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情到深处溢成词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龙继刚

午后,一场秋雨随风飘来,摇曳着校园里粗茂的樟树和墨绿的桂花树。我坐在教学楼二楼的办公室里,闻风雨而端坐,静静地翻阅着桌面上的一本《纳兰词》。不觉间,竟觉得书中纸页词句如凉凉的秋风秋雨。这般风雨滑过心境,我的心底不由地生出几许悲壮。

“为什么要走呢,难道学校更好吗?”突然离开局机关来到这所小学教书,关心和挂念我的同事和朋友们总是问我这样的一个问题。

入学报到那天,我带到这所小学的,除了一份美丽的心情,还有两本书。一本是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另一本就是《纳兰词》了。《中国文脉》代表的是我的初心和追求,警告自己不管身在何处都要坚持读书和写作,不能终断了自己的“书脉”和“文脉”。《纳兰词》则饱含着离别淡淡的忧伤,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能做个“忘情”的人,不能忘了曾经朝夕相处的同事和一路关心自己的领导,如果没有遇到他们,我的人生又该错过多少的风景和精彩呢!

说到“情”字,我不得不叹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了。纳兰性德与妻、与友、与表妹,真是一个“情”字流传千古。纳兰从小生于清朝满洲正黄旗,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富贵公子”。纳兰自幼才思敏捷,文采斐然,18岁考中举人,22岁考中二甲进士,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可是,这位御前侍卫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鸟语之思”。他偏恋人间烟火气,更割不断、放不下、忘不了那份人间世俗情。他用情至深处,便化成缠缠绵绵、哀婉悲凉的词句留照人间,任世间多少痴情男女痴迷其中,不能自拔。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自古才子配佳人。20岁时,文才武略的纳兰性德就娶得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婚后,两人恩爱情深,但是红颜薄命,婚后三年,幼妻就死于难产。爱妻去世后,纳兰悲痛万分,从此过上了凄凄怨怨的“悼亡”生活。

“何处?几叶潇潇雨。湿尽檐花,花底无人语。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依阑干。”春风再起,当潇潇细雨再度打湿了屋檐前盛开的鲜花,纳兰思妻心切,化作词句缓缓流淌,让人泪眼惆怅。

在思念成疾、积泪成河的日子里,多少回,纳兰和爱妻梦中相聚,月下相邀,总有许多的渴念和梦想。他始终相信:“天咫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可是,纳兰借“词”消愁愁更愁,痴情终是梦一场。这样的含婉幽恨只能成为人间痴情之绝唱。

纳兰痴情于妻,也痴情于青梅竹马的表妹。当表妹入宫为妃后,他一定感到“伴君如伴虎”的深刻厌恶和对官场的决绝。在孤独彷徨的日子里,纳兰多少回走过了曾经花前月下的此情彼景,多少回陷入了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缠绵营地,然而,几多衷肠只能化作心中苦、相思泪。

在清澈明亮的月光下,只听得纳兰抱月而歌、如泣如诉:“明月,明月。曾照个人离别。玉壶红泪相依,还似当年夜来。来夜,来夜,肯把清辉重借。”新月如旧,清辉依然,心爱的表妹你何时才能出宫与我见面诉衷肠,唯有玉壶红泪寄相思、苦断肠。

纳兰善于“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舍言情”来表达对妻子和表妹的相思。同时,他还信手拈来,以自然万物抒发了自己的思乡和念友之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里的“山”“水”“风”“雪”相互映照,写出了纳兰对官场聒噪的厌倦,也表达出他思念家乡、一心隐退而不能的凄寒苦楚之境。

“才听雨声,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螀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乱山千迭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清平乐・忆梁汾》是写给忘年之交顾贞观的。在听雨知秋时节,亦师亦友的顾贞观游倦未归。深夜,小窗红烛燃起,孤灯照夜难眠,怎能不勾起纳兰想起友人一起饮酒作诗的快乐时光。

“重日来,梧桐夜雨,却话秋池。”我合上书本,任由窗外风雨化作纳兰词句扑窗而来。一阵洗礼过后,我的眼前忽地落得一片白茫茫,只是两行清泪竟不自觉地洒在我如秋的脸颊上,洒在校园里的秋风之中。然后,清泪散落成一纸难题,如诗,如词,如纳兰性德满肚子的心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