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被镌刻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终生难忘。
对于遂宁市中心医院3000多名员工来说,过去的364天,有无数个片段让人刻骨铭心,有无数的小进步推动着大跨越。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凝聚着医院医护人员无数次的努力,他们在奋斗中挥洒青春和汗水,推动着医院在时代的潮流中乘风破浪。
时间无法重启,未来依旧勇毅前行。
□陈曦
安心疫情期间最美的“逆行”
2020年,第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就是“新冠肺炎疫情”。
早在2019年末,武汉市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时,市中心医院党委就开始密切关注。作为久经考验的战“疫”团队,医院党委对疫情提前预判,第一时间作出了应急反应,率先谋划和储备物资。从“防疫”“救治”两方面进行前瞻性的部署,并在1月20日成立了新冠肺炎应急小组、领导小组和专家组。
1月23日,武汉封城。警觉到疫情严重性的医院党委,在四川省尚未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之前,便先一步召开专题会议,对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同时在全国首批开通网上发热门诊。在所有人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疫情危机时,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已经战斗在防疫第一线。从医院领导班子,到急诊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检验科、放射科、门诊部等相关科室,按照之前制定的应急预案紧急行动,以最快的速度汇聚起阻击疫情的专业力量。
1月24日,经省疾控中心复核,遂宁确诊首例新冠肺炎后,又接连出现第二例、第三例、第四例、第五例确诊患者。连续的确诊消息,如同在遂宁人的心里接二连三丢下炸弹。此时的遂宁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感到极度紧张。
黑暗的时候,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光明,渴求希望。而此时,这些奋战在传染病院区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就是遂宁人的希望。
在医疗专家的不懈努力和护理团队的全力配合之下,1月30日,首例确诊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阴性。当天,这则新闻刷爆了遂宁人的朋友圈,大家对抗击新冠肺炎有了更足的底气。
3月10日,遂宁17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的最后两名患者治愈出院。医院用50天的努力,实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病例双“清零”和确诊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欢喜雀跃的同时,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不敢松懈。新冠肺炎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后续的挑战还在等待着他们。
经过战“疫”第一阶段的探索和积累,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已经对新冠肺炎的防治有了更多更科学的了解,将疫情防控常态化是医院接下来必须要做实的功课。
作为我市日均服务量最大的综合医院,市中心医院一院五区每日门诊人流量超过1万人次,日均在院住院患者及家属超过5000人。市中心医院从流程布局、感染监控、个人防护、人员管理、物资储备、设施设备、消毒隔离、应急管理等细节方面将疫情防控纳入常态化管理,有助于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病毒在医院内传播的风险,切实保障广大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舒心推动遂潼一体化建设最是一家亲
12月24日晚,重庆市潼南区的奚女士因为卵巢囊肿破裂大出血,被潼南区中医院通过跨区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紧急转入市中心医院。医院妇科团队在对患者立即进行输血抢救、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的同时,邀请血液科等相关科室启动全院大会诊,在患者盆腔积血量高达2500ml的情况下连夜实施有效抢救。
就在同一天晚上,4名因有害气体中毒的患者也是通过这个跨区域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转入市中心医院。
这并非巧合,也并非个例。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遂宁与重庆潼南的合作步伐正进一步加快,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作为遂宁医疗行业的代表,市中心医院今年与潼南地区兄弟医院的沟通往来频繁。
今年以来,市中心医院依托与潼南区人民医院、潼南区中医院建立的跨区域专科联盟,加快两地三院协同发展,加快学术交流的同时,也通过打通两地双向转诊通道,实现了两地医疗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对遂潼两地医疗健康事业和人民健康福祉产生了重要的推动和影响。
用心一院五区打造最大健康产业格局
为提升服务能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市中心医院正加快打造一院五区格局。虽然,今年受前期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连日下雨等不利因素影响,但通过医院抢抓工期,今年的项目建设取得了预期进展。
今年6月24日,市中心医院健康服务产业基地项目主体结构门诊大楼正式封顶。作为目前遂宁最大的医疗在建项目,其包括门诊大楼、第二住院大楼、行政综合大楼等建设,建筑面积约20.73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000张,日门诊接待能力7000人次以上。据介绍,该项目门诊大楼及科教大楼计划2021年投入使用。届时,市中心医院将实现整体搬迁,为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11月18日,市中心医院投入1.5亿元建设的康复院区,经过两年多的准备正式投入运行,这也是遂宁第一个现代康复医学中心。康复院区编制床位255张,建设面积2万平方米,设备总资产6500万元,总投资达1.5亿元,采用大专科小综合模式。门诊设置康复科、疼痛科、内外妇儿科等。住院部设置神经康复科、肌骨康复科、疼痛科、中医针灸科。
因为现代化的设计和贴心的服务设施,康复院区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人们也因此更加期待即将投入运行的健康服务产业基地项目。
爱心对口支援建立最深帮扶情
对口帮扶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是政治责任、民生工程,更是医院3000余名干部职工的社会责任所在和医者仁心的体现。一枝一叶总关情。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一枝一叶”不仅包括他们春种秋收的一粒粟、一棵苗,也包括衣食住行的一碗饭、一杯水。
今年,市中心医院全院职工齐心协力,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对理县打色尔沟村开展了精准扶贫,在党支部结队共建、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扶贫、产业指导、以购助扶、走访慰问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帮扶工作。医院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12次到理县和打色尔沟村开展调研和脱贫攻坚工作,实地调研走访慰问,利用医疗机构的独特优势,将“三甲”医院医疗服务搬到了打色尔沟村贫困户家门口,医院工会先后两次发动职工通过“以购助扶”的方式,购买当地水果,帮助果农解决水果销路。
今年4月,市中心医院发动职工认购湖北恩施近1800份茶叶,支持恩施人民渡过难关、同心抗疫,这份35.58万元的爱心认购单成为恩施茶农收到的第一份爱心拼单。9月27日,千里之外的恩施茶农为市中心医院的职工送来了“感恩土豆”。
恒心多维度高质量发展接受最严“国考”
7月1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2018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公布了全国2398家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结果。这是自1949年以来,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的第一次“国考”。在这次大考中,市中心医院位列全国第141位、全省第5位。
此次“国考”考核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对全国三级公立医院进行分类考核评价,市中心医院获评A级,在26项指标中,有13项指标获满分。起步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市中心医院,以“全国一流、西部先进、四川引领、国际接轨”为发展目标,在医院党委的带领下,从医疗、科研、教学、人才、技术、设备、管理、质量、文化等多维度发展,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
此次“国考”占比最大的医疗质量考核,市中心医院拿到了4个满分。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的44个考核指标中,医院也拿到了40个满分。
不仅如此,市中心医院已经连续七年进入全国地级城市医院100强。在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今年发布的2019年全省10个专业的省重点专(学)科科技影响力进行排名中,市中心医院有神经病学、妇产学、泌尿外科学、神经外科学、消化病学、呼吸病学、医学影像学等7个专业进入全省前十。在四川省卫健委发布的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与质量报告中,市中心医院排名全省第5名,18个临床专科排名中,医院有16个专科名列前十。2020年,市中心医院荣膺“星耀中华——最具成长力中国医院改革之星”。
这些成绩是对医院多年来坚持高质量发展最客观的评价。
省心打造“互联网医院”实现最便捷就医
患者的需要就是医院努力的方向。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2019年正式上线,却“意外”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大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考虑到线下就医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市中心医院第一时间利用已经上线的“互联网医院”开通网上发热门诊,医院呼吸内科和感染科等具备资质的专科医生全部开通上线,在疫情防控工作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很多社区、小区都自发向居民宣传,有发热情况需要就诊的,可以先到网上发热门诊咨询。这个被“挂”在网上的医院,成为了疫情期间遂宁市民最值得依赖的“口袋医院”。
目前,市中心医院在线问诊业务已上线230名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在线的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业务。截至目前,该院已提供在线问诊25668人次。为了不断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提升就医体验,医院今年还在“互联网医院”做了不少新文章。譬如,创造性开辟了“极速问诊”,开通“电子居民健康卡”全流程服务等等。通过“优化互联网+服务”,医院门诊患者平均就诊候诊时间已降至20分钟,平均接诊后首次缴费耗时降至20分钟,极大提高了患者就诊效率和满意度。
暖心人文建设打造最有“温度”的医院
人文,是医学的灵魂。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用的是情。
9月27日,由中国医师协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20年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全国74家“人文爱心医
院”、131个“人文爱心科室”、126名“白求恩式好医生”获得者进行了表彰。市中心医院荣获“人文爱心医院”荣誉称号,市中心医院儿科荣获“人文爱心科室”荣誉称号。
今年是市中心医院“三文医院”建设,即人文医院建设、人文科室建设及人文员工建设。“人文爱心医院”“人文爱心科室”是中国医学人文最高奖,是对医院长期以来加强医学人文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肯定,也是对医院继续坚守医疗健康使命,促进医院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推动我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实现中部崛起的激励。
放心多学科合作实现最常态的合作
6月24日,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TIPS团队再次攻克一例高难度的肝病介入手术。患者因“呕血、黑便”需行TIPS手术。因患者下腔静脉存在巨大血栓,消化内科TIPS团队借助MDT模式,术中再由心血管外科主任李冈栉为患者进行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8月20日,一名全身多处骨折的车祸伤患者被紧急送入市中心医院。在急诊科的抗休克等抢救治疗为伤者创造了手术条件后,胸外科团队为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患者左心房侧壁有一条约3cm长的裂口,与左心房腔内相通。心脏外科团队紧急进入手术室,为患者开展急诊体外循环下心脏修补术。
作为大型综合性医院,这样的多学科合作已经成为医院常态,通过学科间的无缝衔接和默契合作,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