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方水果的甜度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

□本报记者陈兵徐铭

芒果、石榴、葡萄、樱桃、草莓、枇杷、脐橙、火龙果……水果与纬度在仁和甜蜜邂逅。

仁和区始终坚持以现代特色农业为“线”,特色水果、蔬菜、烤烟等为“珠”,串起了现代农业发展促农增收的“珍珠项链”。

数年耕耘,如今,现代农业已经在仁和这片沃土上扎根,释放香甜。2015年,仁和区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5.2亿元,同比增长3.8%。

根植沃土

发展现代农业,仁和得天独厚。

北纬26度是地球上优美风景的代名词。有浪漫的夏威夷、秀丽的迈阿密、绚烂的冲绳等,同一纬度上的中国阳光花城——攀枝花,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拥有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独特的亚热带河谷气候也造就了仁和丰富的物产,孕育着全球最晚熟的各类特色水果,深受人们喜爱。

如何深挖自身优势?多年来,仁和区始终致力于发挥特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目前,位于总发乡板桥村的全省最大的火龙果基地已经进入了春季管护期,工人们正在火龙果植株海洋里修枝、施肥。

“目前,整个基地已经种植近1000亩的新品种火龙果。2015年有200亩已经挂果了,今年预计达到500亩。”2月23日,攀枝花箐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继伟站在他的火龙果基地,高兴地介绍起基地的发展历程。2015年,基地首次挂果产量达22万斤,销售收入300多万元。今年,预计实现产量60万斤。

“在选育品种、栽培技术、技术推广上和技术研发上,我们要做一个大型的引领型的企业。让火龙果成为攀枝花继芒果、石榴后又一特色水果品牌。”董继伟告诉记者,火龙果基地全部投产后,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可年产优质红心火龙果500万斤。同时,公司还计划建设火龙果品种繁育基地,并利用基地的品种优势、技术优势、市场品牌优势和研发优势,带动5000到1万户火龙果种植户。

板桥村火龙果基地的茁壮成长是仁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董继伟的敢想敢干,既是对仁和区现代特色农业飞速发展的诠释,也彰显了仁和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2015年,仁和区早春蔬菜、晚熟芒果、优质烤烟等特色优质农业加快发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效节水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涉农资金项目整合打捆试点工作获得省级绩效考评第一名。

枝繁果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力争保持在3.7%左右,到2020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9888元。

放眼仁和,“十三五”期间,仁和将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立足本地资源,以优质安全、生态绿色为核心,龙头企业带动为重点,实现农业集约内涵发展和专业化、企业化生产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年伊始,仁和区同德镇双河村最火热的话题便是全村改行种温带水果。

双河村平均海拔1600米左右,过去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2014年被划定为省级贫困村。2015年村里通过邀请农业专家为当地产业发展把脉,同时收集群众发展意愿,最终确定了在双河村建设1200亩以桃、梨为主的温带水果标准化种植基地。该基地投入资金664.82万元,包括了配套道路硬化、蓄水池等基础设施,以及土地整理、种苗费等。

人勤春早。2月24日一大早,村民钱正兵一家就来到地里忙活,浇水、挖坑、填土……一根根桃苗扎进土里。

和以往山坡上栽种小麦、玉米不一样,今年钱正兵改种核桃。“以前,我们双河村主要依靠种植豌豆、玉米和小麦等作物,家庭年收入不到万元,大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我们这里发展水果,大家都盼着能尽快多挣些钱。”钱正兵告诉记者。

钱正兵家里有近7亩坡地,在双河村确定“一村一品”发展温带水果桃子、梨子后,村里调来的挖掘机统一开了五六层的平台,并按照标准的株距和大小进行挖槽和施底肥,这样标准化的种植桃树才能长得快、长得好。

从现在50厘米高的桃树苗到挂果见效益,大约还需要三年时间。2月25日,钱正兵看着自己辛勤耕种过的土地,眼里满是希望,“原先我们技术方面不行,现在国家、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来辅导我们,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专家讲的做,几年之后,收入要比现在多不少。”

“十三五”期间,仁和区将重点发展特色果蔬业、休闲农业、特色养殖业和现代烟草农业,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种养业,着力打造仁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预计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40元,年均增速达到9.1%。其中,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