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现场的洞口旁,且有2m及以上坠落高度的作业,统称为洞口作业。楼梯口、电梯井、预留洞口和通道口通常被称为“四口”。
洞口作业的防护措施,主要有设置封口盖板、防护栏杆、栅门、格栅及架设安全网等方式。
1、水平面上的洞口,应按口径大小设置不同的封口盖板。25~50cm的较小洞口、安装预制构件的临时洞口,一般可用竹、木盖板封口;50~150cm较大的洞口,可用钢管扣件设置的网格或钢筋焊接成的网格,网格间距不大于20cm,然后盖上竹、木盖板并固定;边长大于150cm的大洞口应在四周设置防护栏杆,并在洞口下方设置安全平网。
2、垂直面上的洞口,一般采用工具式、开关式或固定式防护门,也可采用栏杆加挡脚板(笆)防护。
3、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吊笼上料通道口,应装设有联锁装置的安全门;接料平台接料口应当设可开启的栅门,不进出时应处于关闭状态。
4、电梯井口、立面洞口根据具体情况设防护栏或固定栅门、工具式栅门,电梯井内每隔两层或最多10m设一道安全平网。
5、安全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场地上深度在2m以上的洞口等处,除设置防护措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还应设红灯示警。
二、攀登作业使用梯子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
在施工现场,凡借助于登高工具和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攀登作业。由于人体在高空中且处于不断的移位活动状态,所以攀登作业有很大的危险性。在建筑施工现场,攀登作业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梯子。登高作业使用的梯子主要有移动梯、折梯、固定梯和挂梯四类。
攀登作业使用梯子时应有以下方面的注意事项:
1、外购扶梯,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踏板间距宜在30mm左右,不得有缺档。
3、踏板应当采用具有防滑性能的材料。
4、踏板承载能力不得小于1100N。
5、移动梯可接高使用,但只能接高一次。接高后连接部位的承载能力不得小于1100N。
6、移动梯、折梯在使用中,不得用凳子、木箱等临时垫高。
7、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一般情况下不得手持器物。
8、梯子应当设置在周围相应的坠落半径外。
9、使用移动梯和折梯时,旁边应另有人看管、监护。
三、什么是悬空作业?
施工现场,在周边临空状态,无立足点或无牢固可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悬空作业。建筑施工现场悬空作业主要有以下六大类:
1、构件吊装与管道安装。
2、模板及支架系统的搭设与拆卸。
3、钢筋绑扎和安装钢骨架。
4、混凝土浇筑。
5、预应力现场张拉。
6、门窗安装作业等。
悬空作业所使用的安全带挂钩、吊索、卡环和绳夹等必须符合相应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四、悬挑式操作平台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在施工现场常搭设各种临时性的操作台、架,用于砌筑、浇筑、装修和设备安装等作业。在建筑施工现场,凡在一定工期内,用于承载物料、为作业人员提供操作活动空间的平台,统称为操作平台。施工现场常用的操作平台主要有移动式和悬挑式两种。
悬挑式操作平台具有操作面积大、承载力大和可周转使用等特点。悬挑式操作平台的设计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规范,搁支点和上端吊挂点,都必须设在可靠的建筑物结构上,不得设置在脚手架等任何施工设施上;操作平台的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在显著位置悬挂限载标志,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载荷使用。
悬挑式钢平台应按相应规范通过计算进行结构设计,其构造应能有效防止其左右晃动。悬挑式钢平台的搁支点和拉结点,必须设在主体结构上。严禁将其设在脚手架等施工设备上。悬挑式钢平台4角应采用甲类3号沸腾钢制作的4个吊环,以备吊运钢平台时使用。吊运平台时应使用卡环,严禁用吊钩直接钩挂吊环。安装钢平台时应采用专用挂钩将钢丝绳挂牢;不得已采用普通钢丝绳卡时,每绳不得少于3个卡子;安装后钢平台外口应略高于内口;钢平台两侧必须装设固定的防护栏杆和安全网。钢平台使用前后应有专人进行检查,当发现钢丝绳有腐蚀、断丝或焊缝脱开等现象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五、交叉作业应注意哪些主要安全事项?
在建筑施工现场,往往上层结构还未完工,下层就开始砌筑填充墙、进行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物料运送等作业,人员频繁走动,极易造成坠物伤人事故。
施工现场上下不同层次,在空间贯通状态下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交叉作业。交叉作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事项:
1、支模、砌筑、粉刷等立体交叉施工时,任何时间、场合都不允许在同一垂直方向进行作业。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按上层高度可能坠落物件的范围之外,当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棚或张拉双层水平安全网。
2、拆卸模板、脚手架、起重机械时,应在地面上设置警戒区,并设专人监护,警戒区内不得有其他人员进入和停留。
3、临时堆放的拆卸器具、部件、物料等,离作业处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
4、结构施工自二层起,有交叉施工的场合,应按规定设置安全平网;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物料提升机和施工升降机的进出料通道口)应设置安全通道;塔式起重机回转半径以内区域的加工作业区,应当设置防护棚(隔离棚)。
5、防护棚(隔离棚)、安全通道的顶部,防穿透能力应不小于安全平网的防护能力;达到一定高度的交叉作业,防护棚(隔离棚)、安全通道的顶部应设置双层防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