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普及网络金融安全知识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遂宁日报
-->

□全媒体记者罗惟君阳丹

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遂宁市中心支行组织遂宁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遂宁分行、中国银行遂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遂宁分行等16家金融机构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金融日”宣传活动。本次宣传活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聚焦关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增强民众金融安全意识,通过现场普及网络金融安全基本知识,帮助群众提高金融风险防范的意识与能力。

记者走访看到,各银行机构通过设置宣传点、播放公益短片、发放宣传册、现场案例讲解等方式开展网络安全宣传,金融宣传员就当前银行卡用卡安全、防范支付风险、防范电信诈骗、保护个人敏感信息等社会热点问题为市民答疑解惑。

天降“馅饼”需警惕个人信息要守牢

“微信红包别乱点;对可疑的语音电话或者短信不要回应,应直接致电相关单位或发卡银行客服电话咨询;网上购物,家庭住址和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要抹掉;银行卡设置的密码别太简单;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站上不要随意泄漏个人信息,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银行账号、密码,特别是手机验证码不要外泄。”9月18日上午,记者在船山区朝阳社区内看到,中国建设银行遂宁分行工作人员正用现场宣讲加知识竞答的方式向附近居民宣讲常见的网络陷阱、高危风险以及相应的预防手段和措施。社区居民彭女士全程认真听完了宣讲,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加提高警惕,提升防范意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并对金融日进社区进行普及宣传的活动赞赏有加。

在遂宁银行物流港支行记者了解到,银行积极响应2020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相关要求,开设了宣传点,摆放相关宣传资料,LED屏上滚动播放金融财产保护的宣传语。此外,工作人员还走进附近的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向商圈商户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个人信息防护、防骚扰、防诈骗等方法。同时,银行还通过官方网站、手机银行APP、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开设金融安全知识专栏,做到线上线下全覆盖,营造出浓厚的金融知识宣传氛围,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影响力。

发挥金融科技作用织密金融安全防护网

除了现场活动宣讲,记者还了解到,遂宁银行不断升级金融技术,加强保护客户个人金融信息、创造安全支付环境。此外,还通过金融网络安全主题讲座普及金融安全知识,让金融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提高市民的安全警觉意识。在柜面服务中,如发现客户有可疑异常行为,还会帮助客户分析是否掉入了危险的网络陷阱。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层层防护,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切实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据该银行负责人介绍,自今年以来,遂宁银行已经陆续化解了十多起柜面客户网络支付受骗案,及时帮助客户挽回资金损失。

据中国人民银行遂宁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人民银行遂宁市中心支行认真落实国家的统一部署,组织辖内银行机构积极参与进社区、进工厂、进商圈、进农村的国家网络安全周“金融日”活动,通过“刷脸付”体验、智能终端展示、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对市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把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普及到基层一线。据悉,本次活动共布置宣传点20个,出动宣传人员1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宣传受益群众2000余人。

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网上金融交易和网上购物行为的日益频繁,金融安全也成为了社会最热门的话题,“金融日”活动的开展向市民普及了金融安全知识,帮助市民甄别金融诈骗手段和套路,有效提升了市民特别是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增强了大家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时,通过广泛的活动开展和积极的人员参与,社区居民、农民、职工等参与到网络安全建设当中,使“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社会各界人人参与、共同努力,维护好网络安全与金融稳定。

特/别/提/示

个人信息保好远离诈骗护和骚扰

在生活中,你是否经常收到教育机构、保险推销、房产中介、保健品推销、诈骗等信息?如果此类情况发生,说明你的个人信息已经被泄露了。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成为了不法分子的重要获利来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也日益增多。黑客、内鬼、不法商非法收集、中间商倒卖等方式都可以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个人信息一旦遭到泄露、非法提供或滋用可能会引发骚扰电话、诈骗短信、人肉搜索等信息安全事件,让公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产生隐患。那么怎样才能加强防范,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是底线,直接关系着大数据时代下每个人的“安全感”。

1.要利用社交网络的安全与隐私设置保护敏感信息。

2.要在安全级别较高的物理或逻辑区域内处理个人敏感信息。

3.要加密保存个人敏感信息,个人敏感信息需带出时要防止被盗、丢失。

4.要仔细阅读用户许可,只授权将个人信息转移给合法的接受者。

5.要注意保存或及时销毁存有个人信息的纸质资料、快递单、废弃的光盘、u盘、电脑。

6.不要在微博、朋友圈随意晒出个人敏感信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