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关爱的阳光精准洒到每个留守儿童身上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

新闻事实

根据民政部9日公布数据,经过精准摸排发现,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这一数字虽然比此前研究报告推算6102万人大幅减少,但依然庞大。这意味着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让阳光精准洒到每个留守儿童身上,仍任重道远。

父母不在身边、生活缺少照料、学习缺乏引导、心事无人诉说,不少农村留守儿童遭遇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困。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人身伤害甚至身亡的事故,一次次刺痛人们的神经。

事实上,政府部门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切实保护留守儿童权益方面制定了相关制度。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家长、学校、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职责作出规定,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关爱保护。随后,山东、陕西、甘肃、湖北等地也出台了地方性实施意见。

然而,制度建设只是关爱与保护留守儿童工作的第一步,能否取得成效关键要看落实。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还带有普遍性。比如,建立的留守儿童救助机构覆盖范围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流于形式,成为逢年过节才有的“福利”;帮扶工作团队不够专业,只注重留守儿童生活上的温饱,忽视他们内心的孤寂。

同时,据此次摸排统计,超过90%的农村留守儿童分布在中西部省份,江西、四川、贵州等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都在70万以上。家庭监护缺失问题在摸排中仍较为突出,有36万儿童只能留守农村、无人监护。

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需要从城市到农村,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通力协作。各地不仅要精准掌握留守儿童的实时信息,还应因地制宜,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专业化和体系化上下工夫,形成丰富的关爱服务体系,构筑起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专业化网络。城市政府也应努力创造条件,降低进城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随迁的门槛。让关爱的阳光精准洒到每个留守儿童身上,是全社会的责任。

——据新华社蔡馨逸张逸飞/文

数字是抽象的,生活是具体的。在这些百万计的数据背后,是留守儿童们各个有别的冷暖人生。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留守儿童的概念得以明确:“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眼下这个902万人的数据,与此前很多报告和媒体发布的我国留守儿童已达到6102万人,相差巨大。之所以如此,不外三个原因:一是6102万人是样本数据后的机构测算,并非实际调查数据;二是距离上次数据发布已过去几年,留守儿童的格局也在时过境迁。更重要的,是在顶层设计“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的理念下,制度与举措较为得力,返乡创业、子女随迁,切实解决了不少“留守”的问题。

关心青少年成长,就要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中国还在城镇化的路上,户籍等事关流动人口的制度还在不断完善,而直面现状,是纾解留守儿童问题的前提条件。

留守儿童不等于问题儿童。只是,按照墨菲定律,若任其成为被社会遗忘的孤岛,出问题只是时间概率而已。关爱留守儿童,是个系统工程,关系千万家庭,影响未来长远,亟待“合力监护”。首先是家庭责任,增强外出务工父母“挣钱顾家两不误”的观念是根本。生计重要,孩子同样重要。其次是学校要建立关爱服务体系,尤其是在监护照料、入园入学、心理健康等方面,理应发挥专业优势。再次是政府责任,今年2月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等决策安排,绝大多数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建立了领导协调机制,但薄弱环节依然存在、麻痹思想仍有市场。如何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爱事业中来,引导工作“路阻且长”。

不让一个留守儿童成为“孤岛”——这句话,要从口号化为温暖行动。既然902万人的数据有了,就要进一步把工作落到细处、做到实处。让每个留守儿童的名字后面,都闪耀起一连串的呵护之光。

——据人民网邓海建/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