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五)中小学教育类(按姓氏笔画为序)王仕昭,女,1964年11月生,大学,市第三高级中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注重高中年级管理方式方法,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执行有力、落实到位。个人生物教学成绩优异,教研成果多次获得奖励。其中,获市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2008年“四川省高初中生物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同课异构活动中获一等奖;论文《攀枝花市爬行动物再调查》1999年获“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荣誉,2011年撰写的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年级管理》获“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论坛”大赛一等奖。有较强的特战班(高水平高素质学生)管理能力,撰写了论文《实力潜力高效管理——我的理科特战班管理》。组织学生参加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多项奖励,个人被评为市第2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辅导员,2010年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高初中生物培训”优秀学员。田锐,男,1964年8月生,大学,市外国语学校中学高级教师。作为校长,管理经验丰富,工作业绩突出,学校教学质量一直居于全市领先水平,在市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年年获优秀等级。创造性地提出了“分层教学”“四二一”管理模式,构建的“阳光六三”“活力六三”精品课堂操作模式得到市内外同行的赞誉。多次担任市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班主任培训班的主讲教师,为我市的普教事业和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成绩。撰写的《让“细节”闪亮于学校管理之中》等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主持研究了“打造精品课堂,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研究”等多项市级重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多次获省、市级奖励并推广应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经验获得同行专家首肯,多次获市委、市政府表彰。吴精刚,男,1964年6月生,大学,市第七高级中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形成了“问题-思考-讨论辨析-结论-变式”的程序教学法,对重热点知识及技能专题化,承担了1997-2008年的强化班、培优班化学课拔高教学,高三复习采用“四轮复习法”,为学校考上一大批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作出了重要贡献;所教班级化学平均分多次名列全市前茅;1997、1998两次夺得全市高考化学单科第一,辅导学生参加化学竞赛获得省、市级奖励几十人次。在年级教学管理实践中形成“一首两翼带整体,抓点卡线促全面”工作思路,对待学生注重思想引导和精神激励,重视年级工作策划和实施各阶段工作的策略。参加编撰教辅资料5本(全国出版)。所著论文曾获新知文萃一等奖、省总工会一等奖。先后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市高中化学学科带头人、市劳动模范等。杨鸿,男,1969年5月生,大学,市第七高级中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教学管理成绩显著,构建了全省知名的城市综合高中“1+1+1”办学模式,组织、落实和实践了“一体两翼”优质高中办学模式。坚持科研兴校战略,主持主研15项重点课题,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市政府教学和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4次,中央教科所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1次,省首届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二等奖1次,完成国家级子课题1项、市级课题3项,在研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公开发表20篇论文,作为责任主编的《创新与高中教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作为副总编编撰的《智学1号导学案丛书》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范晓红,女,1965年9月生,大学,市经贸旅游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科研和教育教学业绩突出。在国家、省、市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所教毕业班化学成绩在省、市级会考中名列前茅;在历届各级化学竞赛中,多次获团体第一名,指导的学生获国家、省、市级奖达70多人次。在担任市十一中小学校校长期间,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严格内部管理,狠抓教学质量,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学校荣获9项荣誉称号。自担任市经贸旅游学校常务副校长以来,深入调研,凝聚人心,与时俱进,提出新的办学目标。学校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突出,100名师生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学校获5项省级荣誉称号,有效提升了学校社会声誉和形象。曾获市十大杰出青年、省首届优秀女校长等荣誉称号。胥刚,男,1968年8月生,大学,攀枝花学院中学高级教师。在担任市第三高级中学校校长期间,创造性地构建学校的管理机制,不断深化办学思想,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管理,丰富德育内涵,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扩大了学校在攀西地区的影响力;组织领导学科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体育竞赛、文艺比赛及电脑机器人竞赛等,在国家、省、市级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学校参与省、市级课题27项,2项获省级奖励,1项获市级奖励;五年来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考取得优异成绩,7人夺得全市文理科状元,优生段名次占绝对优势,重本上线人数平均占全市的55%以上,三本人数超额完成了指标任务。曹发君,男,1963年12月生,大学,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高级教师。在生物学术和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先后承担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3项,市级重点课题3项及多项市教科所、攀钢教育处、学校课题,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撰写的论文在全国学术会上交流1篇,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省级刊物发表9篇,获市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1项;辅导学生写作的论文获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先后获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市优秀教师、优秀辅导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六)其他(按姓氏笔画为序)任述彬,男,1967年2月生,初中,攀枝花鑫苑工艺美术制品厂厂长。在民间石雕方面成绩突出,创作的“古币砚”、“济公砚”荣获国际书画博览会金奖;创作的“松鹤砚”被乔石委员长选作国礼,赠送外国领导人。2007年和2009年其砚雕作品代表攀枝花参加第一届和第二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受到国内外专家好评。2008年雕刻制作的“九龙至尊砚”在“东盟奇石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创作的苴却石壁挂、摆件、茶盘、镇纸、印章、烟缸、笔筒等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称号。陈晓岚,男,1963年2月生,大学,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在冶金电气设备管理、维检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业绩突出。刻苦钻研电气维检技术,严格执行维检安全规程,做好设备检修质量、进度的管控和检修作业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实现零安全事故。结合新工艺积极对新员工开展针对性培训,编制了《安全用电常识》《电气控制原理》《工艺流程简介》《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等培训教材,帮助参加技能鉴定、技师考评、公司技术运动会的职工考前理论培训及实作训练,培训效果明显。曾获四川国企职工技能大赛金奖、市劳动模范等称号。段勇,男,1972年4月生,中专,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热轧板厂高级技师。针对R1快速换辊改造遗留问题提出的“关于对R1换辊程序的优化及创新”得到实施和推广,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针对E1R1轧制打滑及板形不良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了《粗轧E1R1轧制张力对中间坯板形的影响及对策》,为稳定E1R1的轧制状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针对新E2R2轧机轧制中出现严重扣头、对生产和设备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创造性提出了“有效控制R2轧制扣翘头的分析及措施”,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推广,使R2扣头得到有效控制,顺利打通了工艺流程,已申报先进操作法。曾获攀钢第一、二届职工技术运动会“热轧轧钢工技术能手”第一名。黄东平,男,1965年7月生,研究生,攀枝花恒威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组织实施的省内重点科技项目“三级煤矿许用高分子胶状乳化炸药研究应用”“乳化炸药浸水式冷却连续自动化生产技术应用”等居全国领先水平,省内首创。其中“三级煤矿许用高分子胶状乳化炸药研究应用”项目创造年产值650万元,“乳化炸药浸水式冷却连续自动化生产技术应用”项目创造年产值1200万元。主持设计实施了龙洞焦化、鼎鑫焦化等多个烟囱爆破拆除和控制爆破工程。组织实施了观音岩水电站右岸大坝的土石方爆破工程及丽攀高速公路的光面爆破、隧道开挖等大型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组织实施的“A、B型发泡剂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为解决恒威公司扩大再生产和安置富余人员起到了积极作用,年创造产值160万元。蒋家国,男,1970年5月生,高中,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朱家包包铁矿高级技师。2006-2011年先后提合理化建议73条,“QSK19发动机起动开关装置的改进方案”等32条建议被采纳,创价值165.4万元。解决了QSK19电控发动机故障32例,节约外委维修和成本费用45万元。修旧利废428件,价值114.6万元。在第三届攀钢集团公司技能大赛中获第一名。出版了《TEREX3307矿用汽车修理使用指南》,编著了10万字的技术书籍《TR60新型设备故障检修手册》,在国家刊物《矿用汽车》上发表7篇论文,培训高级修理工22名,培养技师1名,带徒5名。所在的“TR60技术攻关”质量管理小组在省2010年QC成果会上荣获优秀质量小组。连续二届被评为“攀钢技能拔尖人才”,曾获市知识型技能型职工、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工作动态我市实施援藏“五大人才培养工程”本报讯(罗刚报道)为落实省委援藏政策,切实做好对口援助木里藏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2012年,我市出台了《攀枝花市对口支援木里藏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方案(2012-2016年)》,启动了援藏“五大人才培养工程”,拟用五年时间分期分批、系统性培养木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一是加强对口衔接,注重培训“针对性”。在充分沟通联系的基础上,针对木里县人才需求,启动了包括教育人才、卫生人才、旅游人才、急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在内的援藏“五大人才培养工程”,涵盖了教育教学、医疗卫生、规建、交通、畜牧等行业领域。二是注重分类实施,力求培训“专业化”。把市教育局、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作为牵头部门分别负责各类人才培训,采取选派有关专家赴木里开展专题讲座、集中办班,组织木里人才到攀现场观摩、跟班培养、挂职锻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一年来,共接纳53名木里县各类人才到攀学习,赴木里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各类人才695人次,选送44人参加学历教育。三是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培训“大落实”。切实把援藏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列为急难险重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为组长、各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进行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定期督查督办。设立专项资金,一年来共投入人才培养经费80余万元,为培训任务落实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培训结束后,良好的培训效果受到木里参训人员普遍好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