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亚娟文/图
●1989年,沐川草龙队代表乐山市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在四川分会场锦城艺术宫会场表演,一时引起轰动。
●1992年9月10日,沐川草龙参加乐山全国友好城市秋季商品交易会。
●1994年沐川草龙参加中国四川国际民间艺术节。
●2002年7月,沐川草龙经英国“吉尼斯”总部驻中国办事处推荐,在乐山第四届国际旅游大佛节暨首届世界遗产保护节民间民俗巡游表演中首次亮相。
●2003年11月底,沐川草龙申报“吉尼斯”取得成功。
●2008年6月,沐川草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8月4日,沐川草龙参加了北京奥运火炬在乐山传递活动期间的表演。
扎耍草龙的民间习俗
浙江省开化县的舞香火龙、上海松江区的舞草龙、四川沐川的草龙舞……在多姿多彩的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扎耍草龙既与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关,更与源远流长的民间传统技艺和舞蹈有关,在草龙身上,体现着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资料显示,沐川草龙的历史可追溯至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那年,全国举行舞草龙比赛,各地纷纷扎制草龙,进京参赛。开赛那天,在众多飞舞的草龙中,有一条草龙身体矫健,翻腾飞舞,灵性十足,一下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经查,那条草龙由西蜀剑南道嘉州玉津县(今沐川县)进献。唐太宗在重奖之余,御封玉津县为“草龙之乡”。从此,沐川百姓年年举办草龙表演,耍草龙的习俗也得以世代相传。
沐川草龙最火爆的日子当属每年元宵节和农历二月初二。农历正月十三,狮子龙灯排街游行,十四、十五晚上街“烧花”。赤身光臂,下着草裙短裤的健壮汉子在夜幕降临之后,在大街上耍龙灯,围观群众将焰火向耍龙人身上喷去。时至午夜,将龙烧掉,场面十分热闹。
精妙绝伦的扎龙技艺
传统舞龙,多是用纸制作,用草扎制并不多见。流传于沐川的草龙,其制作可以堪称“复杂而且完美”。资料显示,沐川草龙是从3000多公斤当年收割的稻草中精选848000余根无斑点、呈金黄色的稻秆所制而成,全长200.8米,堪称世界第一。沐川草龙精,精就精在龙头、龙身、龙尾设计精巧;沐川草龙妙,妙就妙在龙眼、龙须、龙角、龙鳞、龙爪活灵活现。沐川草龙不但扎制精妙,而且舞耍奇特,125名受过专门训练的强健汉子,身着赫色短裤、赤裸上臂、头戴草巾、身披草肩、腰系草裙、脚穿草鞋,在铿锵的川剧锣鼓音乐伴奏下,舞龙腾飞。时而神龙搅海,时而尊龙吐雾,时而群龙朝拜,时而二龙戏珠,如云中蛟龙,开天辟地;如水中巨龙,翻江捣海,表达了人们对吉祥、安康、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其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而流传于上海松江的草龙舞虽在外形上相同,但表演却大相径庭。草龙舞整体表演分为“祷告”、“行云”、“求雨”、“取水”、“降雨”、“滚龙”、“返宫”等7个段式,要求舞龙之人充分运用手、眼、身、步四法,实现箫龙合一。演到“降雨”段式时,8名村姑边跳欢快的“丰收舞”步,边将手中盆、桶之水不断泼向观众,意谓“泼龙水”。
唐时草龙的现代演绎
2003年11月底,沐川草龙申报“吉尼斯”取得成功;2008年6月,沐川草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农历正月初三,沐川县在县城举办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草龙巡游大拜年”活动,央视新闻频道现场直播了这一独具魅力的“年文化”。10年来,沐川草龙这条来自民间的“草根”,逐渐舞向了世界,舞向更宽广的大舞台。
2012年5月,第八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作为乐山文化产业的代表,由国家级“非遗”沐川草龙传承人陈焕彬、陈焕均兄弟俩制作的6条长度分别为1米和60厘米的“小金龙”备受欢迎,成为文博会上的一大亮点。
传统技艺与产业“联姻”,是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沐川在传承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将沐川草龙推向市场,除参展文化产业博览会之外,还“强化内功”,成立沐川草龙协会,主动出击迎战市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