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本初与苏杰墓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黎代华

2014年前的每个清明节、土家年节以及烈士的忌日,在龙山县召市镇九节龙池苏杰、方振生和黄林3位烈士的墓前,总会看见一对老人在虔诚的鞠躬,清除墓上的杂草,打扫墓园的尘土。

2015年,龙山县将烈士遗骨集中迁移到县烈士陵园后,老人又带上妻儿在清明节前往烈士陵园祭拜。在烈士陵墓前,老人对妻儿说:“苏杰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今天我们幸福地生活着,他却永远长眠在地下,他在这里没有亲人,我们就是他的亲人!”老人告诫子女,“现在我年纪大了,给恩人扫墓有困难了。以后你们要接着扫。”

这位老人就是老红军陈本初。

如今,陈老已驾鹤西去,在天国与首长苏杰聚首,若再想面对面与陈老一起回忆那段光辉岁月已成枉然。有幸的是,在完成中宣部下达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巡礼》编撰任务时,2017年,笔者与其他编撰者一道走进陈本初,一起聆听了他与苏杰的感人故事。

陈本初于1921年6月23日出生龙山县招头寨大兴街陈家院子。“和太阳同时出生,太阳出来我出生,本初之名由此而来。”陈本初如此解说自己的名字。在陈本初6岁那年,45岁的父亲离他而去。

1935年6月28日,14岁的陈本初在招头寨参加了红军,分在苏杰的红十七师。当时,苏杰看陈本初年纪小,要他在师部当卫生员、勤务兵、司号员。可他不当,他要求上前线参加战斗。

红二、六军团在龙山时,陈本初先后参加过南门坡、忠堡、招头寨、板栗园战斗。随后随红军长征,翻过了大小雪山,走过了草地。在甘肃时,他在一次战斗中受了重伤,被红军寄养在天水县杨家司土盆庄侯茂侯振科家。后来,他经人介绍,于1951年,与1931年9月30日出生的老伴李玉兰结婚。1953年长女陈普选出生。1955年,他骑马、坐船回到龙山县招头寨,从此开始为苏杰、黄林、方振生烈士扫墓、守墓历程,并且一守就是62年。

98年的生命中,陈本初60多年如一日地为革命烈士守墓、祭扫,不忘感恩;如今,其子孙常来祭奠,把革命英烈当成自家亲人。龙山县老红军陈本初的家风传承,在当地传为佳话。

1935年7月,国民党“围剿”之南路部队,由洛塔楠竹坪向招头寨进发。28日,红六军团第四十八团、独立团从老兴、贾坝转回招头寨街上,敌人占领了张家大屋一带。红四十八团奔赴前线阻击。国民党二十八军陶广师和三十四师顾家齐、周燮卿旅约2个师的兵力,向红军展开围攻。下午,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团和第十八师五十二、五十三团先后赶到,红军转守为攻。经过两昼夜激战,红军弹药所剩无几。亲临战场的任弼时、贺龙、王震等指战员果断命令红军撤出战斗。此役共歼敌1000余人,红军亦伤亡很大。红六军团政委王震负伤,年仅24岁的红十七师师长苏杰、红五十团政委方振生、团长黄林壮烈牺牲,后葬在招头寨九节龙池。

陈本初回到招头寨大兴街陈家院子生活后,站在首长的陵墓前,首长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眼前,而与苏杰短暂的战斗情谊、苏杰对他的关爱更是历历在目。如今,苏杰长眠异乡,孤苦伶仃。从那时开始,陈本初就下定决心,一辈子做苏杰墓的看护人。从此,他一家人就成了苏杰烈士墓的义务守护者。他亲手在苏杰陵墓周围栽种松柏翠竹,亲自义务为前来祭扫的群众和师生讲解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后代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后来,陈本初因身体原因在龙山县康复医院疗养,不能亲自祭守苏杰陵墓让他心魂不安。为此,他特地交代子孙,在祭祀日别忘了给祖先祭扫,也绝不能忘记祭扫烈士陵墓。于是,老人的子孙们接过了接力棒,在每年的清明和年节,一家大小从县城乘车60公里,先到招头寨九节龙池烈士陵墓祭拜,然后再去陈家祖陵祭祀。在陈本初家人心中,祭拜烈士和祭祀祖先同等重要。因为苏杰烈士是陈家最亲最爱的人。

苏杰的孙子在招头寨九节龙池烈士陵墓祭拜爷爷的时候,听闻陈本初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为爷爷守墓,年年坚持祭拜的时候,禁不住热泪盈眶,专程赶到陈本初家向老人致谢。从此,与陈本初老人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经常就爷爷的事互相联络沟通。

2008年,陈本初的孙儿陈支韬如愿入伍。出发当天,老人拄着拐杖来到该县武装部,叮嘱孙儿“在部队要牢记自己是红军的后人,努力增长才干,好好报效祖国”。一位耄耋老人的话语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受感动,一个老红军的人格魅力久久激荡在军营的上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