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亲身参与和亲眼见证斗笠村的重生和蝶变,六年无悔,今生无悔!”“父老乡亲无声的支持和质朴的爱极大地温暖了我,我下定决心要坚持下去。”“召之即来,因为我是共产党员”……10月15日,在全市社会扶贫工作推进暨脱贫攻坚奖表扬大会上,部分先进代表作交流发言。铿锵有力的发言响彻大会现场,向与会人员讲述了脱贫攻坚以来,我市部分第一书记、共产党员、帮扶干部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下不平凡的故事。
遂宁高新区聚贤镇金井沟村村民许建知:
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更要靠自己
因为一场意外,许建知两三岁时就失去了左手,很多人认为这是命运的不公,而许建知却认为残疾也许是成长给予他的礼物。
“我这辈子虽然平凡,可每当看到墙上的‘帮扶明白卡’,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年纪轻轻的我,总不可能就这样戴着‘贫困户’的帽子靠政府养一辈子吧!”许建知说,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如果心也“残”了,那才是真的悲哀。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把一家人的日子过好。
2016年,在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许建知用小额信贷借来的五万元钱购买了旋耕机、打米机和电动三轮车,把家周边撂荒的二十几亩水田、旱地全都开垦出来种植水稻、玉米和其它应季农作物。靠着种植水稻、售卖大米,许建知当年就尝到了丰收的喜悦。数着拿到手的钱,许建知终于感到未来不再迷茫。2018年底,许建知和妻子不仅按时还完了小额信贷借来的5万元,还有了不少存款,当年顺利脱贫,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夫妻俩的辛勤劳作下,许建知家的人均纯收入在2019年已超过1万元,种植水稻的规模超过30亩。现在,许建知还利用农闲时间在聚贤镇周边打短工。过两年,许建知打算把周围的20余亩荒地全部开垦出来种植水稻。尽管未来仍不容易,但许建知已经无所畏惧。他认为,美好的生活是等不来的,只有靠双手和勤劳才挣得来。
大英县玉峰镇斗笠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周义双:
“六年无悔,今生无悔!”
2014年7月,周义双在组织的关心照顾下,从川投水务剑阁公司总经理任上调回大英公司。六年来,周义双把斗笠村当故乡、视贫困户为亲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村退户脱”之中。2018年,斗笠村退出贫困村,2019年,79户179名贫困人口全部顺利脱贫。
历经六年风雨,身边的朋友对周义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又黑了,你更瘦了。”家人们看到周义双的样子,也只能暗自心疼。但周义双却觉得:过去我们吃的、用的、穿的,没有一样不是农民提供的,脱贫攻坚就是我们回馈农村、回报农民的最好机会。能够用自己的“黑”洗去斗笠村的一穷二白,能够用自己的“瘦”换来村民们天天有肉吃,他觉得一切都值!
驻村六年,周义双参加过水库救人、沿街叫卖蔬菜、雷雨中抢救养蛙基地,识破过安装天然气骗局,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2万元,并在疫情期间告别住院的亲人连续驻村70天,积极宣传疫情防控,带头推动复耕助产。
如今的斗笠村,已是四川省和遂宁市两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能够亲身参与和亲眼见证斗笠村的重生和蝶变,周义双觉得:六年无悔,今生无悔!
遂宁市夏曾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祥䘵:
牢记扶贫济困初心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在全市社会扶贫工作推进暨脱贫攻坚奖表扬大会上,说起与丈夫创业的过程,夏曾种植公司总经理曾祥䘵发言时几度哽咽:“父老乡亲无声的支持和质朴的爱极大地温暖了我,我下定决心要坚持下去。”
如今,夏曾种植公司已建成870亩红提种植园、600亩柠檬种植园、50亩红心火龙果采摘园、10万只规模的全自动化蛋鸡养殖基地,成功创立农产品品牌“川珂”,实现年收入1200万元,拥有固定员工45人,其中贫困户17人。
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是曾祥䘵和父老乡亲风雨同舟、同共付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亲人、是伙伴,带领乡亲走向富裕也成了曾祥禄内心最深的情结。为此,夏曾种植有限公司积极投身扶贫事业,先后捐献8万多元,帮助13名贫困群众解决住房、医疗、教育等燃眉之急。结对帮扶贫困户23人,帮助他们安排就业岗位。通过“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模式,帮助周边67户贫困群众增加收入。今年疫情期间,公司无偿捐赠5000个鸡蛋、50件牛奶和方便面、100斤消毒液和1000个口罩给防疫一线的干部群众。
“我只是广大扶贫人中普通的一员,相信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一定会汇集成更强大的力量。”曾祥䘵说,在今后的日子里,她将牢记扶贫济困初心,继续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继续为脱贫攻坚作出绵薄贡献。
射洪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王家伦:
舍小家为大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018年3月26日,王家伦到原射洪县扶贫移民局上班。为掌握第一手情况,王家伦3个月时间跑遍了射洪21个乡镇281个行政村。
工作的繁忙让王家伦不得不舍小家,为大家。今年5月,王家伦妻子被确诊患有乳腺癌。而此时,射洪市正作为全省8个非贫困县之一,代表四川接受国家普查。在前后五次化疗中,王家伦仅陪同了一次。今年9月24日,王家伦妻子做手术,因工作无法脱身,术后两天王家伦便把妻子从医院接回家中。
“在我的小家,我是顶梁柱;在扶贫开发局,我是主心骨。”王家伦说,面对家庭和工作,他没有倦怠不振,而是坚强面对,充分准备,誓必取得“大考”全胜。
为脱贫攻坚勇闯先行。王家伦带头创新建立“五变”产业经济模式,培育壮大了集体经济,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全面落实医疗保险、大病救助、防贫保、倾斜性救助等措施;创新开展“结对比赛”“大比武”活动,擦亮了脱贫攻坚底色成色。2018年和2019年,射洪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都被评为“好”的等次。
遂宁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陈拥军:
一如既往地帮扶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中心医院坚定传承“博济”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班子成员与贫困户结对共建,定期走访调研;派出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担任驻村干部,常年扎根乡村,贡献力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市中心医院的干部职工克服重重困难,不喊苦不叫累,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院落,访民生、问需求、谋对策,只为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如今,市中心医院帮扶的蓬溪县黄泥乡高岩村、依姑村和理县杂谷脑镇打色尔沟村均已退出贫困村序列。今年5月,市中心医院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高岩村、依姑村、打色尔沟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只是一个开始,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才是我们开展帮扶的根本目标。”陈拥军说,下一步,市中心医院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一如既往地帮扶贫困村发展,不负党和政府的嘱托,不负群众的期盼,在脱贫攻坚战中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全媒体记者范晶/文何光华/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