了过来,搓了搓手,忙着招呼。

“谢谢爷爷,不用麻烦了,我们都还不饿,你们好久没见到向瑛了吧,先坐下讲讲话,我们想了解一下孩子父母的情况。”张薇笑着说。

“好,好,好。”奶奶一连几个好,接着招呼大家进屋坐。

向瑛的家是一栋老木屋,屋前的坪场没有硬化,保持着最原本的色调,堂屋里晾着许多红辣椒,靠近门口的柱头边堆着四五个脸盆大小的南瓜,屋外公鸡不停打鸣,山寨愈发显得安静。

“向瑛到园里三年了,您觉得她有什么变化吗?”张薇微笑着问。

“她变化大得很呢!你们管理得好,教得好,人也聪明些了,比到屋里好多了,晓得打电话回来讲婆婆爷爷做工夫苦,说我们现在人老了,要注意身体。”她声音很大,透露出满满地喜悦。“听到这些话我们心里很高兴。”

向瑛把手放在奶奶腿上,十指相扣,静静地听着。

“我现在都还记得,她那时头发都还不会梳,天天都是我帮她梳,现在变化好大了。”奶奶兴奋地说。

张薇笑着对婆婆说:“您看她现在头发梳得好乖,向瑛好聪明,又爱学,现在成绩很好。你们放心。”

“我们放心,现在共产党政策好,没有共产党,没有政府,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生活。”谈到向瑛父母时,奶奶停了一下,告诉我们,孩子的爹妈是在深圳打工时认识的,满月后三天,她妈妈就抛下她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父亲在一岁半时因病去世,爷爷奶奶把她抚养大。

“一个月要喝三包奶粉,那个时候家里只有靠卖米换钱来买,一包大米,能换三包‘完达山奶粉’,奶粉吃完了,就又赶到城里去卖米。”

一旁不善言辞的爷爷插话。

2015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由州慈善总会牵头组建了面向全州孤儿的慈爱园,这时,向瑛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刚到园时,十一岁的她还不会梳头,是一个很腼腆羞赧的小女孩。

十四年过去了,父母亲在向瑛的脑海里没留下一丝记忆。

“母亲走了之后就没有回来过吗?”张薇问。

“没有,她母亲坐月子都是在城里她姨婆家,二岗一次都没来过,满月后三天就走了!”

“父亲有照片留下吗?”

“也没有,当年她父亲走后,我老弟(向瑛的舅公)看到我看到照片就哭,怕我看到照片挂牵,把所有的照片都烧了。”一提到向瑛的父亲,老人就很伤心。

“向瑛现在这么乖,爷爷高兴吗?”提起伤心往事,奶奶的眼睛里雾沉一片,张薇赶紧岔开话题。

“高兴!”言谈中,奶奶几度哽咽。爷爷手里夹着一根烟,默默地坐着。向瑛在一旁轻轻地抽泣。

“一分钱都不肯用的,她又攒。园里面发点糖都给我带回来。”奶奶的眼睛红肿,有眼泪流了下来……

“这个孩儿命苦啊,我也命苦,从小喂米糊糊把她养大,想她的时候我也想来吉首看她,但我又不敢来。”71岁的奶奶脸上被岁月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印记,写满了人间沧桑和生活不易。

“我舍不得有什么办法,几次都想来,但吉首太大了,学堂门朝哪开我都不晓的人,大字不识一个,怕找不到呀!”奶奶哽咽着。

“想她的时候就来园里看她,我们也可以到车站接您,向瑛现在很懂事,全年级六七百人,她能排到前二十名。”张薇说,“孩子平时很听话,还参加了我们的舞蹈队,跳得很好,性格也很开朗,经常帮助其他同学。”

向瑛的爷爷很少接话,两手垂在腿间,耷着头,脚上穿着一双解放鞋,鞋面已洗得发白,这位72的老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各种风雨……

张薇告诉两位老人:“州慈善总会特别关注关心每位孤儿的成长,从孩子的入学到就业,都考虑得十分周到,先后与多家学校及公司签订协议,保证每一位孤儿有学上,能就业。”

不知不觉已到下午,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雨后的山村空气十分清新,桂花格外的香,太阳拨开云雾照耀在二岗寨,爷爷奶奶坚持要送我们上车,路的尽头,夕阳下他们还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