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是乐山市“环卫工人节”。在此,向全市广大环卫工人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也许,人们很少仔细留意这样一群身着橙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们,他们常年披星戴月,风吹日晒,站在最脏、最苦、最累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为大家换来了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因为“扫大街”,他们的眼神中总是带有一丝谦卑;因为成天处理垃圾,他们的身躯总是显得不太挺拔。然而,他们依然任劳任怨,加倍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获得更多的理解和认可。
当前,正是乐山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刻,是乐山迈向“双百”区域中心大城市,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小康的宏伟蓝图中,对美丽生态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建设“美丽乐山”,让人民群众呼吸清新空气、喝上洁净水、吃上放心食品、享受优美环境。推进乐山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环卫工人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更加重视环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方法破解环卫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环卫事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整体水平。
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勾画了乐山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对美丽乐山提出明确的要求。
市环卫局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到:建设美丽生态,环卫战线干部职工要奋勇当先,勇挑重担;营造美丽乐山,环卫战线干部职工要科学发展,创新力行。
今年,38岁的何旭彬换上了一辆崭新的中型高压清扫车,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干了4年的司机,如今“鸟枪换炮”,用上了机械化的设备,心里别提多美了。
“前些年社会上普遍看不起环卫工人,夏天呆在封闭的清扫车里,跑一趟下来满身臭汗。这些年政府加大投入,我们的设备更换了不少,连我也用上了高科技。”何旭彬爽朗的笑声传递出内心的喜悦。
漫步在乐山城区大街小巷,人们感受到环卫设施“更新换代”带来的心旷神怡:昔日破烂的公厕经历了“二次革命”,遍布街道的果屑箱赋予了丰富的人文,饱受垢病的垃圾中转站也成为特殊的“景点”,规划建设中的乐山综合垃圾处理场更是乐山循环经济的一大亮点……
这一切,源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源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殷切关怀,源于市级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这一切,来自于市城管局的坚强领导,引领市环卫局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创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式,锤炼了一支敢于打硬仗、善于打硬仗的队伍,为美丽生态、美丽乐山作贡献。去年,我市成功创建为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顺利通过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这其中就包含着环卫战线全体干部职工的心血与付出。
科学发展篇
市环卫局负责中心城区主要街道、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环卫管理,近两年新增了绿心环线、王河小区、苏稽集镇等管理区域,清扫保洁面积680万平方米,日均清运生活垃圾350余吨,并且生活垃圾产量以近5%的速率逐年增长。
在垃圾的收运工作上,乐山主要依靠环卫工人通过人力或机械三轮车收集至垃圾中转站,再通过中转站的压缩减容由垃圾车运往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人手少、范围广、难度大,如何为市民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市环卫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科学发展,合理调配资源,加强对环卫设施的投入力度,实施机械化清扫;二是创新管理,实施常态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网格化管理。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市环卫局立足现有条件,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去年新购置了2台洗扫一体车和1台装载车,今年利用商业银行捐赠资金购置了2台多功能人行道清洗车、2台中型高压清扫车、2台护栏清洗车、以及35台电动快速保洁车,还将新购置180余台电动三轮封闭垃圾收运车,尽快淘汰破旧的人力三轮车,加强机械化清扫力度,保证环卫工作管理到位。目前,环卫作业机械化率提升至60%。
在做好清扫保洁的同时,市环卫局集中力量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今年9月,总投资1400万元、日处理渗滤液300吨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竣工投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达到一级标准排放。此外,投资约7亿、占地约400亩、采用BOT模式建设的乐山综合垃圾处理场项目已启动前期准备工作,建成后将通过焚烧发电等方式集中处理乐山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圈周边7个县(市、区)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及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垃圾。同时启动的垃圾场填埋气发电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垃圾发电”,无疑是乐山循环经济的又一闪光点,对乐山美丽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
创新管理篇
市环卫局立足于巩固和发展创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等工作成果,将市容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工作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机结合,坚持实行“全覆盖、常态化、精细化”管理,为营造优美、整洁、宜居的城市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创新机制,实行常态化管理。建立和实施了“全天候巡回清扫保洁机制”和领导挂联片区巡回检查的“工作监督机制”。
多措并举,实行精细化管理。坚持“定岗位、定人员、定工量、定标准、定奖惩”五定原则落实路段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逗硬奖惩;利用数字化城管系统,对环卫作业人员和车辆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改进措施,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做到及时清运,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提升至94.5%。上半年,共完成生活垃圾收运及无害化处理6.12万吨,完成医疗废物处置410吨。
规范公厕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对公厕管理人员的专项培训,改进公厕内部设施,使管理更加人性化。目前正在启动星级公厕评比工作,计划年内打造5个星级公厕。上半年,维修更换果屑箱2000余套,维修中心城区公厕56座,完成敖坝社区等8个集装箱的投放工作和广寒宫等6座垃圾中转站的新建改造工作。
环卫工人的心声
环卫事业需要公众参与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跨越式发展,取决于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而被誉为城市名片的城市环境卫生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软实力”。
乐山的市容市貌能够让市民生活得干净舒适,让来宾游客感到整洁靓丽,这就是“软实力”的表现。在“软实力”的背后,隐藏着全市几千名环卫职工默默奉献的身影。
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区环卫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公共厕所实施“二次革命”,垃圾中转站“改头换面”,给周边住户带来的负面影响正逐步减少。但是,仍然有少数市民不够理解,阻碍环卫设施建设的行为时有发生;仍然有破坏环卫设施、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特别是车上乘客乱扔垃圾在马路中央,不仅增加了环卫工人的作业量,也加大了环卫工人作业的危险性。那些不文明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城市的脸面,也深深地伤害了“城市美容师”们,更损害了乐山“乐善至美”的文明形象。
朋友们,少乱扔一次垃圾,城市就多一份美丽;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城市的人文精神就多一份厚重。
撰稿陈兴鑫部分资料由市环卫局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