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和平文/图
核心提示: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用药原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治疗原则早已被很多市民抛弃,大家似乎更喜欢“短、平、快”的治疗效果。殊不知,在这样的用药治疗下,产生的很可能是不可预知的身体危害。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10大合理用药原则,其中就包括“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等核心信息,旨在提醒广大市民和医疗机构用药必须科学合理。
为求疗效
患者“钟情”输液治疗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家住市中区百福路的周先生3岁的女儿因感冒出现了咳嗽症状,他急忙抱着孩子来到附近的一家诊所治疗。
“孩子对青霉素过敏吗?”诊所的医生问周先生。
“应该不过敏吧?上次都在医院输过液。”因为女儿平时很少生病,周先生也不太清楚孩子是否对青霉素过敏。见诊所医生在开口服的药,周先生赶紧补了一句:“医生,应该没有问题,那就输液吧,这样好得快一点。”
当下,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一旦生病,家长便急得不得了,恨不得孩子的病立即好转,于是很多家长主动要求医生为孩子输液。还有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一旦发烧,就自作主张让孩子口服抗生素。“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感冒发烧了,就主动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或擅自给孩子服用抗生素,这是不正确的。”据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明宪介绍,输液和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危险系数大得多,更容易发生药物反应,引发各脏器损伤,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而儿童发烧较常见的原因是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目前8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性的,无需使用抗生素。即便是细菌感染,也要在血象检查结果特别高的情况下规范使用抗生素,家长不要自行用药。
用不用抗生素
最好让医生来决定
采访中,乐山市药学会负责人、《乐山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编辑部主任余敏灵告诉记者,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其首要是要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其次才是注重药物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因此,最恰当的做法是听从医嘱,科学、理性就医,不要强行向医生提出非输液不可的不合理要求。根据诊疗规范,医生也要对患者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本着“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制定治疗方案。
据乐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袁术生介绍,临床上,一般在以下4种情况下才需要输液:1.消化功能差,无法口服时;2.外用无效时;3.严重急症,口服药不能缓解时;4.药物可能伤害组织、血管时。如某些治疗肿瘤的化疗药,如果直接口服,可能伤害血管,甚至引起组织坏死,这时可以采用输液。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是另外一番情景。走进医院,无论是住院病房还是门诊部,许多患者都在进行输液治疗。尤其是气候变化容易发生感冒时,这样的场景更是随处可见,有的输液室甚至人满为患,很多患者不得不坐在医院过道上输液。大家觉得,似乎只有输液才能治病,于是每到医院看病便主动要求输液。
另外,抗生素使用也早已成了家常便饭。生病进医院,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大多数医生首选的是抗生素治疗;到药房购药,大部分药房营业员为求一个“快”字,不管你的病况适不适合使用抗生素,竭力推荐的还是抗生素药物;患者也为了追求一个“快”字(快速的疗效),很多时候甚至还主动要求医生用“见效快”的药物和方法。市民赵女士就持有这样的观念:治病用药当然就该选用迅速有效的方法,免得病情恶化,那样既让身体受罪,又增加了费用开销。“再说,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老板也不允许你治个感冒花十天八天的时间啊。”
细读说明书
更要看清“禁忌症”
大病上医院,小病去药店,不少市民为了省钱省时间,小毛病时大多自己买点药吃。在很多人的传统认识里,认为安全用药就是“按说明书服用”。采访中,多数人表示看说明书仅是看用法用量,不会细看也看不懂药物成分和适应症;有近两成居民认为,有OTC标志的非处方药就是安全的。还有人为了更快减轻症状,不遵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自行给药品用量、次数“加码”,甚至多种药物一起服用,美其名曰“联合用药”。
余敏灵表示,药品说明书是病人用药的依据,记载了大量已经发现的药品安全信息。国家对药品说明书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包括本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安全性信息。患者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对照自己的症状和病情,切忌“无病用药”和“不对症用药”,更不可擅自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联合用药可能因为药物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使原有药物作用增加,也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减弱。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区分“慎用”、“忌用”和“禁用”等字眼:“慎用”即用药后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忌用”是指避免使用,如果使用可能带来严重不良反应;“禁用”指绝对禁止使用。
药品的有效期也并不等于保险期,如果保管不当,也可能引起药品变质失效甚至产生有毒物质。余敏灵提醒大家,家庭小药箱的自备药品品种不要太多,并应按照药品注明的贮存条件进行保存,如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异常或不舒服现象,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