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省委赋予遂宁的新定位,我市如何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实现中部崛起?在市政府新闻办7月31日举行的解读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市交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向永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温建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级规划主管金欣结合部门自身职能职责进行了解读。
□全媒体记者蔡志凌李佳雯
市委七届十次全会为遂宁抢抓发展机遇、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找准了坐标、明晰了路径和行动纲领。立足省委赋予遂宁的新定位,我市如何规划空间新格局?原则是什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级规划主管金欣表示,将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土地要素保障作用,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成渝发展主轴中部崛起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立足新定位坚持规划引领
推动遂潼一体化发展,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遂宁将立足省委赋予遂宁建设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和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与潼南共建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定位,坚定走生态、循环、低碳、高效的绿色发展之路。”
新闻发布会上,金欣介绍说,立足省委赋予遂宁的新定位,遂宁将以“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为契机,坚持全域统筹,优化市域“一核三片、四区协同”空间格局,强化成渝区域协同,特别是以推进遂潼一体化发展为切入点,勇担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使命,加快建设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优化空间格局挺起发展主轴“脊梁”
主动对接成都“东进”战略,融入重庆科学城等建设,打造成渝发展主轴高品质发展经济走廊
着眼省委赋予遂宁建设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和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的新目标新定位,我市空间格局将发生哪些变化?
从建设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角度讲,金欣介绍说,我市将有机串联成都东部新区、天府新区、潼南、铜梁、重庆科学城和两江新区,打造成渝发展主轴高品质发展经济走廊,挺起成渝发展主轴的“脊梁”。以遂宁高新区为载体,南向拓展,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以大英为桥头堡,主动对接成都“东进”战略,与天府新区、东部新区等新区充分融合;积极融入重庆、绵阳西部科学城建设,主动谋划沿涪江科创走廊,建设渝遂绵经济发展带。
从市域角度来讲,新规划将贯彻落实市委“一核三片、四区协同”空间战略,统筹全市域空间格局。具体来说,中心城区坚持“北控南扩、东强西优”的空间发展策略,构建“一城三区、一带两廊”的空间格局。推动安居、大英与主城区同城化发展,构建“一体两翼”遂宁都市区框架,力争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性中心城市。
强化成渝区域协同实现中部崛起
以三地一枢纽为目标定位,打造“两中心、三走廊、一新城”的空间格局
据金欣介绍,围绕打造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这一任务,将发挥我市在成渝中部的区位优势,以空间战略协同为重点,强化成渝区域协同,其核心为推进遂潼一体化发展,以三地一枢纽为目标定位,打造“两中心、三走廊、一新城”的空间格局。形成集约高效、疏密有度、生态宜居的空间格局,助力遂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实现中部崛起,支撑成渝发展主轴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将以“立足成渝、联动双城、形成典范”为目标,以高质量共建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为突破口,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开放合作、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以三地一枢纽为目标定位,打造“两中心、三走廊、一新城”的空间格局。
据介绍,“三地”具体指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试验地、成渝发展主轴现代产业聚集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示范地;“一枢纽”指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双中心”即遂宁中心城区、潼南中心城区。“三走廊”即现代产业创新走廊、涪江生态绿色走廊、琼江乡村振兴走廊。“一新城”即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