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悦良舒琪雯文/图
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市民过春节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今年春节期间,攀枝花市民根据自身喜好,分别以传统、流行和另类的方式,在春节黄金周大玩“花样”,享受难得假期。
传统方式过年仍是主流
2月8日,大年初一,仁和商业文化广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这里举办的新春大庙会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游玩。“同家人一同逛庙会、品小吃、玩游戏”的传统过年方式还是人气十足、占据主流。
家住炳草岗的杨建林先生一大早就带着家人,驱车来到仁和“赶场”。他告诉记者:“早就听说仁和的庙会搞得有声有色、娱乐性十足,今天特意带着孩子和老人来玩玩,感受一下庙会的气氛。”
铺满全场的红地毯、香飘十里的烧烤肉串、精彩纷呈的马戏表演……人们在一个个摊位前流连忘返,吃着美食,看着表演,感受浓浓的“年味儿”,体验庙会的乐趣。
“串门”是中国另一种传统的过年方式。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与亲友欢聚一堂,相互增进感情、加深了解,传达对新年的祝福和期望。
2月9日,大年初二。家住南山的王福利一早就与老伴儿一起忙做午饭,这一天儿女们都要赶回家给二老拜年,两位老人心里又高兴又激动。“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一年回家的次数不多,今年一起回来看我们,得多做些好饭菜。”王福利毫不掩饰喜悦之情。
流行方式过年吸引眼球
攀枝花人是会玩儿的。如今的攀枝花着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转型升级,过年的方式也受其影响,兴起了许多新“花样”,并迅速流行开来。阳光康养就成了最“火”、最吸引眼球的方式之一。
春节期间,无论是慕名前来的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市民,许多人举家前往攀枝花境内的花园酒店、旅游新村、农家乐等地,晒太阳、吃铜火锅、打麻将……用攀枝花特有的方式,度过一个阳光温暖的春节。
来自成都的老人李春华过年前两个月就已经住进了攀枝花的花园酒店,在攀枝花过年已经是她近两年的习惯了。李春华说:“往年在成都这个时节我的关节炎就很严重,自从来到攀枝花过冬病情就好了很多,以后我就让子女来这里陪我过年,一起享受攀枝花的阳光。”
近些年,米易新春灯会也成了攀枝花市民关注和参与的大热门。春节期间,米易县在迷昜湖、文化广场、公园、商业步行街、体育场等地,举办了灯会、郁金香牡丹花展、马戏嘉年华、新春游园、迎春书画展等各种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参加。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2月5日晚,大家翘首期盼的米易灯会如期亮灯。灯会共规划了陆地及水上灯组71组,是集互动体验、地域文化与现代彩灯相结合的智能灯会。当晚,现场参观的市民游客被流光溢彩、绚丽夺目的漂亮彩灯所震撼,感叹犹如畅游在奇幻梦境之中。
另类方式过年别具一格
2月7日,除夕之夜。正当家家户户都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时,许多年轻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庆祝新春佳节。他们有的在百度贴吧与网友们打着游戏、侃着大山,有的在微信上疯狂地抢着电子“红包”,还有的在弹幕网站上实时吐槽着今年的春晚如何如何。
在企业上班的李丽,除夕夜就在单位微信群里抢到了上百元的电子“红包”。她告诉记者:“通过微信群可以跟大家一起聊聊天、拜拜年,就连平时不是很熟的同事,也通过抢红包熟络起来,我觉得用这种方式过年很有意思。”如今,有许多像李丽这样的年轻人,在网上与网友一起庆祝新年,通过虚拟网络相互祝福问候,以网络的形式聚会游戏,别具一格、新颖有趣。
春节长假对于不少人来说就是走亲访友、吃喝玩乐,但对于马上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大四学生来说,却丝毫不敢放松。大四学生陈晨今年春节就减少了走亲访友和娱乐的时间,专心“充电”学技能,为考公务员做足准备。
春节期间,也有许多学生是在书店、咖啡厅这样较为冷门的地方度过假期,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是,选择安静的地方,便于读书学习,用轻松自如、远离纷扰的方式度过新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