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
2015年10月,国庆长假刚过,袁送荣将他青春味十足的名字书写在毛泽东文学院第14期中青年作家班的学员花名册上。
说实在话,当时我对袁送荣并没有太良好的印象:头发抹了一层油,摩丝起码打了半斤,油光锃亮地紧贴头皮上,蚊子都站不稳脚,棕褐色的西装略显尺寸不足,裹得纤细的身材线条分明,衬衣领口照例永远是扣得绷紧,一幅玩世不恭的公子哥们的“拽”样。
我想,这莫不是来了一个“撩妹”的主儿。没想到,随着接触的不断深入,一个立体化、血肉丰满的袁送荣逐渐清晰化、明朗化。可以说,认知袁送荣的过程,是一个冷水泡茶慢慢浓,渐入佳境的过程,感觉一次比一次好,最后,他竟成了我的好友,甚至到了无话不说、称兄道弟的地步。越来越觉得他有着金子一样的外形,更有着金子一样的性灵。
袁送荣是娄底市委组织部的处级干部,组织能力非常强。在担任毛泽东文学院第十四期中青年作家班班长的任上,尽心尽力,将60多位同学的班级管理得风生水起,熨熨帖帖,井井有条,威信很高。无论是井冈山拓展,还是紫鹊界笔会,还是富厚堂采风,他都是成竹在胸,如烹小鲜,没有让院里干部多操心、费心思,基本达到了“自治”的境界。
送荣还是一位天才的演说家。他担任省演讲与口才协会副会长,娄底市演讲艺术家协会会长,一口流利的国语,神采飞扬,屌得很,令男性嫉妒不已;令女同志们钦慕不已,粉丝不少,而且以少男少女为主力军。
袁送荣更是一位励志青年。据他的内弟葛军透露,他是拼命三郎,从不屈从于命运安排。有“翻身农奴把歌唱,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娄底师范毕业,分到偏僻山乡,但他不甘现状,不甘当混世魔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年纪轻轻就跻身全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收获“教育特别贡献奖”;25岁当上县电视台广告部主任,创收从几十万翻几个番,是娄底地区传媒界横空出世杀出的一匹“黑马”;到组织部搞组工工作,将娄底的干部教育搞得云蒸霞蔚,经验得到中组部的肯定与关注。即使在娄底市演讲艺术家协会这样的社团组织搞工作,也是木秀于林,脱颖而出,令四方侧目。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翻开他的随笔集《富厚堂的心灵》(2018年3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字里行间,可以挖掘出厚重的“家国情怀”。他是一位富厚堂文化的歌者,富厚堂文化的传播者,富厚堂文化的行者,无论前面是荆棘丛生,还是泥泞不堪,他都是义无反顾、踏歌而行。
他以曾国藩乡人的特殊身份,从独特的角度走进这座房子,融进这片化外之地,也融进这座房子的心灵,他没有用优美的辞藻去赞美这方山水的瑰丽,他更多的是写风土人情,写历史背后的故事,写这个地方的精神内核。字里行间始终有作者独到的思索,你可以触摸到作者情系家国的赤子情怀。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经过深入的采访和细致的考察研究,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灵魂深处的升华,始终承载着作者真挚的情感。这些人物深受耕读文化的浸染,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刚强、内敛、和善的品性,无不折射他的思维高度,更反映出这个地方淳朴仁和的民风。
“莫任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送荣用心灵、用文字与古人对话,与古建筑对话,与树木、田野、荷叶、山花对话,他视古人为知音,视万物为知音,这部书可以说得上是新时期的“袁氏物语”,“内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他的物语,有时只能用灵魂去感悟,用本真去阅读。
送荣,毛泽东文学院最有作为的作家班班长之一,作家班最有故事的人物之一,将深深刻在毛泽东文学院心灵的院墙上。
毛泽东文学院学员志上,将会永远记住这么一个青春的名字:袁送荣。
著名作家谭谈老师在给《富厚堂的心灵》作的序言里说,心灵美才是真的美,富厚堂的心灵真美。
我套用谭谈老师的话:
专注的男人,如袁送荣者,真美。
(作者系省作协会员,毛泽东文学院副院长,湖南作家网主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