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陶泓霖)近日,记者从市科知局获悉,近年来,米易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支撑,以“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为重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米易县在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基础上,向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迈进,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据了解,从知识产权工作开展以来至今,米易县累计完成专利总数645件,其中发明256件、实用新型382件、外观7件。“十二五”期间是米易县专利快速发展阶段,完成专利申请546件,占专利总数的85%,其中发明208件、实用新型335件、外观3件。仅2014年,全县专利申请量达到135件,专利质押融资达666万元,县域省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达到5家,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7家,市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1个,全县全年专利实施新增产值达到2.2亿元,居我市县区之首。
2015年,米易县完成专利申请量达到138件,专利申请水平和质量再上新台阶,其中发明专利58件、实用新型8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3件、商标申请数量8件,“米易红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功申报,地理标志累计数量达4件,四川华铁钒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兰武的“燃煤烟气选择性催化脱硝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年县本级财政科技支出达到1795万元。
围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工作,米易县积极建立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和保护新体系,构建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工作新机制,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法治、舆论新环境。
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方面,米易县积极建立适应创新体系建设、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网络,努力形成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体制和机制。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知识产权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同时,米易县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政策环境,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继续强化激励和推动行业、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建立和完善职能部门之间交流协作制度,形成联动保护的良好机制。引进专利代理服务中介机构,形成以专利代理、专利信息服务、专利技术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围绕增强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米易县制定了具体配套措施,并且在加快知识产权产业化步伐方面制定了具体“路线图”。
为加快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米易县进一步扩大专利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在新能源电池、机械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实施一批先进适用的专利技术,并且通过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构,配备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工作制度,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工作经费,力争在短时间内培育4—6家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截至目前,米易县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达4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企业4家,博士后工作站企业1家,与高校或科研单位协作创新企业8家,全县企业研发人员359人,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企业1家;全县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试点示范企业5家、市级试点示范企业3家;在经济普遍下滑的不利环境下,顶住压力精心组织,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6550万元,获得省级专利促进与实施专项资金4项50万元;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运用,企业专利实施转化26件,专利产品产值和利润实现新增长,全县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向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迈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