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四川省
攀枝花市
经济
文章详情
三线建设的史诗爱国主义的赞歌
2022年01月20日
10
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冯中云关于三线建设小说题材的写作可以说是凤毛麟角,非常稀少。之前已经读到过的一些作品,存在的不足也很明显:一是作者大多停留在表象罗列的层次上,作品缺乏文化感和深刻性;二是缺乏历史感、时代感和厚重感;三是粗制滥造,缺乏大境界、大情怀、大背景、大叙事。拜读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我市作家钟少曦先生的长篇小说《裂谷燃情》,顿觉眼前陡然一亮,仿佛在荒凉沉寂的广袤沙漠遇上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洲,令人欣喜,令人振奋。好的长篇小说应该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长度、密度和难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在《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中写道: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伟大文体的尊严。所谓长度,自然是指小说的篇幅,没有20万字以上的篇幅,长篇小说就缺少应有的威严。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挟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暇接,不是那种用几句话就能说清的小说。长篇小说的难度是指艺术上的原创性,原创的总是陌生的,总是要求读者动点脑子的,总是要比阅读那些轻软滑溜的小说来得痛苦和艰难。难也是指结构上的难,语言上的难,思想上的难。长篇小说《裂谷燃情》洋洋洒洒40余万字,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主要人物有14人,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40余人),具有艺术上的原创难度(作家将三线建设的宏大场面、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众多人物,用文学的形式艺术地再现出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使作品具有文化感、深刻性、历史感、时代感、厚重感;作品宏大的主题,宏大的场面,具有大境界、大情怀、大背景、大叙事。可以说,在长度、密度和难度上都符合莫言对长篇小说的界定。《裂谷燃情》讲述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汇聚攀枝花、鏖战大裂谷,在开展大规模三线建设,发展祖国钢铁事业的难忘岁月里,跌宕起伏的命运和感人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故事。为了共和国的崛起,为了攀枝花建设,他们慷慨激昂,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攀西大裂谷,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建设大会战;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少曦先生在《自序》中说:创作这部主旋律长篇小说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运用长篇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将攀枝花开发建设这一段完全可以称得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史实给予艺术再现,以此来告慰先行者,激励后来者。再造一座“攀枝花精神”的丰碑,永远留存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可以说,少曦先生的这部长篇小说作品主题宏大,事件密集,人物密集,具有大境界,是一部非常难得的主旋律作品,是一部三线建设的史诗,是一曲爱国主义的赞歌。语言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之一。首先可以肯定,《裂谷燃情》的语言平实、优美,仿佛幽境清泉、山涧溪水那样透明、洁净,犹如“大盘小盘落玉珠”似的动听悦耳,字字句句,妙语连珠,使读者在心灵享受的同时,被带入精彩的故事情节发展之中。例如:“江岸上,几棵枝干如钢铁一般的大树傲然挺立,树上没有一片树叶,却绽放着满树像火焰一般熊熊燃烧的花蕾”(初见攀枝花);“碧蓝的天宇、灿烂的阳光、雄浑的山峦、奔腾的江流。我的渡口,我的三线,我就这样,从梦中,一步一步地走近你,走进我新的家园。”(赵承烈回忆录);“林影丽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她慢慢抬起头向前望去,强烈的阳光让她眼睛感到一阵刺痛,她只觉得眼前白花花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江帆要林影丽与他一起离开攀枝花);“为了避免尴尬,他慌乱地把目光移开,可他又看见了那部手风琴,那部曾经在江帆飞舞的手指下发出过悦耳琴声的手风琴。现在静静地呆在墙角,上面已经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赵承烈发现林影丽怀孕)。少曦先生曾经创作出版了一部反映本土的优秀长篇小说《金花塘》,因此,充分具备了驾驭小说的优良素质。长篇小说《燃情裂谷》始终穿插着一股既苍凉、悲壮又热烈、昂扬的基础情调。那生动的描写、真实的再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小说中魏建钢、于大成、李建功、赵承烈、曾耀华、洪莲花、刘毅、林影丽、江帆、田秀芳、胡小娥、小鱼儿、方泸若、方晴等等众多人物都是参加过三线建设的人们所熟悉和了解的,他们的名字和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现实生活中就有他们的影子和传说,让人感觉十分亲切。他们的命运,始终紧紧揪着人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可谓一部反映三线建设的力作。在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上,作家钟少曦独巨匠心,出手极为不凡。由于作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和攀枝花党史研究工作,极为熟悉三线生活,他极为同情三线建设者人物的命运。因此对三线建设中许多人物和事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但其并未停留在表象罗列这一层次上,而是深掘其文化根源和历史积淀,从而使作品加深了厚重感。江帆、赵承烈、林影丽、方晴以及李建功、赵承烈、胡小娥的情感纠葛,贯穿整部小说。自然而又布满悬念,引人入胜,美不胜收。《裂谷燃情》的历史感和时代感是十分强烈的。作家钟少曦显然在这方面大作了文章。小说中那种大叙事、大背景的描写和再现,使作品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并且,作者对三线建设中人物的深深感情,始终环绕于整篇小说的字里行间。他以一颗善良的心、一颗同情的心、一颗赞美的心、一颗敬畏的心,以温柔仁慈和颂扬歌唱的笔调,如花开花落似的自然生发,像小溪流水一般款款而下,使《裂谷燃情》中许多人物命运理所当然地沿着自己的生活轨迹向前发展。可谓情真意切,耐人寻味。《裂谷燃情》没有丝毫的世俗、粗劣之风,在大背景、大叙事、大情调、大境界的处理上颇有独到之处。但是在作家火热的心态下,却能保持一定距离,站在一定历史高度,冷静、仔细地审视、分析、定位许多事物现象,从中挖掘人物的内心秘密。没有急躁、夸饰,而是以一颗平淡的心态款款倾诉,犹如山涧小溪静静地流淌,这是该作品自始至终所贯穿的语言体系风格。总之,《裂谷燃情》是我市作家三线建设题材创作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一部主题宏大艺术水平较高的难得的上乘之作,是一支三线建设者的创业之歌、赞美之歌,是本土作家为攀枝花开发建设五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