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长沙出差,印象最深的是街头上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青年人骑着游玩,学生们骑着上学,中年妇人骑着去买菜,橘黄色的单车像一道道阳光穿梭于大街小巷,自由、轻松而快活。在艳羡的同时,我不禁想起自己五味杂存的单车岁月来。
我是在一个贫穷的小山寨里长大的,寨子前面有一条宽阔的马路。上世纪九十年代,寨子里忽然兴起了一股单车热。十几、二十岁的姑娘小伙,家里条件稍微好点的,都买了漆得油亮的新单车,一人骑,一人坐在后座,甚至还在车龙头后夹一个,追逐着,欢笑着,在马路上来回游荡,无论骑到哪里,身后都跟着村民热辣辣的目光。
当时我家也有一辆永久牌单车,是当村干部的父亲去公社开会的专座,父亲十分爱惜,平常不让我们碰,而且男式单车太高太大,我想骑也骑不了。大概是受到单车潮的影响,一天下午,父亲借来一辆新式单车教我学骑。看别人骑起单车来轻快悠闲,自己骑上去才发现并不容易,龙头和轮子灵活地扭来扭去,我也跟着扭来扭去,父亲使出浑身解数,才勉强帮我保持平衡。一离开他的扶助,我便只能跟着单车东倒西歪。没转几圈,父亲就累得气喘吁吁了。没练多久,亲戚就把车骑走了,我连骑车最基本的感觉都没有找到。
那次学车的挫败,严重地打击了我的自信心,我再没向父母提过要学单车的想法。当时,我特别想不通:只有两个轮子的单车,不打撑架的话立都立不稳,人骑上去怎么不倒反而跑得飞快?尤其看到半大孩子把一只脚伸进三脚架,一瘸一瘸地把单车骑得飞快,我的心里更不是滋味。
后来,我和同学、朋友外出游玩时,也经常有骑车的机会,我始终没有勇气请别人教,也不敢承认自己不会骑车。每次,我要么找机会让别人带,要么找借口避开,就是不敢直接和单车打交道。想学骑车但又不敢骑车的念头,悄悄地在心里闷了很多年,渐渐地成为一种思维定式,甚至是心理障碍——“我的平衡能力差,动作协调能力不强”,加上害怕从车上摔下来的疼痛,怯弱让我一直止步不前。在眼巴巴地望着别人骑车却又假装矜持的青春里,单车是一种自由的体现,也是一种能力的象征,骑着单车行走在大街上、小路上,清风拂面,衣袂飞扬,该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享受!
女儿四岁的时候,吵着要学单车,我就买了一辆可以调整座位高低的小轮子健身车,带她在学校跑道上学。小孩子的学习能力强,我在后面跟着跑了几天,她就学会了,还顺带教会了邻居家的一个女孩。
“我妈妈自己不会骑单车,但她教会了我们两个骑!”女儿到处显摆。其实也不,在陪两个小女孩学车的空当,我也偷偷地骑上小单车自己练——小单车很矮,我能轻松踩地,即使车倒了也不会摔着。不过,小单车也没有那么容易控制,靠惯性平直地滑行了一段,就开始左拐右拐。眼看车就要倒了,我马上用脚垫底,从头再来。爱人看到我狼狈不堪的样子,好心跑过来教我。在他的“坑蒙拐骗”下,我斗胆爬上了他的山地自行车,并按他说的保持上身不动。“耍坏”的爱人把单车推得飞快,我吓得要命,叫他慢点也不听,只好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努力蹬踏板上。不知不觉中,我竟然能够自己保持平衡了,他偷偷地放开了手我都不知道。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我学会了骑车。
我会骑单车了!憋在心里十多年的愿意,终于成为现实。为了巩固车技,初尝胜利滋味的我像顽童般痴迷起单车来,一有空就到跑道上去练车。当时正值严冬,跑道上铺了一层雪,白茫茫一片。我戴上帽子和手套,风雪无阻。寒风吹得我鼻子通红、手指僵硬,身上却因激烈运动热得冒汗。粗糙的煤渣跑道,下雪后有些湿滑。我在练习转弯的时候,速度没有掌握好,猛地摔倒了地上——有些疼,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爬起来,拍拍手,我又骑上了单车继续飞驰。
学会骑单车之后,我的行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空闲时间,我经常一个人骑上单车,带着相机、水壶和书包,去附近的林场、田野、寨子里闲逛,春天看山花浪漫,夏日听流水潺潺,秋天赏落叶飞鸟,冬天观风土人情,好不自在!而且,我尽可能走没走过的路,遇到好看的风景就停下来拍照,骑累了就找个僻静的地方看书,更多的时候是将双脚放在踏板上,跟着单车一路风行,誓将年少时欠缺的单车岁月全部找寻回来。
可惜,还没练到人车合一的境界,我就因工作变动来到了县城,没有时间也没有旷野去骑行了。单车也放到角落里,落上了厚厚的灰尘。
如今,我最最希望的就是能从繁琐的事物中抽出身来,像当初学会骑车一样,在天地间自由地骑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