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四川省
攀枝花市
经济
文章详情
攀枝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事迹简介
2022年01月20日
10
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助人为乐类陆学英,女,彝族,55岁,现居住在攀枝花市西区。陆学英共养育了7个孩子,其中有3个是自己亲生的,其余4个是她收养的。“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孩子们辍学。”纵然生活艰苦,陆学英培育子女的决心始终坚定。1990年,陆学英在山坡上捡拾煤块时,发现并收留了年仅10岁的流浪儿古丽华。1998年,陆学英将失去生活依靠的罗晓明、罗刚姐弟俩接到家中抚养。2003年,陆学英又收养了因父母离异、无人照料的小马松。要供这么多孩子吃饭、穿衣、上学,样样都得花钱,样样都要操心。多年来,陆学英省吃俭用、任劳任怨地操持着这个“大家庭”。为了供孩子们上学,她什么重活累活都干,在井下采煤、推车;在建筑工地搬运材料、修路、捡垃圾;在焦化厂炼焦,帮当地农民栽秧种地;自己开垦土地种菜、喂鸡、养猪。生活的艰辛使陆学英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身体也越来越差,但仍不放弃将孩子们培养长大。如今,收养的4个孩子中,3个已经长大成家,最小的马松还在读小学三年级。陆学英收养4个孩子的事迹经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优秀文明市民”。徐刚,男,汉族,38岁,攀钢汽运公司二车队职工、攀枝花市东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2004年,徐刚带着一份爱心,带着一份长期形成的助人习惯,毅然加入到志愿者行列。“能够帮助别人,就是我最大的快乐。”8年来,徐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参加志愿者活动以来,徐刚一直致力于用爱心点燃孩子们的求学梦想。2007年,东区志愿者协会决定由徐刚牵头,组建大力蚂蚁服务队,专门负责边远山区贫困儿童的帮扶工作。几年里,徐刚和他的队友们先后为边远山区的孩子们送去衣物30000件、助学金50000元,建立志愿者服务点5个,建成爱心图书室4个、电子阅览室2个。在关爱山区孩子的同时,徐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敬老院。徐刚及其团队成员经常前往米易县丙谷养老院、白坡养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为老人们送去生活物品。多年来,徐刚和他的团队在街道(镇)和学校建立了14个志愿者服务指导站,组建了环保、文体、应急等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很多同事和亲友都在他的感召下成为坚定的志愿者。两年前,徐刚因常年支援贫困山区儿童教育和服务孤寡老人的义举,被团省委授予“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如今,他依然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为儿童和孤寡老人们送去温暖。见义勇为类童琪,男,汉族,44岁,市第十五中学校德育主任。2007年8月31日中午,担任学校总值班老师的童琪留在学校,照顾部分还未离校的高三学生。这时,他接到学生报告,有七八个社会青年在校外逗留,形迹可疑。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童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大了学校内外巡查力度。12时40分左右,又接到学校保安报告,说有学生出校门时被社会青年挟持,他立即冲出校门,只见高2008届7班学生何某正被几个手持砍刀的社会青年围住殴打。童琪来不及多想,毅然冲上前去,大吼一声:“别乱来,我是老师,有事跟我说!”可是,几个歹徒毫不理会,猛扑过来,挥刀乱砍。由于歹徒的注意力被吸引到童琪老师身上,学生何某安全返回校园,可童琪背部、右大腿、右手臂、右手背被连砍四刀,鲜血直流。学校领导和教职工闻讯后火速赶到现场,他还在喊“保护学生、保护学生……”在与歹徒的搏斗中,童琪右手中指肌腱断裂,左膝关节半月板严重受损,全身多处外伤,右大腿、左手背先后缝合了28针,并做了“左膝关节半月板切除术”。童琪舍身救学生的事迹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先后被授予“四川省师德标兵”、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8年入选中国文明网“见义勇为好人榜”。刘先东,男,汉族,牺牲时19岁,生前系武警攀枝花支队第三中队战士。杨磊,男,汉族,牺牲时18岁,生前系武警攀枝花支队第三中队战士。2011年9月11日11时20分,成昆铁路金沙江大桥附近,一名中年妇女跳江自杀。情急中,赶来救援的刘先东没有一丝犹豫,从70度的坡度、80米的高度冲到江边,纵身跳入江中,奋力游到该妇女身后,用全力将她推往岸边,杨磊和战友杨威合力将她拉上了岸。突然,江中出现强大的漩涡,尚在水中的刘先东身体失去平衡,随时都有被冲走的危险。杨磊见刘先东在水中挣扎,转身跳入激流中去营救战友。他们在奋力靠岸时,被激流漩涡无情地吞噬,英勇牺牲。刘先东和杨磊用年轻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以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履行了“永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他们的英雄事迹被全国各大媒体和上百家门户网站相继报道和转载,在部队和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最美武警”、“90后青年的丰碑”。2011年9月18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授予他们“攀枝花卫士”荣誉称号;9月19日,武警四川省总队批准他们为革命烈士并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月26日上午,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在攀枝花市中心广场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诚实守信类曾富生,男,汉族,55岁,攀枝花市红星出租汽车公司司机。他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16年坚守道德信念,拾到东西必定归还失主,用行动践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16年里,曾富生已记不清自己拾到过多少乘客遗失的物品。每次拾到物品他都会第一时间寻找失主,若无法找寻失主的,他就及时将物品交给公司处理。2006年的一天,一位乘客将包遗失在曾富生的车上,曾富生发现后马上将包交回出租汽车公司。公司工作人员打开包后,发现包里是五本原始账本,意识到失物对失主的重要性,公司迅速在新闻媒体上刊播了招领启事,使账本完璧归赵,失主的公司十分感激,给曾富生送去感谢信。2012年3月,曾富生在出租车里拾到一位乘客遗失的钱包,面对钱包里的10多万元巨款,曾富生不为所动,第一时间找到失主,将钱包奉还。面对大家的称赞,曾富生平静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以后还会坚持这样做。”曾富生人品至诚,得到了同行和乘客的肯定,并拥有了一群固定乘客,甚至有乘客直接请他代办取包裹、运送物品等。16年里,曾富生从没发生过交通事故,从没有过违章记录,从没有乘客投诉,连续11年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还获得了攀枝花市十佳文明出租车司机、“感动东区”人物等荣誉称号。杨为之,男,汉族,92岁,盐边县老干局离休干部。杨为之苦寻医院20余年,只为兑现47年前还清欠款的承诺,用行动诠释了一位公民的诚信理念。上世纪60年代,杨为之受灌县(今都江堰市)一个生产队雇佣将牛送往灌县。在返程经过成都时,因痔疮发作,前往黄济川痔瘘医院看病。由于身上只有50元钱,杨为之在医院治疗、吃住了一个多月,欠下100多元的医疗费。临出院时,杨为之向院方承诺一定会偿还治疗费。回盐边后,杨为之本想尽快把钱还上,但由于没有固定工作,家里又有4个尚未成年的孩子,还钱的事心有余而力不足,从此成为他的一块“心病”。20世纪80年代,杨为之和妻子多方打听黄济川痔瘘医院的消息,一直没有结果。2008年,已经88岁高龄的杨为之觉得身体越来越差,还款的念头更加强烈了。2009年6月,杨为之的女儿终于在网上查找到黄济川痔瘘医院更名为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的信息。由于医院曾经失火,档案资料丢失,无法查清杨为之当年的欠款,院方一再表示可以不用偿还,但杨为之坚持要还款,并给医院汇去了5000元钱。医院被老人的行为感动,决定向社会公开征集几名家庭困难的肛肠疾病患者,用老人还来的这5000元钱为他们治病,通过这种方式将老人诚实守信的精神传承下去。杨为之老人的事迹被中央和多家地方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敬业奉献类郑长山,男,汉族,38岁,攀枝花电业局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郑长山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数年如一日,带领着共产党员服务队24小时为攀枝花市区17个社区3.5万余户客户提供故障上门抢修、巡视维护、咨询答复、抢险救灾等便民电力服务。9年来,共产党员服务队累计为客户解决各类用电问题8000余次,其中最高一天外出抢修达13次,实现了“零事故、零投诉、客户满意率100%”目标。每逢节假日,为了让队员轮班休息,郑长山都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岗位,为客户解决用电难题。在“8·30”地震、抗旱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郑长山主动深入灾区一线,积极参与供电抢修、维护等抢险救灾工作。在电力迎峰度夏、重大活动保电等工作中,他始终冲锋在前,主动加强用电巡视,增加巡视次数和时长,保障可靠供电。郑长山先后荣获攀枝花电业局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四川省电力公司优秀队员、四川省电力公司服务明星等称号。他带领的共产党员服务队,荣获四川省电力公司系统共产党员服务队评比一等奖、十佳共产党员服务队、四川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攀枝花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攀枝花市工人先锋号、攀枝花市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雷阳伟,男,汉族,40岁,攀钢集团公司攀钢钒提钒炼钢厂方坯连铸作业区丁班作业长。参加工作19年来,雷阳伟立足岗位,善于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月平均漏钢五六次,铸机产能如何放大?成本如何下降?雷阳伟针对不同漏钢现象查阅资料,刻苦钻研,总结提炼出一项以“细致准备稳开浇,注中精心漏钢少”为要领的“降低方圆坯漏钢操作法”,使攀钢钒方圆坯连铸机溢漏钢事故从2011年的每万吨漏钢0.94次下降到2012年的0.043次,超过国内同类型铸机控制漏钢先进水平,为公司降低成本136.8万元。该方法被公司命名为“雷阳伟降低方圆坯漏钢操作法”。雷阳伟通过对各炉钢水浇注条件与对应的头腰报警状况进行大量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全系统抓重轨头腰报警控制技术;2012年上半年,带领班组创造了3台铸机零溢漏事故的奇迹,开浇成功率达到了100%,全年能够降低耐材消耗成本300多万元。凭借着精湛的工艺技术,雷阳伟连续两次获得攀钢集团公司技能大赛第一名,连续三次被评为攀钢集团公司“技能拔尖人才”。雷阳伟还乐于与工友分享自费购买的书籍和自己学到的知识。几年来,他所带领的班组已培养出技师6名、高级技师2名,班组3名职工被授予攀钢集团有限公司“连铸工技术能手”称号。孝老爱亲类刘中美,女,汉族,39岁,米易县撒莲镇禹王宫村牧林坝组居民。23岁那年,刘中美嫁到了米易县撒莲镇禹王宫村。当时,丈夫家有70多岁高龄的爷爷和奶奶,还有瘫痪近十年的婆婆,生活十分艰辛,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的希望,带给亲人温暖和幸福。每天凌晨4点钟,刘中美就要起床,制作当天上市的豆腐,为家人做好早饭。天一亮,就帮婆婆洗脸、梳头,照顾家人用餐。上午,她到市场上卖完豆腐,就马上赶回家,帮助婆婆大小便,为家人做午饭。中午,她利用短暂的时间为婆婆进行康复按摩,陪婆婆说话。下午,她还要和丈夫、公公一起管理农田,喂养牲畜……就这样周而复始。为给婆婆治病,刘中美四处求医问药。只要听到与婆婆相似病情的人因用药好了的信息,她不管路途多遥远都要去打听,不管药费多贵都要去购买。夏天,容易生褥疮,刘中美坚持每天为婆婆擦洗身体、换洗衣服,经常把婆婆背到门口的树荫下,让婆婆透气乘凉。冬天,她特别注意为婆婆保暖,白天还将婆婆背到院子里晒太阳。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刘中美嫁到丈夫家的17年时间里,从未和公婆红过一次脸,无怨无悔地照顾瘫痪婆婆,将爷爷、奶奶养老送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美德。高汝莲,女,彝族,42岁,仁和区啊喇彝族乡旺牛社区先锋营组村民。高汝莲出生在啊喇彝族乡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出生后药物使用不当,造成听力和语言残疾。她没有上过一天学,但是她用实际行动完美书写出了一个“孝”字。1990年,20出头的高汝莲与同村小伙马德富结婚。1997年,丈夫因病离世,不幸瞬间把高汝莲一家对未来的梦想击得粉碎。看着年迈多病的公公和年幼的儿子,高汝莲毅然决定要独自承担起抚养幼子、赡养公公的责任。她认真务农,保证儿子上学的开支;一如既往地服侍公公,安抚老人的丧子之痛。高汝莲的艰辛被同村的热心人们看在眼里,大伙都想着为她再找一个丈夫,也好减轻她的负担。这时候,高汝莲却提出,要嫁人,必须要带着公公。“带着公公出嫁”,高汝莲的这个条件让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直到一个纯朴、忠厚的汉子走进了高汝莲的生活,他就是杨聪友。随着认识的加深,杨聪友被高汝莲的孝心与坚强打动了。高汝莲还是坚持那个“条件”,没想到,单身汉杨聪友竟答应了。婚后,高汝莲又生有一女,这个家有了更多欢笑。同时,在夫妻俩的悉心照顾下,公公的身体和精神越来越好。正是因为高汝莲的孝与善,让这个特殊的家庭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