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啊,忌口!”我大病出院后,娘嘴里念叨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媳妇买菜,临出门,娘不忘再三提醒,莫买建儿忌口菜;全家人围坐桌子吃饭,娘不断提醒我别吃忌口菜;朋友来了,我偶尔去外面吃顿饭,娘更是如临大敌,告诫又告诫:“忌口!忌口!忌口!”
有好多回,年迈的娘竟然抢过媳妇手中的菜篮子,颤巍巍亲自跑到离家不远的菜市场,避开一切忌口菜,光挑我可以吃得安全放心菜。顿顿猪肉、白菜、萝卜、豆腐、土豆……吃得老婆女儿食欲大减,可谓一人得病
,全家忌口。我同娘商量说,你孙女读高中,学业辛苦,需要多吃鱼虾牛羊肉高蛋白食物;你媳妇有点挑食,偏好辣椒酸菜开胃菜;还有你自己,年纪大了,也该多吃些富含钙、膳食纤维的食品。好了我一个,拖累一家子,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好不容易做通娘的工作,桌子上的菜品花色得以逐渐丰富起来。但随之娘对我的监管也更加严格,生怕我馋嘴贪吃或者一不小心误搛了忌口菜。吃饭时,“忌口”两个字,更是被娘挂在嘴边上,尤其是当我伸出筷子在桌子上游走不定时,娘警惕的眼睛一刻不打闪地盯住不放,直到我的筷子安全着陆在非忌口的碗碟里,才放心地收回目光,接着安心吃她的饭。
“妈,儿自有分寸,您老尽管放心!”每次听到娘絮絮念叨“忌口”,我总像乖巧懂事的孩子,点头如捣蒜,答应得干干脆脆,执行得一丝不苟,从不敢在娘的面前尝一口忌口菜,哪怕这忌口菜鲜美无比牢牢抓住了我的味蕾。
为了渲染不忌口的严重后果,娘经常拿村里冬生这个反面教材开导我:冬生以前肚子胀得像要生孩子的孕妇,眼珠子黄橙橙的,人瘦得脱了原形,走路三步一歇脚,连开口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后来吃了老中医的药,肚子消了,病也好了。可是冬生不听医生话,不听老婆劝,好了伤疤忘了痛,酒杯端上了,烟吸上了,什么忌口菜都敢往嘴里塞,最后老毛病犯了,可惜年纪轻轻连命都搭进去了。尽管听了几十上百回,耳朵都起了厚厚一层老蚕子,但我从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厌烦情绪,恭恭敬敬聆听,认认真真反思,并忙不迭地附和娘:“忌口!忌口!忌口!”
一次,爱人见我盯着饭桌上热腾腾的牛肉火锅看,便不断使眼色暗示我挟一坨吃,我瞥了眼旁边低头吃饭的娘,佯装没有看见,筷子只在那几样常见的吃了成百上千回的菜肴上打转。还有一次,女儿趁奶奶转身进厨房装饭的时机,站起来给我挟了块香喷喷的羊排,我咽了口口水,生生挡了回去,自觉不吃一口忌口菜。
为了我忌口,娘的神经本来已经绷得够紧的了,我不能再给她老人家添乱。我绝对不会当着娘的面偷吃忌口菜,哪怕蛋白质含量再高,营养再丰富。我心里清楚,万一被娘发现自己吃了忌口菜,无异于天塌了,地陷了,会害得娘好些日子坐立不定,寝食难安,没有病的娘非着急上火憋出病来不可。
当然,我心里比谁都明白,一场大手术,气血两亏,狂瘦30多斤的身子正需要各种高蛋白肉食进补,以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娘没读过书,不懂得膳食营养,加上年纪大了,总是固执地认为,雄鸡鲤鱼虾蟹鹅鸭牛羊等等,一概都是发物,吃了定会犯病,无论我怎么讲解科学饮食、平衡膳食,她都无法理解,接受不了。
我牢记主治医师嘱咐,除了烟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多方摄取食物,注重饮食均衡。为了不让娘担心,也为了我的身体更快更好地康复,我明里顺着娘,暗里却玩起小动作。每次吃完饭放下碗筷,我便告诉娘去书房看会儿书。娘知道我平日爱看书,满口答应,放松警戒,于是我躲进房里大快朵颐,忌口菜也好,非忌口菜也罢,只要不在医生禁食范围内。
我的身体一天天康复,体重增加了,脸色红润了,走路也有力气了。娘见到千叮万嘱的“忌口”在我身上收到明显效果,她脸上的笑容也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说话也更有底气了。
近来,娘的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刚买完菜回家,又挎上菜篮出门买菜;刚放下碗筷,又吵着要吃饭;刚说完冬生,又马上提及冬生……
“儿啊,忌口!”不管娘有多健忘,叮嘱我忌口的事,却从来没有忘记过,反而比以前说得更多、更勤快。
看来,娘的叮嘱,伴随着浓浓的亲情,暖暖的母爱,会一直在我耳畔萦绕,在我心间流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