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武
田茂宏
图/
李志红
古人云:行百善,孝当先。孝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她以自己的至孝诠释着生活的真谛;她用自己的言行焕发出人性中孝心无价的光辉。她就是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张爱萍老师。
工作中,她德行高尚、爱岗敬业、成绩显著。生活中,她是一位孝顺的女儿、优秀的妻子、慈爱的母亲。24年来,她用弱小的身躯、顽强的毅力和一颗慈孝的心,陪伴父母一次又一次战胜了病魔。
陪伴病父二十四载
张爱萍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四十多岁才生育了她。双亲对她疼爱有加。自懂事起,她便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回报父母。
1994年4月,她刚到永顺民师工作时,父亲就被龙山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膀胱癌。为慎重起见,她陪同父亲一起到湘雅附一医院诊疗。经过专家们的会诊,确定是误诊,但仍患重病在身。有了这一次经历,张爱萍更是感受到健康的重要、亲情的力量。于是,她将父母接来同自己居住,始终如一地陪护在父母身边。
1999年7月,父亲在永顺县人民医院做前列腺切除手术时,出现了手术后大出血,病情稍微稳定后,胃又出现大出血。父亲曾动过左肾切除手术,加上这回接连两次大出血,他的身体极度虚弱。她守在父亲身边寸步不离,精心护理。一个多月后,父亲痊愈出院,她却瘦了十多斤,两岁的儿子都认不出妈妈了。
2004年1月,父亲突发脑溢血在永顺县人民医院医治,昏迷了一周,半个多月后才脱离危险。数九寒冬,病房里特别冷。她不断给父亲换热水袋,关注吊针药水情况,不分昼夜地照顾着父亲。每次给父亲接屎接尿,事先都要用热水将手烫暖和,生怕凉着父亲。父亲能吃东西了,她早上给父亲喂蜂蜜水,饭后把水果捣成泥再喂给父亲。在她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病情一天天好转。父亲语言及记忆功能减退,常常忘这忘那,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下班就赶回家陪父亲散步,和他交谈,让父亲能尽早恢复正常。
2013年3月,父亲阑尾炎发作住进永顺县中医院,手术后高烧不退。他年岁高,病情复杂,医生不敢多用药,须采取物理降温。她就用温水给父亲擦身子降温,第二天早晨,父亲的体温终于降到了正常,又急又累的她,这时才感觉到一双手臂酸痛难受,但心里格外轻松,因为她与近90高龄的父亲又一次战胜了病魔。
永做母亲的小棉袄
屋漏偏遭连夜雨。2012年6月,母亲头部患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张爱萍带着母亲四处寻医找药。先后辗转于县、州、省多家医院。只要药物有疗效,不管花费多贵,她都买来给母亲服用。住院期间她的孝行,被医护人员及病友们称赞。
更不幸的是,2016年,87岁高龄的母亲因脑梗塞摔跤,造成脑出血,生命垂危,医院拒收。张爱萍恳求医院,在与医院签订协议的前提下,才得以住院救治。母亲住院四十多天里,她给母亲看针喂药、擦身按摩、喂水喂饭……为了能够使母亲大小便正常,她时时给母亲热敷、按摩小腹,母亲拉不出大便,她就用手去抠。喉咙里有痰咳不出,她就拿棉签一点点蘸出来。开始时,母亲神志不清,胡闹不止,为了照顾母亲,张爱萍半个多月没有好好合眼睡上完整的一觉。在医护人员和她的共同努力下,母亲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
母亲出院时手脚没有知觉,瘫痪在床,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张爱萍每顿都像喂小孩似的,一勺一勺地喂母亲吃饭、喝水和吃药。用中药给母亲泡脚。买来气垫床,坚持给母亲按摩、做关节操;怕母亲生褥疮,勤换床被。为了让母亲呼吸新鲜空气,她买来轮椅,推着母亲外出晒太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母亲渐渐地好了起来……
看到母亲一天天地进步,她的付出没有白费,心里着实高兴。因为要上班,忙不过来,便请了保姆陪伴母亲。一下班,她就匆忙回家照顾父母亲,给母亲揉肩、捶背、洗澡、擦身,一日三餐她都亲自动手、精心准备。
她最为受累的莫过于节假日和夜深人静时。母亲每天晚上要起夜七八次,上下床都要人扶,整个夜晚几乎睡不好觉,她就和保姆轮换陪护。假期,保姆回家了,她就一个人照顾母亲。父亲年老体弱,神经系统控制力不够,深夜胡言乱语、呻吟,通常这边刚扶母亲睡下,那边又得赶紧去看护父亲。晚上能睡个好觉成了她最大的奢求。
一孝换取众人爱
为了照顾父母,张爱萍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没有同丈夫散过步,和朋友逛过街。有时亲戚朋友办红白喜事,也只是打个转,就连忙赶回家。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摆在第一位。无论遇到什么难事,她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不在世人面前述说艰难。
有这样的好妻子,自然引领着好丈夫。“郎是半边子”,夫妻共撑多灾多难的家。张爱萍的丈夫是一名公务员,通情达理。尽管岳父岳母多病体弱,女婿还是认定这个家。每当老人疾病突发,无论何时,他总是第一个护送着上医院。有这样的女婿,岳父岳母感到自己人生很幸运。
张爱萍注重孩子的培养,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孩子看着母亲尽心尽力地伺候外公外婆,也学着母亲照顾外公外婆。在父亲患脑溢血后大脑康复期间,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他一放学就陪着外公做游戏、唱儿歌,两公孙一起下跳棋。和孙子在一起,老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一年多时间,老人完全恢复了正常。现在,孙子上了大学,假期回家,常常陪外公散步、扶外婆练习走路,和妈妈一起给外婆、外公洗澡……在学校期间时常打电话回来问候外公外婆。
“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张爱萍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女”。她说只要父母亲健康长寿,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心甘情愿。同事、邻居都说:两位老人能够长寿安康,有这般幸福的晚年,多亏了她真诚至深的耐心和孝心。
她不但爱自己家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大小难事,她都会主动去帮忙。她常去照顾学校已故彭老师的遗孀王婆婆(王婆婆是外乡人,身边无儿无女),博得了左邻右舍交口称赞。
“百善孝为先”,张爱萍老师用一份执著谱写了人间的至孝至爱,带给人们最温馨的感动。她的事迹感动着所有的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