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京川邓里文/图
峨眉武术,与神奇灵秀、底蕴深厚的峨眉山一脉相承。
作为我市和峨眉山景区的一张名片,峨眉武术正依托每两年一届的国际峨眉武术节蜚声海内外,以它独特的魅力引来世人关注。
暑假期间,记者走近峨眉山下习武的孩子们,触摸峨眉武术传承的群众热度,零距离感受人们对武术的热爱与执着。
夯实基础 在传承中创新
8月底,酷暑依旧。
走进亚洲最大汉传佛教十方丛林大佛禅院,亭、台、楼、阁清新典雅,别具一格。伴随着佛音缭绕,一阵阵习武呐喊声飞入耳中——峨眉武术联合总会就坐落于此。
练功大厅内,四五十个六七岁至十多岁的孩子正在认真跟着武术教练习武,一招一式,像模像样,稚气中透出英姿飒爽。
“如今的峨眉武术不是单纯的格斗技能,而是融入了‘养生、医疗、技击’为一体的新式峨眉武术,更是在继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发扬光大。”峨眉武术联合总会武术教练张世忠告诉记者,“峨眉武术,已逐渐成为普通老百姓养生健体的新方式。”
“峨眉武术的本质不是好勇斗狠,也不是纯粹的格斗拼杀,它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我们一定要把峨眉武术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传承和弘扬。”峨眉武术联合总会副秘书长、大佛禅院心诚和尚正为习武孩子们上传统文化课。他告诉记者,“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通过暑期班、周末班等不同方式,不断培养峨眉武术新人,让武术成为大众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的方式。同时,我们还要多进行海内外武术的交流,让峨眉武术加快走出四川、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步伐。”
习武健身 在练功中养生
峨眉山市是我省4个“全国武术之乡”之一,全市武术协会注册人数达1000多人,有十多个武术团体、58个武术站点、数万人常年参与武术健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省级传承人王超介绍,峨眉武术既吸收了道家的“动功”,又吸收了佛教禅修的“静功”,创造出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练功养生方法。“等待条件成熟,我们将努力在中小学校普及武术基本套路,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武术健身操。”
张世忠介绍:“峨眉武术不似其他拳种,它讲究的不仅是拳法,更是集养生和健体为一体,讲究拳行和身心自然,圆转自如,不呆不滞,软脱灵活,一气呵成。”
“一个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要将峨眉武术发扬光大,让全民都投入武术养生健体的运动中去。”王超说,“我们现阶段的迫切工作,是要用技术体系来推动、研制、创编易懂好学的初级峨眉养生功,精编20多个武术套路,让练习峨眉武术成为大众乐于接受、主动参与的健身操和养生方式。”
打造平台 共筑“武术梦”
“家长普遍反映,孩子们习武以来,不再迷恋网上游戏,身体也好了,学习进步了。这些90后、零零后的孩子们,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特别是学习《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精髓后,孩子们对人、对事也懂得了谦让和敬畏,这是我们最欣慰的。”心诚和尚说。
3岁多的小女孩伊伊,是在峨眉武术联合总会暑期班习武的最小孩子。在教练的单独指导下,小伊伊动作稚嫩却又惟妙惟肖,一旁的家长和大同学笑得合不拢嘴。
“我比较喜欢峨眉武术,无论是拳法、功法各种动作,只要是峨眉武术表现出来,都显得非常的神奇,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热爱武术的市民赵奇云告诉记者,他曾经在外地的一家武馆练习过武术,但还是觉得峨眉武术才能更好地体现武术精髓。他也曾送自己的孩子在假期时学过峨眉武术,当时孩子只有9岁,后来因为学业繁重中断了习武,很是遗憾。“现在,峨眉武术联合总会为大家提供了平台,让热爱武术的人可以实现自己的‘武术梦’。有机会,我还要送娃娃来习武,让他的身心都得到锻炼、提升,同时也圆自己的‘武术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