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坪镇上的“老字号”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说来很巧,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人在北京,心却早已飞到我从小生活的永顺县万坪镇。这完全缘于,无意中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吉首大学田茂军教授正在我的故乡万坪镇考察,在田教授随手拍摄的图片里,我看见熟悉的场景,听见了熟悉的铁匠铺的叮当声,闻到了熟悉的火腿的馨香,忍不住点赞、评论,还介绍了几家万坪镇上的老字号小吃给田教授。田教授笑谈:“请你写篇文章,万坪镇上的老字号!”于是乎,匆匆临受命,拙拙是为记!

说来很乐,写万坪镇上的“老字号”,让我的记忆瞬间飞回到我的童年时光。为什么要打上引号呢?那是因为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小镇的“老字号”不是招牌,而是最温暖美好的记忆和怀旧!万坪小镇是寂静的,是热闹的,是温柔的,是妖艳的,是熙熙攘攘的,是五彩缤纷的,是尘土飞扬的!是酸的,酸的是萝卜;是甜的,甜的是碗米糕(泡粑粑);是苦的,苦的是邻家庭院半青的李子;是辣的,辣的是午后灶台上的半碗擂椒。

说起万坪镇老字号,于我而言最想说的便是老电影院,那是属于我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它究竟有多老?比生于80年代的我还老!我第一次在这个电影院看电影是三岁多的时候,父母带我来看电影《闪闪的红星》。据说,当时看到闹热处,我“咔咔”的笑声惊艳了整个影院。后来念小学了,我暑假里的大半美好时光都在电影院里了,观看了许多印象深刻的电影,增长了不少见识,这是属于我的“天堂电影院”。

万坪镇有个老公社,即原来的郭亮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后来又叫乡公所还是什么的,记得每年“六一”儿童节快到的时候,这里曾是我们排练节目的最好场地,一个宽敞平整的四合院,高高大大的老木房子,后来也做过幼儿园、政府机关办公场地之用。那时候,在它门口有家饭馆,算是当时镇上最好的餐馆吧,那里的厨子做菜那叫一个相当好吃,可惜后来拆了。我相信万坪镇的70后、80后们,许多美食的美好记忆都诞生在这里吧!

对了,说起老字号,不得不说的其实应该是美食。原来万坪镇——完小那条路上,即现在的鸿耀超市门口,有一家卖米豆腐的小摊,可别小看它,很有些年头啦!这家老字号米豆腐摊的位置一直没变,期间这里历经火灾、百货大楼拆迁、河道填埋、洪灾等诸多变数,但它一直还在这里,因为万坪镇的老老小小就认准了它的味道,不管走多远都要来这里吃一碗爽口脆香、回味无穷的米豆腐!除了米豆腐,还有万坪最有名的绿豆面和米面,在老电影院附近,有几家面馆的口味最为地道,尤其是有家姓康的师傅做的绿豆面,毫不夸张地说“简直是人间美味”。万坪绿豆面究竟有多好吃?据说饥荒之年食之便不再谗肉味!

万坪镇素有四宝,首当其冲是菜刀(铁器),二是篾货天下少,三是金黄干豆腐,四是火腿不用捞(即可直接食用)。其实这个大家听说过了吧,然而在我的记忆里,万坪老字号还有鼎鼎大名的烧制陶器,土窑烧制的土碗、土坛、土罐,其繁华热闹程度犹如现在镇上遍地开花的豆腐作坊,远销周边数省,可谓村村有土窑,平日生活所用陶器皆可铭刻自家名字,以此考验陶艺精湛。不过它最辉煌的时代是在清末民初,听爷爷辈的人津津乐道这里面的故事,至今还赞不绝口。

老字号,我想老街也该算上吧。我小时候听奶奶口述,讲古,说起从前的故事,得知万坪镇老街赶集胜景非同一般,堪称乡镇版的“清明上河图”。如今,老街还在,就在万坪大石桥旁边,只是已然残破不堪,残存的几段石板路早已被高楼和水泥地掩盖。一百多年前,据说在这条全部由石板铺就的一米宽的路上,两边全是阁楼民房商铺客栈酒肆茶馆,逢节庆盛典等特殊时节,老街上常常是人挤人、人山人海的场景,可想有多拥挤和喧闹。

记忆中的老字号,我掐指一算感觉漏掉了许多,比如镇上的老照相馆,我记得是叫蓝天照相馆,摄影张师傅是个胖子,他很爱笑,看起来和蔼可亲,我小时候的那些黑白照片全部出自他手。现在他还在给别人照相,也偶尔帮别个拍摄结婚纪念的录像;照相馆也还在,不过已由原来的小院子换成了街边门市;比如还有老旅社,第一次在镇上看见外国人就在那里;还有老百货大楼,我第一次吃果冻就在那里买到的吧;还有老广场,就在电影院大楼前面,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了,那时候每年的文艺表演、民兵阅兵、公审公判、篮球比赛等等,也在这宽敞的广场举行;还有老三中,当年成排的两层木质教学楼好气派,可惜后来的火灾毁灭了这些珍贵的老建筑;还有煤矿、兵工厂、火电厂、机械厂、铁厂,可惜如今这些只能看到苍老的遗址了!比如还有杉木河水库,那是多年前我和小伙伴们的玩乐天堂,也是万坪镇人民度假休闲的不二胜地;还有解放前藏匿土匪的人字洞,据说后来有人在洞里挖出过锈迹斑驳的步枪。比如还有钟灵山下的牛角洞,那是小时候举着蜡烛去探险过的好地方,如今很多洞口都已被时光轻轻掩埋。似乎在我的故乡万坪镇还有很多“老字号”,我忽然发现一时间怎么也讲不完,也许是我经常在外奔波,关于“老字号”难免挂一漏万了。

有位诗人说过,世上再美的风景,都不及故乡的那段路!在我的记忆中,故乡小镇的这些“老字号”见证和陪伴了我的成长,带着它温柔的体温,带着它温馨的回忆,带着它热闹的回音,带着它寂静的怀念,永远不灭于我的生命之中!

(沙言,本名李军,系北京《方向》杂志主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