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元清 文/图
多年前就知道嘉州画院一级画师刘辉以画马见长,但最近在某单位的会议大厅看到他画的一幅八尺山水画置于壁上,才知道刘辉不仅马画得好,而且山水也画得别具风格。
敲开刘辉的家门,一股墨香扑面而来,正在作画的他放下手中的画笔,泡上一杯香茶,谈起了他从事绘画艺术几十年来的往事。
不用扬鞭自奋蹄
年过花甲的刘辉虽已满头花白,但满脸红润,精神矍铄。看得出来,刘辉是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但同时又是一个低调从艺的人。这是他在几十年的绘画艺术道路上,不断修炼而形成的个人品格。
刘辉生于军人家庭,他自己也曾从军,妻子也曾为军人,如今他的儿子又是军人。从小在军队大院里长大的刘辉儿时就痴迷于绘画,16岁当兵去了东北,干的是基建工程兵,部队首长见他有绘画特长,于是把他调到宣传岗位,为部队画速写、画漫画、画各种政治工作需要的宣传画,为他后来走上绘画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儿时喜欢画马,东北地区有许多马匹,闲暇时,他总爱到野外观察马的各种形态和神态,当时也学了一些名家画马的技法,在不断的学习与磨砺中,画马的技艺逐步提高,到后来只需寥寥数笔,一匹奔马便跃然纸上,刘辉笔下的奔马或昂首嘶鸣,或蹄下生风,分明可以听到雷动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可以看见飞扬的鬃毛如燃烧的烈焰,正如他一幅画作的命题:昂昂千里足,飞跃欲向天。
刘辉画的各种形态的马深受好评。10年前,出版第一本画集时,徐悲鸿的学生、全国画马名家、原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专门为他的画集题字,以肯定他画马技艺的成就。
情系乐山乐水间
刘辉从画马继而走向画山水,是从部队回到乐山以后的事。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山水浸润一方画家。刘辉说:我庆幸根植这秀甲一方、人文荟萃的嘉州大地,受古郁文风的薰陶、得良师益友的帮助,使我走上了绘画艺术之路。
1978年从部队转业回到乐山的刘辉,被分配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开始在车间里干机械维修,后来又在企业宣传部门从事美术工作,但不管干什么工作,他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钟情的绘画艺术。在那些艰苦而又令人难忘的岁月里,刘辉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写生与绘画上,他屋子里的灯每天几乎都要亮到下半夜。他拼命地从书中、从实践中汲取艺术营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绘画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法。在此期间,他有幸结识了两位值得一辈子感恩的画家,这就是著名画家杨风和黄仲新。
拜师杨风时,杨老对刘辉说:你画的马有独道之处,值得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如果转而画山水,恐怕赶不上乐山一些起步得早的人。杨风的话激励着刘辉不断发愤图强,在山水画上走出自己的天地。那时得知杨风和黄仲新经常晚上在乌尤寺作画,二十七八岁的刘辉下班后顾不上吃饭,从长药厂骑着自行车一趟子赶到乌尤寺关山门前进寺,只图能观摩二位老师作画,一来二往,日久天长,刘辉提出拜黄仲新为师,学习画山水。黄仲新见刘辉老实诚恳,在水墨画上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于是答应收他为学生。
在那些岁月中,刘辉一边吸吮着大佛、乌尤、三江神韵的灵气,一边刻苦地向两位老师学习嘉州画派的绘画技法,无数次地走进峨眉山、走近大渡河畔,走入名山大川,用心灵去贴近茂林幽壑、苍翠葱笼,去仰望壁立千仞、层峦叠嶂,去感触山乡村落。常为之感概:秀美的嘉山嘉水是自己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刘辉曾在乐山与苏州举办的一次书画联展中,一幅山水画引起了画界同仁的关注和好评,当时并不认识刘辉的著名画家万一宾,称赞刘辉的画风清新自然,并有独道的表现手法。著名画家李道熙评价:刘辉的作品意境深邃,画路清晰,未来大有可为。
艺无止境多求索
新千年之初,刘辉离开了企业,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专业画家。在此以后,他有了更多时间专注于自己热爱的绘画艺术,画技有了很大的长劲,他的许多作品在参加全国各类画展中多有获奖,有的作品被中南海国宾馆、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中央电视台收藏,亦有多幅作品被海外多个国家或地区展出并收藏。刘辉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谈到他的艺术成就,刘辉不以为然,他认为国画艺术博大精深,一个画家能够做到构图合理,主题鲜明,墨色到位,只是走过了绘画基础性的初级阶段,一幅好的山水画不仅要展示美感,更要体现丰富的内涵,越到高级阶段,越要解决精神层面的东西,即解决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问题,到老来越画越思越觉功底浅,或许自身一辈子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能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在传承中不断去创新。
博学多思,而不吹毛求疵,是刘辉最大的性格特征。“作为画家的刘辉无论在逆境或是顺境,始终保持着勤奋努力、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他画如其人,形成了独特风格,他的作品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充满了和谐之美。每一次作画都能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要说德艺双馨,刘辉当之无愧。”同行如此肯定刘辉的绘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