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处起飞中考搏击展雄姿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

刘兴权彭霞本报记者王南桢

提质工程建成强有力教师队伍

骄人的成绩是学校办学成功的主要体现。

攀枝花市十九中小学校是由一所子弟校发展成享誉攀西地区的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秉承“为人生高大丰满、祖国昌盛富强而奠基”的校训,坚持“师生的未来和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全面+特长”的办学模式,充分发掘学生潜能;立足长年形成的“做人、审美、能力、英语、足球”五大教育特长和优势,创建了“绿色教育阳光家园”的办学品牌,努力实现着“为国家、为社会、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一大批思想素质好、学业成绩优、特长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学生”的办学目标。

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

该校党政领导班子一直认为,学校要发展,要壮大,先进的育人理念是导向,而教师是关键,是最重要的主导者,是学校第一生产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始终是该校抓紧抓牢的要务。

为此,该校以“学习月活动”为载体,打造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的成长;实施教师“一年一技能,一年一提升”工程,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如今,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政治素质高,师德高尚,业务素质硬。全校专任教师中省级骨干5人,市级学科骨干教师31人,区级学科骨干教师153人。其中,向阳老师是四川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坊”攀枝花市主持人,宋俊华老师是东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团队创优。该校充分发挥年级备课组和备课组长的作用,加强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统一编制导学案,使学案教学成为全校教学的新亮点。学校有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9个,区级课题26个。其中,《中小学班主任实施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课改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分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成果一、二等奖。该校教师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

优势环境奠定育才基础

“云教育”模式打造课改新高地

市第十九中小学校是攀西地区最早的英语特色学校,2014年7月,市二十七中小学和市十五中初中部一道并入了攀枝花市第十九中小学校,成立攀枝花市第十九中小学校教育集团。

随着教育集团的成立,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两校区共占地60488.45平方米,环境幽雅,拥有东区唯一标准的田径运动场,是攀枝花市足球教育基地,也是攀枝花市校舍漂亮、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义务教育学校。

目前,学校现有学生人数3814人,教学班级78个,教职工280人。学校不仅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还有与之配套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基础设施。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餐厅布局合理,绿化环境优美,体现了绿色校园、人文校园的建筑设计理念。小攀枝花校区有东区唯一的标准田径运动场、室内篮球场,气势宏伟,同学们可以尽展雄姿,自由发挥。

上下校区的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开启学生艺术的殿堂;理化生实验室,仪器配备规范合理,同学们可以动手操作,体验科学的魅力;学校微机室都配备了多媒体、白板,校园网已覆盖整个校园,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方便优越的平台。

多年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用智慧、汗水、热血为莘莘学子搭建起施展才华和锻炼能力的广阔舞台。

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这里,有园林式学校的优美环境,

这里,有专家型教师的精心教诲;

这里,有严格而人文化的科学管理;

这里,是培育英才的殿堂!

2014年,为了优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创设了“云教育”平台,成为攀西地区第一所运用云技术平台开发的学校。由此开启了课堂教育改革新模式,让大数据时代新的理念和信息融入了课堂教学。云教育模式注重课堂教学数据反馈的科学性和及时性,使教师能动态而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及时采取对策。这种模式使课堂效率更加高效,学生能大容量地接受知识,且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满足了不同层面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

目前,该校“云教育”已趋于成熟。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分析能力都有显著提高。集团被授予“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重点课题试验基地学校”,七、八年级“云教育”班在全市教学质量监测中,成绩排名第一。

开设“云教育”班,只是市十九中小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市十九中小学校秉承东区教育局课堂教学改革理念,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别在密地校区和小攀枝花校区构建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力求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构建高效课堂,力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真正实现新课改最倡导的两大转变,即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执着追求成绩不断刷新荣誉墙

走进市十九中小学校,浓郁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扑面而来:“仁、义、礼、智、勇”文化长廊营造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校歌、校标、跆拳道操等文化品牌已然形成;每年的汉字听写大赛、英语风采大赛、拉练活动、古诗词吟诵大赛等活动让学校充满无限活力……

自该校建立以来,学校创设了“全面+特长”的教学模式,在“做人、审美、能力、英语、足球”五大特长的指引下,该校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扎实的文化知识,而且具有多项特长。

英语一直是该校的一面旗帜,是学校的特色。小班化英语教学,保证了每堂课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这样的特色课堂,使学生的英语口语在初中阶段就能达到一定高度。每年的英语风采大赛更是学校的传统活动,猜词大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歌曲、小品、电影配音比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实用性。扎实的英语功底,标准的英语口语,精湛的才艺,使我校多次代表攀枝花市参加四川省英语风采大赛,硕果累累!

该校明确提出,传统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典雅、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让师生们时时聆听先贤的教导;每天20分钟的练字、课前5分钟的美文朗诵、课外的书法兴趣小组让学生们领略到华夏文化的独特魅力;汉字听写大赛、诗词吟诵大赛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是学生们在这样环境浸润下的厚积薄发。

2014年,在攀枝花市第一届汉字听写大赛中,该校的黄宸同学就勇夺攀枝花市冠军。2015年4月24日,在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攀枝花选拔赛中,市十九中小学校八年级参赛的5名选手囊括了个人前五名,获得团体一等奖,代表攀枝花市参加四川省决赛。

在同年5月17日至19日的四川省决赛中,该校学生孙珂艺、李思琪以四川省第一名和第四名的成绩闯入全国总决赛;6月3日,在全国汉字听写大会第六场复赛中,该校学生孙珂艺一路过关斩将,强势挺进半决赛,成为唯一进入半决赛的四川选手。

在文化特长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学校的艺体特长也硕果累累。

2015年,集团荣获东区第十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冠军;学校代表东区参加攀枝花市第七届运动会,荣获国际象棋项目中学组团体冠军,武术项目中学组团体亚军,男子篮球项目中学组团体亚军,女子篮球项目中学组团体季军。

2016年,学校篮球队蝉联东区初中男女篮球冠军,集团足球队荣获全市校园足球小学女子冠军,小学男子A组冠军,初中女子亚军;集团艺术合唱团荣获全市合唱冠军。学校还被评为“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单位”。

特色品牌培育优秀青少年团队

多年来,在“师生的未来和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团队,以大气、高雅、向上的品位,引领着该校的发展,创造了优异的教育教学业绩,在攀西地区树立了很好的口碑。

该校在历年历次的质量监测中,学校RSR都处于全市前列;近三年里,学校国重上线率分别为72.1%、73.6%、83%,英语、化学、物理、数学、地理等多个学科夺得全市单科第一。

2016年攀枝花市高考文科状元陈浩松和2015年攀枝花市高考理科状元王虹宇都是市十九中小学校的初中毕业生。

高考成绩揭晓后,市三中、市七中等学校先后给市十九中小学校送来喜报,通报学子们的优异成绩,感谢对学子们的培养。他们都反映,由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事实上,该校培养出的多名学生考入全国名校,先后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有李姝沉、赖纪伟、赵妍、彭熹、欧星星、胡晓映、卞洁、史远、关雪飞……其中,陈璇卿勇夺2006年四川省高考文科状元。这一个又一个让大家骄傲的名字永远铭刻在该校光辉的发展史上。

据不完全统计,自该校创办至今,初中毕业后由攀枝花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流高校的有一半是初中毕业于这里的学生。

此外,该校2002届学生余川是攀枝花市历史上第一个申请并获得专利的在校初中学生。

学校先后被省、市、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多种荣誉称号:四川省“绿色学校”、“119”示范学校;攀枝花市“文明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精神文明标兵单位”、“规范教育示范学校”、“校风示范学校”、“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卫生单位”、“创先争优先进集体”、“优秀工会职工之家”、“家长学校示范单位”、“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支教先进集体”;东区“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示范点”、“先进党支部”、“优秀基层示范党支部”、“工会工作先进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

一个个荣誉,激励着该校以坚实的脚步在执着的追求与不懈的奋斗中实现新的超越。

未来,该校将继续秉承“师生的未来和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建设成“管理规范人性化,特色鲜明有实效;队伍素质整体优秀,青年骨干群体凸显;校风文化彰显且和谐,办学质量整体优秀”的全市标杆学校!

学校田径运动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