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和父亲的纪检故事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

□西区纪委刘锦

我和父亲很普通,和所有的父女一样普通。但是我和父亲又很特别,因为我俩都是纪检人,而且先后在同一个纪委工作、担任同一个职务、从事同一项工作,朋友都戏称我是“纪二代”。我们之间发生过很多特别的纪检故事。

我的父亲在我刚上小学不久,就从企业调入西区纪委监察局工作,这一呆就是二十余年,直到退休。记忆中的纪委就是三五间陈设简单的办公室、六七个和蔼可亲的叔叔阿姨,以及父亲伏在办公桌前认真看文件的背影。关于父亲工作的性质,在很长时间里我都没有弄懂。父亲可能觉得我太小,只是简单告诉我他在纪委工作。每当有人问我父亲的职业,我都会照葫芦画瓢地回答:“纪委”。而很多人都会在思索片刻后作出一副恍然大悟状:“哦,计委,就是管经济的那个部门,好单位呀”。而我也就似懂非懂的点头,或是模棱两可,不置可否。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自己都没有弄明白此“纪委”非彼“计委”。

在父亲退休几年以后,机缘巧合,我也进入了西区纪委工作。这时的纪委已然不是十几年前的“计委”了,光人员就已经增加到二十余人,遇到加班的时候,整个走廊灯火通明。而且现在几乎没有人会将它与其他部门混淆,反而是在听到我的工作单位时立刻表现出些许惊讶和肃穆,然后作出一副恍然大悟状:“哦,纪委,就是专门抓贪官的部门”,有些人甚至会好奇地多打量我几眼,似乎在说:“纪委的人原来长成这样呀。”弄得我都遗憾自己长得太过平凡,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回家去把这些讲给父亲听,他总是会哈哈大笑,然后有点感慨地说:“你赶上好时候了”。

我的老爸和老妈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大学本科生,在那个年代可是了不得的学历。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专科生,虽然后来自学取得了本科文凭,可在父亲面前总觉得矮了半截。这种心理在我到纪委工作后得到了平衡:父亲应该算是西区纪委的第一任审理室主任。但是作为学机械的理科生,要转行干纪律类的文科工作,还是需要相当大的付出。所以,刚到纪委工作的时候,父亲总是把自己埋在成堆的文件和专业资料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这一学就是近二十年。而我大学学习的是法律专业,并且通过司法考试取得审判员资格,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比父亲要占很多的优势,因此总是有点洋洋得意。平时和父亲探讨纪律规定或是案例时,我有事没事喜欢故意蹦两个法律专业术语出来,作为一种小小的炫耀,对父亲不专业的提法还要进行纠正。而父亲一般不和我计较,总是嘿嘿笑笑,纵容着我的小虚荣心。

作为一名老纪检人,父亲有着自己的底线和坚持,不容侵犯。有一次,我接手一个案件,通过对证据材料的审核,发现调查报告提出的意见有瑕疵。改,可能要得罪同事和分管的领导,不改,案子可能会成错案。有人劝我说:“算了,不要太较真,反正是检查室提出的意见,你顺水推舟予以认定就行了呗,何苦得罪人”。我有点犹豫,准备“以和为贵”。不料知道情况后的父亲一改往日对我的宽容,大发雷霆。他重重地把筷子摔在饭桌上,吼道:“你是干审理工作的,不是和稀泥的。干审理就是要以事实说话,就是要用证据说话,不然要你干什么?”我很少见到父亲发如此大的火,气势上立刻低了一头,嘟嘟囔囔地小声说:“我害怕领导不同意,得罪了人……”话还没说完,父亲就一下站了起来,指着我的鼻子说:“你的审理报告代表的就是你的专业水平、你的职业操守,不论什么原因都不能随意修改。怕得罪人,怕得罪人你就不要在纪委干了。你还是学法律的,我看你是白学了!”看到父亲怒火越烧越大,老妈赶快拉住他,然后使劲给我使眼色让我躲开。饭都没有吃完的我马上灰溜溜地躲回了自己的房间。

我和父亲很快“言归于好”,毕竟在他的眼里,我除了是一名纪检干部,更是他宠溺的小女儿。而我的审理报告最终还是按照“纠错”的方向提交了纪委常委会,经过一番争执和探讨后最终获得了认可。走出会议室的那一刻,我的心突然轻松了,也敞亮了,父亲那场“雷霆之怒”让我和父亲之间的“纪检血脉”真正相通了。以前我总认为父亲的那个纪检时代制度不健全、人员不专业、设备不先进,一年甚至不会查办一个案件,根本不能和现在的我们相提并论。然而,我却忽略了那个时代纪检人的精神。当时纪检工作并不受人关注,职级待遇不高,提拔流动渠道不畅,在这样环境中的纪检人却能甘于清贫、勇于坚持,这就是真正的忠诚和担当。现在的纪检人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不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要求,都已经不能与父亲的那个时代同日而语。然而,我们不能忘记的是纪检人的精神,忠诚与担当的精神。只有继承和坚持这种精神,我们才能抵得住诱惑、抗得住压力、干得好事业,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纪检人!

随着父亲的年纪越来越大,他更多的时间都用来含饴弄孙、锻炼身体,而我的工作也越来越忙,父女间的纪检故事自然也越来越少。有一天我也会离开纪检岗位,但我一定会珍藏这段和父亲相重合的工作轨迹、珍藏这段宝贵的纪检工作经历,让它伴我不断前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