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间四月布谷声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覃彪文

有一只鸟,从洪荒的古蜀国的山林中,从唐诗宋词的扉页里扑棱着翅膀飞来,嘴里不停地发出“布谷,布谷”的叫唤。人们拟声将这只灵性的鸟唤作布谷鸟。

布谷鸟又名杜鹃、杜宇、子规、阳雀、催归等。在生物学范畴中,布谷鸟属于杜鹃科的一种。杜鹃科鸟广泛分布于地球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尤多。它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天性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多数种类为灰褐或褐色,有一种名为金鹃的周身大部分或部分呈现光辉的翠绿色。

从布谷鸟孵卵方式看,布谷鸟可分孵卵寄生性和非寄生性两类。孵卵寄生性的布谷鸟产卵于某些鸟的巢中,靠养父母孵化和育雏。刚孵化出来的布谷鸟的幼雏会将同巢寄主的卵或幼雏推堕出巢外,独享养父母的宠爱。成语“鸠占鹊巢”,说的就是布谷鸟孵卵寄生的生物现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长久以来,不少人一直以为“鸠占鹊

巢”的“鸠”指的就是鸠鸽类的斑鸠,而事实上,它所指的是布谷鸟。陆玑所撰《毛诗陆疏广要》说:“鸠,鸤鸠也。今谓布谷。”另外,“鸠占鹊巢”的“鹊”也并非喜鹊。喜鹊属鸦科,体型比布谷鸟大,生性凶恶,布谷鸟很难有机会靠近鹊巢。据野外实际观察,也没有布谷鸟寄生在鹊巢的记录。布谷鸟喜欢寄养的几种鸟里,多属莺、雀之类体型较小的鸟。有学者提出一种说法,本应为“鸠占雀巢”而写为“鸠占鹊巢”,极有可能是古人把“雀”和“鹊”当同音假借字运用之故。由此看来,勤劳且善筑巢的斑鸠替布谷鸟背了长久的黑锅。

正因了布谷鸟具有孵卵寄生的生物特性,它就难逃被冠以“恶鸟”的称谓。网上有人在动物王国挑选出了十大欺骗高手,布谷鸟名列榜首。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动物志》中就曾毫不客气地写道:“杜鹃在群鸟中是以卑怯著名的,小鸟们聚集起来啄它时,它就逃之夭夭。”布谷鸟为什么要逃?人们解释说,那是因为它们做了亏心事而心虚胆怯。布谷鸟孵卵寄生乃出自本能,人类却用自己的道德价值标准评判布谷鸟的寄生行为,对布谷鸟来说显然有失公允,正如我们人类不能指责东非大草原上的狮子、老虎、鳄鱼捕杀羚羊、角马等同属一个道理。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照中,布谷鸟被赋予了丰富的审美内涵。对此,人们最熟稔的莫过于“杜鹃啼血”的典故。相传古蜀国望帝杜宇将王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鳖灵,自己却隐居山中,死后魂化杜鹃。每当春暮,杜鹃啼鸣,夜啼达旦,其声哀切,啼至嘴角出血方才休止。有一种叫“映山红”的杜鹃花,传说它鲜红的花瓣就是被杜鹃嘴角滴落的鲜血染红。当然,人们在欣赏杜鹃花的时候,几乎少有人会把眼前的美艳同它美艳背后所蕴藏的凄美故事联系在一起。自从有了“杜鹃啼血”的传说,蜀地人便将布谷鸟视为勤于施政、为民喋血的望帝的化身,对布谷鸟钟爱有加,以至于杜甫避蜀期间,见布谷鸟而跪拜。其《杜鹃》诗云“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即为例证。布谷鸟悲切的鸣声感动了蜀地人,也感动了无数的文人骚客。他们在诗中将布谷鸟作为寄情的载体,传达或悲凉或哀伤或孤寂或慷慨的思绪与情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李商隐借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抒写着对亡妻深情的悼念;“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秦观于斜阳暮色时分在春寒孤馆里闻听杜鹃哀啼而抒发自己惨遭贬谪的清冷与孤寂;“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是王令面对繁华易逝,春光不再而生发的惜春、挽春的执著与韧性;“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是文天祥身陷敌手,告别江山故土时所发出的慷慨悲歌……布谷鸟嘴角边鲜红的血流淌成一条溪水,汇入中国古典诗词的大江大河。可以断言,在穿越中国古典诗词长廊的每一个转角处,你仿佛都能聆听到布谷鸟那悲切的啼鸣。

布谷鸟,在文人骚客那里被定位成哀婉、纯洁、至诚、悲愁的象征。而在布衣百姓的心中,布谷鸟却缺少些雅致的成分,体现更多的是素朴。布谷鸟的鸣声“布谷,布谷”,含有劝农、知时、勤劳的意义,这可以从“杜鹃知时劝农勤”的诗句里得到印证。布谷鸟主食毛虫,是森林、庄稼的保护神,归于益鸟家族。因此,在庄稼人看来,布谷鸟是催春鸟、吉祥鸟,抑或是一种更接地气的鸟。布谷鸟开始啼鸣,正值芒种时节,乡下的田野、山坡,麦穗泛黄,金黄的麦浪在春风的吹拂下,涌动着不息的波涛。收麦汉子、妇女心花怒放,应和着布谷鸟催春的鸣声,挥舞手中的镰刀,将成片成片的麦子刈倒,然后脱穗、晒干、颗粒归仓。忙完了收麦,庄稼人又开始犁地、耙田、播撒种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对丰收年景的向往,伴随着庄稼人一路的从远古走到今天。

“布谷,布谷”,侧耳倾听,布谷鸟又在啼鸣了,它的鸣声回荡在山林的幽谷、平原的树梢,甚或你睡梦的深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