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忍耐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龙昌舜

忍耐是一种品行或修养,既体现一个人的智商,也衡量一个人的情商。

忍耐是失意不失志,是失败后不声不响奋起直追的急迫;忍耐是得志不得意,是成功后戒骄戒躁再度出发的从容。

忍耐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放弃;既是居安思危,也是处变不惊;既是严于律己,也是宽以待人。忍耐不是小心,而是大度;不是无能,而是有情;不是排斥,而是吸收。

忍耐是独钓寒江,是举杯邀月;忍耐是黎明前短暂黑暗,是久别后惊喜重逢;忍耐是泰山挑夫的蹒跚脚步,是黄山青松的倔强身姿;忍耐是山雨欲来的满楼风,是远上寒山的斜石径;忍耐是淌过九十九道湾的浏阳河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忍耐是“众里寻她千百度”,是“衣带渐宽终不悔”;忍耐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围炉夜话》里说:“事当难处退一步,功到将成莫放松。”忍耐的分寸最难把握,有时候需要改变,有时候更要坚持。适度忍耐,既能避免盲目行事,也可留有余地;过分忍耐,不是因为懦弱,就是出于无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不能忍耐也并非果敢,或者粗俗,或者无知,往往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苏东坡评刘邦和项羽的胜败原因简约而深刻,也道出了忍耐的重要和必需:“刘邦之所以胜,项羽之所以败,在忍耐与不能忍耐之间。项羽不能忍耐,是以百战百胜而轻其锋;高祖忍之,是以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红楼梦·第九回》末尾一句是“忍得一时忿,终身无恼闷。”这是贾瑞为了息事宁人,用俗语劝说金荣的话。这句俗语其实是告诫人们冷静谦让,不要一时冲动,鲁莽行事。所谓祸起于不忍、小不忍则乱大谋也是这个道理。忍耐的阀值不高,常常是因为对事态的变化认识不足,或者高估了自身的驾驭能力。忍耐的过程虽然令人不悦,甚至痛苦,但忍耐的结果常常快意,或摆脱困境,或得偿所愿。韩信无心也无力与恶少相争时,能受胯下之辱,后成名将;孙膑为免遭庞涓杀害,装疯卖傻,绝地反击;勾践卧薪尝胆,得以报仇雪恨。

曾国藩认为,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这虽是封建时代的一种为官之道,但对于现在做人处事也值得借鉴,“坚忍”仍不可或缺。所谓“坚”,是练强本领,提高能力,敢于承担;而“忍”,则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甘于奉献。

沈从文常常说自己“耐烦”,也就是能忍耐,不怕麻烦,不嫌琐碎,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做事。“耐烦”实际上讲的就是执著地做事,既顽强又柔韧,不失为一种可贵的生活态度。沈从文正是凭着“耐烦”,成为一代文学大家和文物专家。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这是从忍耐的双方而言的,说明有时候忍耐既体现了风度,也实现了双赢,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就是“不与人争得失,唯求己有知能”的有力例证。反之,互不相让则往往无济于事,两败俱伤。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忍耐对于社会来说也有大家需要共同认可和遵循的规则,法律明令禁止或者道德普遍约束的事项和行为,不怀侥幸,不去触碰,不逾底线。

忍无可忍说明忍耐是有限度的,从抗击的时机选择上和执行力度上来看,忍无可忍可以说是忍耐的最高境界。当然,对违背公序良俗的事无须忍耐,需要“怒见不平一声吼”,而对无关紧要的事则应该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林肯曾说:“宁可给一条狗让路,也比和它争吵而被它咬一口好。被它咬了一口,即使把狗杀掉,也无济于事。如果你随它在路上狂吠,你走路可能更快些。”

忍耐并非无可奈何。忍耐是努力思索,是认真估量,是蓄积力量,是寻找突破;而无可奈何是束手无策,坐失良机,是力量悬殊,不堪一击。

忍耐也不是逃避。忍耐是对理想的追求,而逃避是对目标的背离;忍耐是勇敢地面对,而逃避是胆怯的表现。

忍耐有别于沉默,忍耐时常表现为沉默。忍耐如潭水流深,表面平静,底下澎湃。而沉默更多意味着对某一事项及其所导致结果的被动接受或无声抗议。鲁迅先生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忍耐常常就在沉默中爆发,看似出乎意外,实则理所当然。

对于没办法改变的事,与其心存不快和痛苦,不如忍耐和承受,能够坦然视之则更好。

对于预料之中的结果,大都能够忍耐。而遭遇突如其来或莫名其妙的变故,人们往往无法忍耐,不是怨天尤人,就是自暴自弃。

大凡有所成就的科学家并非天才,而是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和困苦,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才登上科学的高峰,爱因斯坦、爱迪生、陈景润、袁隆平等莫不如是。福楼拜赠语莫泊桑:“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诚哉,斯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