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代华
(上)
“当时,红十八师有3000余人,包括一部分地方党政机关的同志,真正能作战的部队不过2000多人,枪支弹药又少,平均每支枪不到40发子弹,粮食等物质根本得不到补给,又是孤军作战。而敌人的兵力比我们10倍还要多,武器装备精良,弹药充足,其他物质补给充足,双方各种因素的对比都很悬殊,敌方占绝对优势。”老红军、原红十八师第五十二团政委刘诚达在《转战湘鄂川黔边的日日夜夜》中,回忆描述了红十八师突围马阻岭时的情景。
为寻找这个悲壮的战场遗址,笔者从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起,并在后来的红色文物专项普查、招头寨战斗调查、潇湘红色故事采集等专项田野调查中开展调查,但一直未能发现蛛丝马迹。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误把桂塘马鬃岭视为马阻岭,用马鬃岭剿匪战斗等同马阻岭红色战斗。而马鬃岭在南,这与文献记载和红军回忆录中马阻岭在招头寨北的记载大相径庭。
恒心总能遇见曙光。
2019年5月,笔者在与龙山县召市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陈光裕的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得知“马阻岭,就在廖叶洞!廖叶洞人叫马止岭!”这个信息,让笔者为之一振,再次走向马阻岭。
在廖叶洞,辽叶村原村支书、民间文化人李永万再次证实了马止岭就是马阻岭。在红军的回忆和历史文献中马止岭叫马阻岭。
马止岭(马阻岭),位于龙山县召市镇辽叶村廖叶洞西侧,为可立坡的东向坡。马止岭,意思是马到岭前止步的意思。1861年12月,石达开欲率军从马止岭翻越可立坡入鄂,当马行至岭脊时,坐骑惊悸不敢上岭行走而改道龙潭岩而得名。
廖叶洞,三面环山。南面是自西向东分布的马止岭、天楂口、新寨坳、大镜山、桥上科等岭山坳堡系,东面为城山堡、大堡山山系,西面为可立坡大山,北面是辽叶U型谷。谷中的溪叫廖叶溪,自北向南奔流。廖叶溪在廖叶洞段叫张家河、岩叉河,在兴平村新寨窝以下叫半溪。
经过万德山、烂死堡后,就是马止岭。
马止岭为呈Λ形岭脊,东段斜插入廖叶洞,西端向上蜿蜒起伏,岭尾插入可立坡。马止岭,孤岭兀立,岭呈W形,中间低,两端高,整体西高东低。路不盈尺,岭脊起伏,蜿蜒盘旋。两侧岭崖坡度85度左右,直插崖底,崖深60余米。岭脊灌木草芥丛生,荆棘横行。崖壁长有少量灌木,凶险异常。马止岭,岭孤径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马止岭下,首招官道南北纵横。南为召市盆地,北通辽叶U形谷。在新寨窝和廖叶洞交接处岭山矗立,马止岭、天楂口、新寨坳、大镜山、桥上科、马鞍子东西横亘,割断了辽叶U形谷,阻断了首招官道。
“部队进到廖叶洞,此处有敌碉堡封锁,右边是无法攀越的悬岩绝壁,左边是高耸入云的马阻岭,部队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老红军、原四川军区司令员彭湘臣在《红十八师突围长征》中回忆,马阻岭让人望而生畏。
85年前,那场战斗,就发生在这里。
1935年11月22日,红十八师收到了红六军团“立即突围、保存实力”的电示。此时,茨岩塘保卫战正打得如火如荼。根据敌情和自身的力量,中共湘鄂川黔特区委员会决定择机突围。
茨岩塘是苏区中心的中心,军团机关、地方党政机关和红军医院、兵工厂、被服厂都设在这里,军民鱼水一家亲。老百姓一听说红军要撤离苏区,悲从心起,一是难舍红军,二是怕红军撤离后重返苏区的土豪劣绅的打击报复,都要舍弃家室、丢弃财产与红军一起突围。
这时,茨岩塘周围已集结了6个纵队130多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形势危急。
可是,面对老百姓情真意切的诉求,张振坤等红军将士实在无法说“不”。
红十八师只有五十二团、五十三团两个建制团。由刘风任团长、余立金任政委、苏鳌任参谋长的红五十三团是红十八师的主力团,有兵力1200余人,战斗力强,有战斗经验。由樊笑竺任团长、魏成德任参谋长、刘诚达任政委的红五十二团,是由原湘鄂独立团、龙山独立营及县区游击队合编而成的,有兵员2000余人,有战斗热情,缺乏战斗经验。
25日晚,红十八师师直、第五十二团、五十三团共3200多人及苏区群众3000余人,在师长兼政委张振坤、参谋长刘风、政治部主任李信的带领下,分两路撤出茨岩塘,先后向东突围。
东进过程中,一有战斗打响,百姓扶老携幼,惊恐不已,局面混乱不堪。6200余人的大部队,在敌人封锁线的缝隙中行军,实在是极不利于红十八师的突围,百姓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为改变这一局面,到桑植上河溪后,张振坤毅然命令部队隐蔽集结,进行整顿,由临时成立的战时宣传队向随军群众做解释工作。群众明白随军行动的危害后,其中的青年火线参了军,老弱妇孺一部分就地投靠了亲戚,一部分返回了家乡。
随后,红十八师实施北突计划,欲经水田坝、上河溪、五道水插到鄂境鹤峰太平镇到五峰去。但在桑植苦竹坪遭到鄂敌徐源泉部张万兴旅的伏击,部队伤亡较大,转而南下。途中在两河口遭到孙连仲6个团的拦截,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部队伤亡惨重,但跳出了敌人包围圈,来到了永顺龙家寨休整。
这时,张振坤根据侦查员侦知的情报,孙连仲、陶广、朱培德、陈渠珍部和朱际凯、周燮卿地方武装以及重返的土豪劣绅的民团、土匪共约四五万人将红十八师包围在了龙家寨。根据这个情报,张振坤决定实施“调虎离山”计划,北返茨岩塘。
一路上,红十八师昼行夜伏,弃官道,走小路;穿深山,越枯林,于12月8日重新回到茨岩塘。
20日,红十八师再从茨岩塘出发,先后经比溪、塔泥、马蹄寨、洗车河、干溪木友、红岩溪栈行、洛塔界易家岩口,于23日子夜抵达洛塔界岩南坪。在隘口,张振坤作了闯关动员:“同志们,掩护军团主力突围是我们的重大任务,大家要记住任弼时政委那句‘奋勇冒险男儿事’的名言。前面就是国民党马止岭封锁线,拿出奋勇冒险的精神,穿过封锁线,与主力会师。”
(未完待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