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秋老虎”还会发威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本报记者许金波文/图

伴随着昨(7)日下午的凉爽天气和傍晚的雷雨交加,乐山以一场强降雨的方式迎来了立秋。盘桓在全市多日的暑气,暂时消去了不少。

“虽然到了立秋、且有降雨,天气总的趋势是逐渐凉爽,但一时暑气难消,气温还将回升,‘秋老虎’还会发威一段时间。”气象专家预测,整个8月,我市还将延续高温高湿天气。

而在此前的一段时间内,乐山和全国大部分城市一样,在普遍的“烧烤”模式中度过,承受着高温天气的煎熬。

整个7月气温偏高0.4—1.3℃

在全国,7月以来,高温天气覆盖中国江南、江淮、江汉等地的19个省(区、市)。据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截止目前,南方共有40多个县市日最高气温超过40℃。其中,江南部分地区持续高温日数可达5至8天,部分城市可突破高温历史极值。

如此的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已连续10多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也正是这样的高温,在上海出现了地面煎熟培根、在长沙3小时晒熟基围虾、高温使鸡蛋自然孵化等等匪夷所思的奇观。

“在宿舍是清蒸,躺在床上是干烧,铺了张席子是铁板烧”。网友们的形象形容,道出的是持续“烧烤模式”给人们带来的酷热难耐,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在乐山,高温天气使得不少市民白天置身室外,稍作运动便汗水满身。晚上不开空调,便无法入睡。在中心城区,中午炙热阳光的烧烤下,主要街道上更是行人稀少,傍晚的三江河边,也是坐满了期待清凉河风吹拂的市民。

气象台的高温预报又是怎样的呢?“整个7月,全市平均气温为25.8—27.6℃,与常年同期比较,偏高0.4—1.3℃;出现大于35℃的高温日数分别为0—5天,其中峨边没有出现高温,犍为高温天数为5天;全市均未出现大于37℃的高温。”市农业气象中心主任代春梅告诉记者,由于高温持续时间短,除城市用电、用水量猛增外,未对社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酷热难耐专家给出专业解释

一边是酷热难耐的市民,一边是“未出现大于37℃的高温”,二者的高下反差不禁让人感觉气温预报是否“靠谱”?对此,气象专家给出了相关解释。

专家们认为,就全国而言,在大的方面,持续高温天气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由异常的天气系统造成的。除此之外,在小的方面,还有气温预报与居民体感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的原因。

“预报气温与居民体感温度的差距是由于测温地点存在差别。”市气象台台长张勇指出,以乐山为例,天气观测以位于靠近绿心的钟家山观象台气温为依据。观象台一般设在草坪上,距地面1.5米左右,周边通风,不受阳光直射,这样测出的温度可以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准确。

“所以,气象部门目前每天预报的乐山市气温,实际上是钟家山区域的气温,要比市中心的温度低1—2℃。”张勇说。

除了观象台位置远离“水泥森

林”的市区,居民体感温度高还在于城市的“热岛”效应,各类辐射使人感觉更加闷热。

相关专家解释,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实际上是红外线热辐射的积累,而非实际气温。人体跟土壤、水泥等材料一样,接受的热辐射在身上积累,皮肤温度就会高过平时待在阴凉处的体温。“现在城市中都是高楼大厦,而且有些大楼还采用玻璃墙,使热辐射更大,给人感觉的气温也越高。”

秋后一伏高温高湿仍将持续

如前所述,由于持续时间较短,高温天气并未对我市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反而在农业方面,整个7月,在全市大部分农区,正是以晴雨相间天气为主的天气,使得热量丰富、光照充分、水分适宜,温光水匹配较好,给正值抽穗、灌浆阶段的水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非常有利于大春作物产量的提高。

“秋后一伏热死人”。在接下来立秋之后的天气中,根据市气象台预报,在整个8月,全市平均气温仍正常略偏高,降雨分布不均,大部分地方降水略偏多,高温高湿天气将会持续。

其中,在气温方面,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峨边、马边为25.5—26.0℃,其余地方26.0—27.0℃;在降雨方面,整个8月,降雨量略偏多且分布不均,其中市中区、犍为、沐川偏多2—3成,市中区、犍为、沐川、夹江、峨眉为300—400mm,其余地方为200—300mm。

针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气象专家建议,各地要继续做好主汛期防汛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好洪涝、滑坡、泥石流、雷电等灾害的防范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大春作物普遍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各地应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大春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工作。同时,各农区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警惕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危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