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驿道秋思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张盛斌

素有湘西四大名镇之首的泸溪浦市,我最先是从沈从文大师的著作里捕捉了一些关于她的影像,后来又路经几次浦市。知道这里盛产人文风情,藩播历史文化。比如,浦市三宝之一的菊花石,凡到此玩赏过它的游人,无不津津乐道。对这个因军事而立、由商业而兴的古镇,画出来也好,写出来也罢,足可以成为浩繁卷帙的历史巨制,值得让你用去一生的时光去品味。

位于古镇西侧通往凤凰、链接云贵川渝的中国南方“水上丝绸之路”——高山坪古驿道,此前从未去过,也由于阅历履历所限,甚至从未听说过。“十一”黄金周过后,应泸溪县作协之邀,六十多位同属沅水流域的沅陵、辰溪、麻阳及湘西州、邵阳市等县份作者,相聚泸溪县城白沙,第二天起早坐车,成就了一趟浦市高山坪古驿道之行。

从浦市游客中心停车场下车,我们便随同行的作家文友们径往浦市后街四方井,起步往古驿道方向走去。最初一段穿越稻田的水泥游道和复铺的石级,曾经是昔日驿道的起点部分,现在就匍匐于我们的脚下,我们希图凭借灵性的足迹去印证远去的沧桑和消失的喧嚣。经辛女亭下走几十步驿道石磴,平走的驿道两边,是收获过后的稻田,有的稻田正复垦完毕,裸露着新鲜的碎泥细土,有的已经种上接着小阳春的菜蔬了。

这块较为平阔的田园,周遭是矮小错落的山丘,被密密的杂树、蓬蓬的茅草披盖着,就像曾经在这里居住的人家已经迁徙,让记忆的屋场被历史的云岚笼罩着。走在稍前的怀化市作协主席江月卫目测了一下山势地脉,说,这里过去肯定是住过人家的。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浦市的人们已经习惯先祖先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开疆拓土、吃山睡水的生活方式,在任何一处山岭,任何一处水域,建造自己的家园,耕耘自己的日子。当然,他们也会像固守自己的信念一样,坚守自己理想的家园,才把浦市这个古朴典雅的老家,梳理得平仄有致,打扮得绰约多彩。让你来了不想走,走了又想来。

且把话题拉回。我们开始进入爬坡而行的驿道之旅。泸溪作协特地将这次活动命名为“重走沈从文之路”文学沙龙活动,放在“沈从文与泸溪·浦市”大型文化考察交流会的第二阶段举行。意在让我们沿着沈从文的足迹,追念大师写意在泸溪浦市的那些岁月,重拾泸溪浦市铭刻在大师心中恒久不灭的那些往事,再次唤起我们接力大师跋涉人生、砥砺生活的价值追求和写作风范。古驿道盘山腰而上、随山势而转,一律用青色石块铺就。石块与石块依次相连,无缝对接,严实平整,稳稳地压住下面的泥土,即便雨天走着,也不会湿漉裤脚、泥脏鞋子。一条深涧蜿蜒而上,将驿道所在的坡岭与右侧的坡岭分成对峙的风景。写满绿意的植被多为自然生成,十分养眼。这天恰逢雨后初霁,踏着古驿道,秋日的阳光分外温和,和着爽洁的山风,毫不吝啬地披洒在我们的身上,浸透进我们的肺腑,让我们一路踏旅的兴致变得开阔而明净。

然而,如果只把踏旅的意义停留在兴致的获得感层级,无疑是肤浅的,粗糙的,甚至是错误的。在行进的途中,我发现好些石块里面镶嵌着一小块儿石砬,它们是在亿万年之前石块形成的过程中,是有意钻进大石块的母腹寻求庇佑,还是无意被大石块吞进喉咙当作食料,我不得而知。总之,小石砬与大石块现在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互不分离的生命共同体,在经受了地壳运动时期的海浪冲洗之后,又被一双双浸满血与泪的手搬移在时光的脚下。此时的驿道仿佛一串从历史深处发出的呻吟,无声地激荡在逶迤的山岭;又像是一曲从时间幽谷迸溅的呐喊,有形地穿越在迂回的坡地。我们在活动旗帜的引领下,时而迈足,时而驻步,前面的驿道渐渐延伸着,后面的驿道缓缓退移着。

当年,沈从文在踏着这条驿道从凤凰走进浦市、走向外界,又从外界、从浦市走回凤凰、走回故地的辗转行进当中,也一定知道,这条驿道,曾经响彻着唐宋时期云贵与常德、汉口、岳阳等地之间货物马驮人挑的熙囔,曾经充斥着东汉时期无数苗民被伏波将军马援奉旨征剿的冤屈,飘荡着清乾隆六十年吴八月率领苗民纵火焚烧清廷设在浦市衙门的刚烈,升腾着“民国”九年贺龙率部过往四川贵州的认亲慰民、传播革命火种的豪情与正气。走到复建在高山坪的一处叫着“听涛”的亭子小坐一会,我把追寻的目光投放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初,那时的沈从文才十五六岁年纪,就从镇竿出发加入行伍,开启人生新的一页。他首次之行是从我们行进的对面来到高山坪的,走到这座亭子想必也会歇息一会,一来可蓄积下行驿道的力气,二来走到亭子前面的山坪,可眺望依偎在沅水河畔、躺卧在群山怀抱的浦市古镇,开阔自己的胸襟,放飞自己的遐思。后来,他写下了《泸溪·浦市·箱子岩》等诸多关于泸溪关于浦市的名篇佳作,为我们了解浦市的历史与文化打开了一扇扇文学的窗口。眼下的古驿道见证着沈从文文学之旅、生命之路的跋涉精神和奋斗指向,心底不禁油然而生对一代文学大师的仰慕、敬羡和尊崇!

提身起步,我们继续行进。这时,一位背着竹箩的老人跟上了我们。她应该是从浦市卖东西或买东西回来的本地村农,对我们的此行似乎并不在意。就像她俯身捡起那粒掉在驿道上驿道边的茶果,并不被我们在意。途中,不时可见汩汩清泉流淌道边,手捧清泉饮上一口,顿觉神清气爽。间或茶花、野菊花点缀灌木丛林,蜂儿嗡嗡,鸟儿婉婉,风儿脆脆,草儿绒绒,山儿青青,云儿碧碧,天儿蓝蓝,不知不觉,我们即将走到此行的结点。多数文友不觉得有什么疲累之意。在驿道一处迎风口,先到的以石板为凳,以草甸为椅,坐着靠着等候一行到齐合影。

走完这条10华里的古驿道,我们花去虽不到两个小时时间,但体味的领略的感悟的远远超过两个小时的行旅,那是一笔无法用时间衡量的精神财富。我相信,大家都会用灵魂的仓库来储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