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旅游“诗卷”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黄仲廉

净土非遥、灵山不远,今天我终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乐山大佛寻梦了愿!

带着心中的“风雅颂”,我履进了一部神奇的诗卷——

叙事诗——乐山大佛

这是一座深深打上苏东坡烙印的灵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佛在城里、城在佛下、佛中有佛、佛城一体——被大自然如此钟情的这方人间乐土,使我眼前一亮:

大佛慈祥端庄,脚踩莲座头顶祥光,禅笑世人俯仰沧桑,关照红尘众生也启示未来希望——这雄伟、这神奇,触发我心灵的震撼,引发我对历史和未来的遐想!

大佛的慧眼,还闪烁着海通“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和“易暴浪为安流”。

始建大佛时那坚毅的目光;大佛的硕躯,依然展现着章仇兼琼继往开来继修大佛时的壮阔现场;大佛的雄姿,使我深深领略到90年建造精神的坚韧及人们对佛文化的高度信仰。

格律诗——凌云禅院

“寺出飞鸟外,青峰载朱楼”。山门上这苍劲的苏轼手书好像揭示着巧蕴在文化与自然意对的“大江东去、佛法西来”联中“大佛”二字的秘组;佛堂里经伦的神秘也在激活着那有言无声的碑记音符!庄严告诉我们:每一种事物都在自然地和谐相处,人生不要过多“聪明的糊涂”。

那佛灯,是佛得道成佛、观音慈航普渡、十八罗汉降龙伏虎、普贤指点迷途、弥勒笑脸大肚的佛理禅导;那梵音,是我们如何在物欲时代里聆听至慧禅音的心灵感悟!

散文诗——东坡载酒

时间的过去是历史、方向是未来,现实则是在时空里纵览。

刘光弟谓“东坡楼”:江天一望,乘风飘然!这里,历史的墨迹至今未干,力透千秋的名篇清晰可瞻;以明月为笔、以岁月为墨的“东坡楼”外,虽已“洗砚池中草离离”,却“墨鱼仍自传珍奇”——我的思绪在与苏老娓娓交谈。

泱泱江水苍苍云山,苏轼当年读书的身影,仿佛又在这“清音亭”辗转;看着李琼久“以画入诗”题匾的“载酒亭”,那“载酒时游”的善愿依然飘渺在秋水春山;来到“野寺有禅客,钓台寻暮烟”处循景怀旧,情思幽悠,我用这“散文诗”般的浪漫对月把盏,当年东坡“文章早夺蛟龙气,风流千古大江东”,此时的我也不禁盛赞“奔腾到佛脚,旷荡造平川”!

浪漫诗——凌云栈道

有一种曲线神奇又壮美:“危而夷”里曲折九转,“险而安”中穿山临水;佛在身边又遥不可及,顿步之际充满对佛的敬畏!进入这“我身是佛、我心即佛”的境界,仿佛在跋涉的寻觅中享受着“浪漫诗”般的梦幻意景;我把信念揉进山川的诗里,用情感来伴随!

穿行在这“空中的艺术长廊”,“云影波光天上下,俯察秀水洗尘心”之感油然而生;凭栏山亭凉风松涛,鸟鸣蝉唱行云流水,大自然慷慨地和谐着优雅的韵律,浸润着崖壁上那唐风的韵味!我在“凌云古渡”处“佛脚登岸”,在“仁者乐山”上“方亭郭文”;我在“丹霞洞天”里“三峨疑黛”,在“烟波极目”中绿野陶醉!

这首诗很美、很美——惬意把我的心灵放飞……

史诗——九顶崖刻

智慧的标志是在平凡中发现奇迹,并不断用现代目光审视历史,用美唤醒沉睡的忆梦。

九顶崖刻——这首“崖壁上的交响诗”:它削壁穿洞架虚构空,似腾起的巨龙缠绕在栖、兑两峰,它藏奇露险又曲折蜿蜒,徐徐地展开奇异的缤纷画幢!

你看这“小千佛岩”之绚丽、“西方净土变”之朦胧、“三绝碑”之珍贵、“护法神”之恢宏;你看那“龙湫”之“一笔龙”、充满玄机的“两易洞”、真草隶篆皆全的名家“诗书画”之墨香碑林、笑口常开的“兜率”雍容,这美不胜收的“固体史诗”使我感到韵味无穷!

朦胧诗——佛国天堂

佛教“三界”,佛学宏远。

“大佛牌坊”的弥勒浮雕禅示:佛的精神在于内在的自我觉悟,在感性与理性的最高交点上建立起巩固的精神世界。

“佛国天堂”的“兜率净土”诠释:作为“布袋和尚”化身之“未来佛”弥勒的情感艺术形象,盈盈的笑是它特殊的情绪语言;佛理的神圣在岁月的流淌中与生活互润,启示人们用心处事、慈悲做人,一杯清茶三两知己,诚信在欢乐友善的意向间。

我走进了“东方佛都”,形神迥异的中外各佛生动地表现,山的沉重润化为领悟的意念,在“朦胧诗”般的佛境里给人“启蒙贤文”式的指点。

人们远离尘世的污染,来这里企求灵犀的法缘——用安栖的精神点燃虔诚的香火,用心灵的钟声表达满足的祈愿。

禅鼓声声惊幻梦,青烟袅袅静凡心。禅是理念的自在、思想的空灵,我们要从“弥勒文化”中学会悟中处世、笑里和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