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追忆恩师肖小明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石绍辉

一个前辈告诉我,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有缘人的相助和个人的努力,有缘人能给你指点迷津,帮助你克服困难;个人的奋斗,则是你推向成功的主力。我尚未成功,尚在成长,但回想一路能够顺利起来,确实是离不开有缘人的相助。这些有缘人,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其中一位,沉默寡言,帮助我却不让我知晓,施惠于人亦不求人回报,他就是我的恩师——原湘西州团结报社著名记者、主任编辑肖小明。

2001年,我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花垣县最偏远的乡镇、最偏远的一所学校任教。各种原因,促使我想调到镇中心学校。“回到镇上”一时成了我的“远大”目标和“崇高”

理想,我想,皇天不负有心人,只要把教学成绩搞上去,愿望就一定会实现。为此,我做出了在个人能力范围内极致的努力,压力一度到了自己耐受力的极限。五年如一日的努力,我的教学成绩名列前茅,但调回镇上却始终无望,目标眼看就要变成一种奢望。无奈之下,我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希望能调到离镇上更近一点的小学。然而,这在我心中已经是最为微小的愿望也都无法实现。我不禁怀疑,个人努力究竟有什么用?怀揣疑惑,我一边教学,一边把心中剩余的力量用在了写作上。后者似乎进行得很顺利:每有新闻稿,总能被修改得很好,然后顺利地在《团结报》上发表。看到令人兴奋的铅字,我仿佛找到了人生新的支撑点。

一段时间后,因为新闻作品频繁见报,我被借调到花垣县公安局从事宣传工作。2010年的一天,林荣老兄电话联系我说,团结报社有一位编辑老师来花垣了,并且告诉我说之前发的新闻稿都是他认真进行编辑的。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我连续发表那么多稿件都是这位编辑老师耐心斧正的。我得以被推荐到县公安局,正是得益于这些稿件的说服力。

在花垣县城中心十字路口,我远远地见到了正在和林荣散步的那位编辑老师。他个子很高,身形修长,面容清瘦,戴着眼镜,文质彬彬。还没等我开口,林荣便给我们做了介绍。这时,我才认识了一直默默帮我修改文章并推荐发表的肖小明老师。

我内心激动,和肖老师、林荣兄走了一段长长的路,相对我俩,肖老师显得沉默寡言。机会难得,我向肖老师表达了要请他唱歌宵夜、以示谢意的想法,他拒绝了我们,说不要破费。之后,他借故采访劳累,回到酒店休息。当我们把他送回酒店要离开时,他却打开电视调到新闻频道,要我们一起看看新闻。肖老师说从事宣传工作一定要多看新闻,了解时事,掌握国家方针政策,注意学习写作方法技巧。

那天,我们彼此留下联系方式,成为QQ好友。之后,我常常和他联系。起初,我每发一篇稿件,因发稿心切,都要打电话请他帮忙斧正。经过几次后,他叮嘱我说,稿件只要发到他的邮箱即可,不必每发一稿都打电话;他也安慰我说,他每天都会进邮箱下载稿件,并对每一篇稿件都会进行认真编辑。

相熟后,我遇到问题常常想到向他请教和倾诉。尽管他工作很忙,但是我每次留言,他都会给予回话。可以说,每问必应。

2011年,我借调满一年了,正式调动的事还没有着落,原单位又催着我回去上班。苦恼难耐,该找谁去诉说呢?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肖老师。于是,我从花垣赶到吉首,冒失地给他拨通了电话。

“我现在凤凰……晚上,我和你谈谈。”接到我的电话时,肖老师正在凤凰执行采访任务,晚上要加班写稿,但听说我想见他时,他从凤凰赶回来了。

他带着我七拐八弯地来到乾州的一家乳猪店。店子虽然在深巷里,但慕名而来的人很多,几乎没有空位置。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开了。

“绍辉,还好吃吧?”等我吃饱喝足之后,他问我。

“味道很好。”我如实回答。

“这就对了,我带你来这里,就是要告诉你一个道理——酒香不怕巷子深,回去你好生练基本功,多写稿子,写出成绩了,不怕没单位要。”肖老师语气平和地给我讲着,又给我推荐了一些书籍。

那天晚上,我们谈了很多很多。回花垣的路上,我回想着他给我讲的每一句话,我下决心:回去后,一定要多看书、多思考、多写稿子。但我急于出成绩,难免心浮气躁,怎么可能发现更多更好的新闻线索呢?焦急之时,我又去找肖老师。后来几次,他邀请他的爱人、同为团结报社主任编辑的石健老师一起给我指点。他们开导我:“好的新闻稿确实是可遇不可求;没新闻可写时,可以发挥良好的文字功底写点文学作品。”

经他们指点,我试写了人生的第一篇散文——《高大的板栗树》。稿件经石健老师编辑修改后在《一周闲情》版面刊出;我在单位网站转发了电子版链接。没想到,这篇文章受到单位领导的表扬和同事们的关注,反响很好。受到启发和激励,我像打了鸡血般,一连写了好几篇深度的通讯稿。最终,我被正式调入了公安队伍。

从2011年到2013年,我记不清楚给肖老师发了多少篇稿件。缺少新闻要素、细节不清、逻辑不明的时候,他会打电话来询问;对于文字和层次等问题,他都一力进行编辑修改,稿件最终都会以完美的状态与读者见面。他一边极力地帮助我,一边不断地鼓励我说:绍辉,你的文字功底很好,这是你的优势和特长;生活和事业上,一定不要放弃文字。

多好的一个人……自从与肖老师见面认识之后,我就把他当成至交;尽管他比我大不了几岁,我却把他当成了恩师。不论工作上遇到困难,还是生活中遇到困境,我总是向他倾诉,向他求解,他也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我。

可是,命运的安排总是令人费解,我从未想过他会在这样的年华、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我。

2013年11月,我连续发了三篇稿件到肖老师邮箱,又在他的QQ上留言。稿件没有登出,留言也没有回复。我又打了他的电话,无人接听。通过多方打听,才知道他生了病,而且病得很重。听到消息,我决定去看看他,又怕影响他休养,便打了石健老师的电话。巧合的是,那天,他们刚好来到花垣团结镇下瓦水村找药方。

我们见面了,肖老师脸色蜡黄。看到他的那一刻,我心里难受,觉得言语很无力很无用,所以只是对他说:希望他早日康复。

“绍辉,以后你写稿子的时候要多读几遍,可能我不能再为你编稿荐稿了……有什么稿件,你就发给石健老师吧。石老师,你帮帮绍辉。”说这话时,肖老师显得很疲惫。

我没有预料到,这是肖老师对我的最后一次教诲。这次见面成了我们之间的永别。

2014年春天,肖老师病情加重,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我骗自己这就是一个谎言……去吉首参加葬礼的路上,我提醒自己不要伤心,不要流泪,见到石健老师,我要像平常那样,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悲伤传染给他人。

花垣到吉首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可那天我觉得漫长无比。一路上,我回想着过往的一切,他的面容、他的眼神,他的话语……一切都如此清晰,铭刻于心,但他的身影却无法寻觅了。无论我如何强忍心中的悲痛,见到石健老师的那一刻,我的眼泪还是像溃堤的大水,止不住地倾泻下来。参加追悼会的人挤满了报社前坪,悲哀的气氛笼罩在人们的心头。我不敢参加最后的追悼会,我害怕那一刻的痛哭流涕,含着热泪悄悄离开了。

师恩难报,只能铭记于心,寄托梦里。肖老师走后的一天,我睡得很早,在梦里见到他。恍然醒来,我赶紧登录QQ。没想到,他的QQ号真的亮了一下,我想要和他对话,却又突然变成了离线状态。是梦是醒?似真似幻?我想,我该醒醒了,恩师真的走了。我想说的话,该找谁说呢?心中的疑惑又有谁能解呢?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