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学普及传统文化重现回归热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编者按:

从流行于各大城市的少儿读经班到孔子学院海外热,从央视《百家讲坛》“于丹说论语”到“易中天品三国”,近10年来,国学所引发的热潮正不断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和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之路上,重温经典已然成为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一剂良药。文庙成人礼、汉服社、国学馆……这些年,对于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乐山而言,传统文化在民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回应。

■本报记者宋亚娟文/图

6月23日,市中区委礼堂,“乐山百家讲坛”第118场。

当主讲人、国学研究者王忠完成一个多小时主题为《学传统文化铸幸福人生》的讲座后,现场五六十名听众仍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开会场。“国学所拥有的能量,或者说魅力非同凡响,希望这样的讲座是个开始,今后还将以‘系列’的形式继续举办下去。”作为“乐山百家讲坛”的召集人、乐山文友沙龙的创办者郜晋向讲坛的粉丝们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实际上,此次讲座只是乐山国学发烧友们很平常的一次活动。当日,除了普通听众,来自我市各地的国学研究者、推广者,都在会后分享了对国学普及的感受和心得。

王忠:

感恩教育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在“乐山百家讲坛”的首讲,和以往任何一次在社区或者学校的讲座一样,主题是一致的,而内容只是针对不同对象作了少许调整。对于王忠而言,也许是身为一名教师的缘故,他的国学讲座主题为《弟子规》。

“《弟子规》是国学根基,学《弟子规》,就是要学会孝顺、学会感恩。”王忠不止一次向自己的听众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国学的精髓还是要学习如何为人处世。“孩子的问题,根源上是父母的问题。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本份。”王忠对《弟子规》的偏好,来源于社会上层出不穷的青少年犯罪,他觉得,如果一个家庭,能够真正解读出《弟子规》的内涵,并把它的内容落实下去,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王忠的讲座并不仅仅落脚于《弟子规》所产生的那个年代,而是将圣贤教育紧密地与当下现实生活所结合,并融入一些典型案例,既富生动性,又有着强烈的感染效果。

“刚开始只有几个人,逐渐发展到20来个,现在已经有40多名学生了。”王忠嘴里的“学生”,既有不足10岁的小学生,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既有做生意的小贩,也有在校大学生、公司职员。能吸引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前来倾听国学、感受国学的魅力,除了王忠的讲座深入浅出,有感召力外,免费听课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仅仅5年时间,王忠和其他几名志同道合的国学发烧友们在乐山、绵阳等地举办公益性国学讲座上百场。在乐山本地的讲座,往往集中在双休日,采取以家庭、学校为单位的形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学习《弟子规》,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获得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今年39岁的夏维芳,现在在城区经营一家按摩店。谈起3年前的生活,她至今仍旧“不堪回首”。由于婆媳关系不好,3年前,她和婆婆的生活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拌嘴是小事,有一次因为婆媳打架还惊动了警察。2009年腊月,一气之下的夏维芳干脆离家出走。“偶然间接触到《弟子规》,并听了王老师对孝道的讲解,让我幡然醒悟。”如今,一对当初的“麻辣婆媳”回归和谐,夏维芳不仅自己学《弟子规》,有客人上门,她还积极给对方推荐这本改变了自己生活的好书。

叛逆儿子和父母握手言和、关系紧张的夫妻重回恩爱……王忠的国学普及行动正改变着越来越多的人。而通过国学教育,王忠期盼更多人“打开心灵之窗”的梦,也渐渐变为现实。

汉服社:

用汉服向传统文化致敬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6月23日,“乐山百家讲坛”除了讲座,由乐山西蜀汉嘉州礼乐社带来的汉服表演为当日的国学专场吹来了一股汉唐古风。

在全场婉约、古韵悠长的《重回汉唐》的音乐声中,8名身着不同朝代中国传统服饰的汉服社成员走上前台,尽情展示着华夏服饰之美。“圆袖方领代表‘天圆地方’;汉服上衣由4块布组成,代表四季;下衣由12块布组成,代表12个月,寓意‘天地在我心’。”同样身着汉服,举止优雅的西蜀汉嘉州礼乐社社长周仪若一边介绍汉民族的服装文化,一边为现场观众详解汉服里深藏的“秘密”。

记者了解到,汉服社并非新鲜事物,随着近年来国学热的兴起,全国各地的汉服社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遍布各大城市。而汉服的复兴者们,也经历了第一代提概念,到第二代复原样式和形制,再到第三代推广和宣传,共10年的时间。

“对于汉服社而言,我们的责任不是宣传和怀旧,让人们从汉服身上找回祖先的外貌,而是透过这一件件不同质地、不同款式的传统服装,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意。”经过汉服社4年在乐山的开花结果,周仪若不无感触地说,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寻根者,她更想让人们拾起汉嘉衣冠,放飞华夏儿女礼仪之邦的梦想。

对中华传统文化颇为倾心的吴惠英如今成了一名忠实的汉服迷。自2011年在嘉定坊欣赏到西蜀汉嘉州礼乐社展示的汉服表演后,她开始狂热地爱上了那一件件飘逸唯美的华服。“穿上自己祖先的服饰,心灵得以回归。严谨的服装制式,一丝不苟的古代礼仪,引领我在纷繁的现代社会寻找汉民族传承千年的古代文明……”对于缘何倾心汉服,吴惠英这样向记者描述内心受到的震动。

为了让汉服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近年来,西蜀汉嘉州礼乐社活动不断,吸引了乐山师院等院校的师生参与,每年端午、中秋、清明、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都能看见他们虔诚恭敬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的身影,乐山的传统佳节呈现出更丰富也更有文化内涵的面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