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林富:把美丽家乡融进画中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见习记者 曾文

本报记者 石元清 文/图

前不久,在乐山举办的川中南七市第十一届老年书画联展现场,一幅山清水秀、充满浓郁风情的《彝家新寨图》凭着它新颖的构图,流畅的笔法,受到很多书画爱好者的喜爱。这幅画作的主人名叫王林富,今年62岁,是乐山市蜀风书画院院士。“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去马边彝族自治县的时候,发现那里条件很差,房屋破旧不堪,今年又去采风的时候,看到彝家新寨依山而起,彝族同胞的居住和生活面貌焕然一新,我很受触动,所以创作了《彝家新寨图》。”王林富如此感慨。

自我摸索掌握绘画知识

“我从小就十分喜欢绘画,年轻的时候更是热爱有加,但那时没有条件拜师,于是便自己摸索,学习绘画。”上世纪70年代,王林富开始自学素描,前苏联的绘画教材是他唯一的“老师”,跟着教材学虽然比较吃力,但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掌握了很多绘画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在结识绘画名家李琼久、李道熙等老先生中,更加感悟到了绘画艺术深厚的文化奥妙,从中得到很多启发,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习绘画的决心。

摸索中前进,前进中摸索。经过10多年的绘画实践和艺术砺炼,王林富也渐渐被大家熟知,他的创作也慢慢受到人们关注。上世纪70年代,他以“中越自卫反击”为主题创作了20多页的连环画,反映士兵们奋勇当先的英雄气概,以此为主题的绘画创作发表在当时的《成都画报》上。他根据“蔡伦造纸”的文字记载,创作了10多幅连环画组画,在当时的《四川林业杂志》上发表。在学习油画和水粉画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为题材,创作了许多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宣传画,在他工作和生活的犍为县小有名气。

坚持不懈画技独特新颖

王林富的绘画不仅仅停留在一种风格上,“中国画有很浓厚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笔法灵活,既能大胆写意,又能直抒内心情感,我很喜欢。”王林富从事绘画20多年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底,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开始转入国画创作,钟情于画虎和画山水。

上山虎,猛回头,威风凛凛,傲视群雄,锐利的眼神里却透着一丝柔情。“老虎也有温柔的一面,但很多画中的老虎都是凶猛的神态,所以我画的老虎,威武的神情中会带着些许温柔。”王林富对老虎神态独特的理解和把握,画出的老虎可爱可亲,一直深受爱画者的喜爱。

王林富受到国画名家王中年山水画技法“画水灵动、清澈透明,画石以细,龟纹铺成;画树类人,相立呼应”的影响,在国画创作上的造诣日见深厚。汶川地震以后,为支援灾区,省书画界在成都举行书画义卖,王林富送去的作品被拍卖后捐助灾区。“了不起,了不起,很有发展潜力。”中国美协的庐山先生在看了王林富的作品之后如此评价。“王林富这个人作画很有神韵和意境,很努力,也很有思想。”说起王林富,蜀风画院的画家们称赞有加。

寄情山水描绘美丽家乡

“我喜欢画自己的家乡,嘉阳小火车、罗城古镇、桫椤湖……犍为大大小小的景点我都走遍了,也画遍了。”王林富看到地方旅游业越来越发达,深受感染,希望通过画笔,展现对家乡浓浓的深情,为家乡旅游业发展做贡献。2010年,王林富与当地书画家合作完成了有关部门组织的《魅力犍为,水墨长卷》,作为外事活动中赠送外宾的礼品。王林富的山水画,除了以县域内的景点为主体,他还经常去峨眉山、马边、大凉山写生采风,寻找绘画创作的美妙意境,画出了许多讴歌犍为美景和峨眉山风光的作品

“作画就像作诗,要融入情感,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落笔如有神,运笔需熟练,既能得心应手,又能意到笔到,在多年经验累积的基础上,王林富在绘画中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画出的作品也渐渐扬名中外。台湾、香港、北京等地很多书画收藏家对他的画很感兴趣。一个浙商对王林富的《悟道图》情有独钟,一次性就订购了10幅。

尽管在绘画上已经有所突破,但王林富还是笔耕不断,坚持每天练习绘画3个小时以上,10多年以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绘画早已成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无止境,艺术的追求更是永无止境,绘画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仅仅靠写生来提升自己,我更需要向更多的名家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