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张家华
本报记者 张清 文/图
今年10月初举行的“乐山造”品牌商品展销会上,在乐山文化旅游商品展销区,一尊名叫“年年有余”的大型木雕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眼球,并以20多万元的价格被买走。近日,记者慕名探访了该木雕作品的生产厂家——市中区青衣江工艺品厂。该厂位于市中区杨湾乡刘浩村青衣江畔,创办人张文江就是土生土长的刘浩村人。谈及自己厂生产的工艺品,张文江滔滔不绝,并表达了将进一步依托乐山丰富的乌木资源和深厚的地方文化,挖掘、打造好乐山旅游商品的美好愿望。
体验乌木加工
在张文江的工艺品厂周边,堆放着各式各样的树干、树根。张文江告知,这些材料是原材料,以乌木为主,大部分为金丝楠乌木。张文江介绍,乌木与一般材料不一样,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具有远古气息,其本身就具有文化。乌木工艺品的生产周期长,需要将原料放置3至5年,再进行生产、雕刻,这样产品才更具稳定性,这个过程很需要资金支撑。
张文江带记者参观生产厂房,厂房被分为雕刻区、打磨区、工艺品生产车间、木工车间等几大区域,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着自己手上的活。全厂共有3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有福建雕工和四川雕工。
“这尊叫《花开富贵》,上面有喜鹊和牡丹花,象征着吉祥如意,荣华富贵……”来到厂区一角,张文江滔滔不绝地介绍着眼前一尊栩栩如生的乌木雕像。在厂房里,记者还看到了各式精美的乌木工艺品,有茶几、茶盘、笔筒、摆件等,大的可以高过一人,小到一颗珠子,每一件工艺品都打造得充满着生机。
采访中,记者正好遇到开车来此选购乌木雕件的张春秀一行人。张春秀是市中区奇石根艺协会副主席,她已经多次来这里参观、选购雕件了。她曾经向张文江提出能否雕刻一个能盛放奇石的底盘,之后张文江便按其意愿制作出一个令她满意的作品,这次她也是专门来取件的。“根雕是一种天然的艺术,很雅致,根雕和奇石结合在一起,相互衬托、相互呼应,给人们带来的享受无与伦比。”张春秀感叹道。
结下乌木情缘
张文江今年39岁,他与乌木结缘,也算是一个巧合。他以前开过砂石厂,采砂石时常会挖到一些埋在地下的木材,当时便作烧材送给亲邻。直到有一天,送出去的一块近600斤重的木材因十分坚硬无法劈开,而被人发现买了去,才知是价值不菲的乌木。张文江便应买主的需求,在砂石界开始寻找乌木,久而久之便做起了乌木原材料的买卖。2008年,他开始做起了乌木加工。
在这个过程中,张文江结识了一位北京搞乌木文化研究的朋友,这位朋友教给了他不少关于乌木文化的知识。张文江深深地意识到乌木雕刻作品离不开文化,于是将传统文化加入工艺品制作当中,同时突出作品的自然属性,将美感带给人们。由于乌木本身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再加上精巧的传统工艺,张文江的乌木产品不仅热销北京、上海、广东,还远销欧美东南亚。在乐山市境内,该厂生产的工艺品亦进入峨眉山等景区销售。“我们的产品不愁销路。常常是供不应求,目前又接了100多万元的订单。”张文江说。
“近年来,我们厂的收入正以每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发展。”目前,张文江的厂房附近,一座多层、面积达700多平方米的展示厅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春节前就能投入使用。现有厂房旁,也还在扩建新的生产场地。
张文江曾经也卖过以梅、兰、竹、菊为主题的传统乌木摆件,但市场反响并不太好,后来他根据市场的需要加上自己和工人的努力创意出了一些市场上没有的产品,投放市场后,得到了好评。“不一定刻意要让作品像什么,但一定要有美感。乌木只是一个载体,需要人用智慧给它赋予一个新的灵魂。”为此张文江还特地请乐山师范学院的美术老师为女儿进行辅导培训,希望能培养女儿的艺术美感,为以后工艺品厂的发展增加新鲜血液。
从事乌木工艺品生产多年,张文江也形成了自己对该行业的一些认识。他介绍,“乐山周边,也有人搞乌木生产,其中有成功者,也不乏失败者。我认为,首先购买原材料经验很重要,材质好坏、品相怎样、纹理如何、如何处理,都需要考虑。一件作品要寻找其整体效果,而不是追求单一某个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把乌木内涵发掘出来,让天下大众认识它,喜欢它,珍藏它。这是目前国内乌木行业一个比较迷茫的地方,也算瓶颈吧。找到乌木的生命力,让其具有持续性是关键,不要搞成昙花一现。”
让乌木工艺品与旅游深度融合
张文江介绍,乐山乌木市场前景明朗,但是将来乐山乌木产品要上规模,必须拼管理、拼技术。
“工艺品生产,要与本地文化结合起来,不能闭门造车。现在我们准备制作一个以乐山和峨眉山神话传说为主题的系列作品,目前正在搜集资料。希望能够宣传好我们乐山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乐山、喜欢乐山。”张文江表示,在今后的发展中,他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工艺产品种类,降低成本,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与北京一客户打算合作,在乐山打造一个工艺品产业园,依靠峨眉山、乐山的景点,将书画、奇石等文化融入乌木雕刻,形成一个集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链。
对于未来乌木工艺品市场,乐山奇石根艺协会会长杨更生十分看好。“由于乌木属于非再生资源,而且材质很好,所以深受人们喜爱,这些原因让乌木变得很珍贵。再加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人想回归自然,所以乌木工艺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杨更生说。
杨更生表示,乐山旅游文化和乌木工艺品已经在日益融合,从大件的佛像再到小件的手链、梳子,都展示出了乌木工艺品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现在也有越来越多新奇的乌木工艺品出现在市场,乌木商品生产者应该“因材巧雕”,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做出不同的乌木工艺品。
提到张文江的乌木工艺品,杨更生表示,张文江的作品无论是从品种、质量还是艺术水平上都在不断完善,较以前有很大提高,希望他能走得更远,走出自己的特色,为乐山乌木工艺品走向全国添砖加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