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动体育惠民 乐山体育2013亮点纷呈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见习记者 曾文 本报记者 曹江帆

今年以来,我市体育工作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体育强市、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举办市运会、备战省运会为重点,团结拼搏,创新实干,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坚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抓好竞技体育和业余训练,加大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发展力度,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我市体育工作有了新的进步,新的提高,新的发展。

成功举办乐山市第六届运动会

本届运动会是项目最齐、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盛会,设3个组别25个项目,共17个代表团3700余名选手参赛,5人打破10项次市纪录,5人打破10项次省纪录。市运会历时半年,全程贯穿勤俭办会原则,充分体现了团结、和谐、健康、奋进的赛会宗旨,圆满实现了组织好、赛风好、成绩好、安全好的赛会目标。

体育惠民工程建设获得新成绩

全年共资助家庭困难学生运动员156人,建成全民健身工程328个、阳光儿童体育乐园14个、体育示范社区13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7个,免费开放体育场馆体育锻炼120万人次,市体育中心田径场改建工程动工,建有便捷实用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乡镇、社区和行政村覆盖率分别达到73%、77%和38%,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全民健身广泛开展掀起新热潮

贯彻落实《乐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社区体育、农村体育、职工体育等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全国首届“社区体质达人”通迅赛(乐山赛区)暨启动仪式,开展假日体育、全民健身日、体育三下乡、万众健身跑等全民健身系列活动60多项次。市体育局等7个单位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全民健身工作获省突出成绩奖。

竞技体育提升水平再上新台阶

大力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加强业训网络体系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个、省级基地3个,全年向省专业队输送5名运动员,李付魁获武术世界冠军。26名运动员代表四川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组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获金牌106枚、银牌163枚、铜牌162枚,实现运动成绩和道德风尚双丰收,业训工作获省先进单位奖。

体育产业规划布局拓展新空间

加快落实《乐山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实施方案》,确立“一片一点一圈”体育产业发展布局。加大体彩宣传和扩点增量工作力度,新建县级体彩管理站4个,体彩销售突破2个亿。大力发展体育赛会经济,积极培育竞赛表演市场,全年实现体育消费5000多万元,体育技能培训和体育用品销售业快速发展。体育彩票工作获省突出贡献奖。

发挥竞赛杠杆作用迈出新步伐

充分发挥乐山旅游文化资源和体育场馆资源优势,成功举办第四届国际峨眉武术节、中国青少年花样游泳公开赛暨全国花样游泳锦标赛,全年承办国际级、国家级、省级体育竞赛13项次,举办市级体育竞赛40多项次,进一步提升了竞赛组织能力和乐山知名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竞赛工作获全国优秀(最佳)赛区称号。

体育文化加快建设推出新举措

继续实施“一个县域一个特色一个品牌”战略,加强体育文化体系建设,做大做强体育文化品牌,促进全市体育文化共同发展繁荣。大力推动假日体育打造成国家级体育文化标杆,峨眉武术、健身秧歌、健身腰鼓、龙舟竞技打造成国际性、区域性体育文化品牌。加快体育文化艺术创作,成功举办全市首届体育成果展和体育摄影展。

培养骨干壮大队伍增添新力量

加快培养体育业务骨干,加强科学健身引导和体育技能培训指导。全年培养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余人,二级裁判员近300人,培训、注册青少年运动员1000余人,进一步优化教练员专业技术职称和年龄结构,加快培养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建设体育产业从业人员队伍,为体育事业发展增添新的新生军。

规范管理体育社团增强新活力

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参谋助手作用,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对市级体育单项协会的规范化管理和县级体育总会日常工作的指导。鼓励各级各类体育协会拓展社会融资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和协会活力,引导体育协会社会化、实体化、专业化发展,深化体育体制改革,促进管办分离。新成立乐山市自行车运动协会。

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呈现新气象

深入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和效能建设,积极构筑乐山体育梦,大力实施体育系统“好干部”标准,着力解决好机关干部庸懒散拖和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转作风树形象,巩固省级文明单位成果,获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