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文学的名义致青春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本报记者 宋亚娟

初冬的巴金文学院,掩映在翠竹和金灿灿的银杏之中,作为巴金艺术陈列馆,我省的文学殿堂,蕴藏着无限诗意和勃勃生机。11月28日至12月2日,省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创作培训班在这里如期开班。

“21个市州以及6个行业协会、8个创作基地的60多名青年作家参会。”此次培训,汇集了川内近年来在文学创作领域崭露头角、发展势头良好的众多青年作家。作为乐山作协推荐的代表,我市“80后”作家廖淮光、郑国耀应邀参加了此次培训。

书写经典传递正能量

以文学的名义,用青春的活力与虔诚书写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正能量的作品,感动我们的青年同行。开班仪式上,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吕汝伦在讲话中传达了全国第七次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精神,并以著名作家王蒙在青创会上题为《说给青年同行》的发言作了开训动员,鼓励参加培训的青年作家要潜心创作,写出经典。

“11月28日,到巴金文学院报到;11月29日,开班仪式后第一堂课开始了,主讲人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张清华,题目是《当代诗歌创作中的无意识活动》;11月30日,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主讲《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问题》,下午中国社科院的王兆胜主讲《当前散文文体的失范及其异化》;12月1日,上午由作家阿来主讲《关于当前文学创作中的几个问题》,下午由裘山山老师主讲《关于短篇小说创作》;12月2日,在蓉文学报刊负责人与参训学员交流……”5天的培训,紧张而且充实,对于首次走进巴金文学院并且接触到那么多“文学大腕”,来自乐山的两名“80后”作家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曾出版诗文集《虚构的生活》,随笔《一个哲学命题》、《我听不清你说话》、《民国初年的胡子》等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的郑国耀,甚至将每天的行程都做了功课,每天都写了上千字的日志。

“全民性的阅读危机”和“阅读方式的改变”,对于郑国耀而言,此次培训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带来的这两个问题。大学毕业后,郑国耀一直坚持读书,“每年的阅读量保持在70本左右,在这70本书中,又多为历史类书籍。”已经写下多篇阅读笔记的郑国耀告诉记者,此次培训最大的意义在于,关于读书他又有了新的领悟:这些年来,读书是否读得太快了?读得太快,往往就会疏于思考;疏于思考,则往往会“迷惘而无所得”。2014年,他的打算是,减少阅读量,多思考,力争出精品。

对话名家创作自由谈

“这次能亲眼见到自己的偶像,并能近距离交流,别提心中的那个兴奋劲了。”乐山青年诗人廖淮光至今难掩激动。他口中的偶像,就是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培训期间,阿来以《关于当前文学创作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授课,他博古论今,中西融会,将一部成功的小说创作归功于小说家的“腔调”和小说故事的节奏。他认为文学的任务在于创新,而文学的写作必须源于心灵最原始的冲动和感悟,是一种最初的力量。在强调文学“真、善、美”时,指出了善是创作的动机,美是表达的风格和形式,真是写作的目的。授课结束后,他通过学员提问的方式与大家互动,解答青年学员在创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同样是少数民族的作家,刚刚获得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中国梦”征文诗歌组二等奖的廖淮光,就如何将地域的、民族的东西更好的让大众甚至是普通读者所接爱;以民族性和地域性作为特色标签的作家,如何在大文化背景下不被同化进行了提问,阿来以“民族里的世界性,需要有世界性的眼光”作了回应。

“读者不看,作家完蛋。”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西南军事文学》主编裘山山,结合自己的小说创作经验,对短篇小说创作谈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小说要“好看”,选择素材是关键,在丰厚的素材积累基础之上,通过对一个素材的思考和追问,以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这样的设问方式,得出观察—感悟—分析—表达这样的创作思路。

培训结束后,省作协还专门安排了青年作家与《四川文学》、《星星》、《当代文坛》、《青年作家》等在蓉的各大文学期刊、主要报刊编辑见面,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文学期刊和杂志需要什么样的作品,哪些才是编辑喜欢的‘第一眼文章’,这次交流解决了很多作者投稿难问题,也破解了期刊杂志和作者之间的瓶颈。”廖淮光告诉记者。

搭建平台传文学薪火

乐山青年作家创作实力如何?与全省其他地市州青年作家创作群体有何差距?此次乐山两名“80后”作家参加省青年作家创作培训班意义何在?市作协副主席、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八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林雪儿有着绝对的发言权,她积极评价了此次省青年作家创作培训班的意义。她说,今年9月,中国作协与团中央共同召开了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青年作家受到格外关注。各级作协也纷纷组织各种培训,为的是文学这个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从乐山的现状来看,青年作家的创作状态值得欣喜。”林雪儿告诉记者,在乐山青年作家创作集体中,诗歌创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廖淮光和郑国耀,获得冰心散文奖、小说创作初见成效的施晓娟,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网络作家谢迅及于铁成等,目前都在省内有一定名气。关注青年作家,其意义在于他们会带动一大批人的创作,酿造一种努力进取的创作氛围。不过,林雪儿也指出,“与其他市州,如绵阳、眉山、甘孜州相比,乐山青年作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缺少整体出击的力量。乐山作协有义务为青年作家们的创作搭建一定的平台,举办培训,请外来作家来讲学。还可以与《四川文学》等杂志社沟通,让文学作品整体出击。

林雪儿说,此次乐山青年作家走进巴金文学院受训,既开阔了他们眼界,也注入了新的创作动力,是文学生涯的又一次起飞。“我2006年参加巴金文学院首届青年作家创作班,之前的文学创作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就是那种想写就写的纯业余写作。带去的一篇小说被老师们点评,说叙述缓慢,缺少兴奋点,悟过来之后,对今后的创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写作也处于自觉的状态。”回忆起在鲁院学习的日子,林雪儿无限感慨,她说,“你会发现你不孤独,还有很多和你一样怀着梦想的人,在另外的灯下写作,你的写作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不走出去,不与外界交流,就可能孤芳自赏,甚至成为井底之蛙。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十分必要。”对于参加此次省青年作家创作培训班的两名乐山青年作家而言,他们用“今天,我们都还在路上”作为受训的结束语和未来创作的开篇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