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
2013年11月26日,那是冬天里少有的晴朗日子。我随市作家协会采风团一行19人前往峨边,去探究那一片神奇的土地。
上午10点30分,我们到达峨边县城,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去参观此次采风的第一站,新林镇黄泥村彝家新寨。汽车沿着左侧陡峭的山坡蜿蜒而上,从深深的山谷上行而去,路旁有彝族同胞们新修的房屋,红瓦白墙,干净的院坝里有男女老少悠闲地坐在板凳上晒太阳。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是共和国这片天空的太阳和冬日里温暖的清风在他们心中荡漾,才让他们如此安详。
穿过一片茂密的冷杉林,在高山平地上,只见彝家的房屋越来越密集了。房屋的外墙上挂满了玉米、药材、干笋、灵芝等经济作物。
当我们来到黄林镇黄泥村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万分惊奇,一个宽阔的操场干净得如城市广场,数丈高的不锈钢柱顶上国旗在蓝天里高高飘扬。三层楼的村委会办公楼修葺一新,底楼办公室里办公用品一应俱全。当我们踩着洁白的瓷砖走进二楼图书室,崭新的书架上一排排整齐的新书让我眼前一亮,书架上除了农、林、牧、医药、科技类书籍外,还有我这个文学追梦人最喜爱读的《诺贝尔文学奖快读》、《外国文学名著读本》、《泰戈尔诗选》、《朱自清散文集》、《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阳光从宽敞的窗棂照亮了整个屋子,在这离天最近的大山顶上,荡漾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站在二楼向广场前方望去,广场两侧是彝家新寨,一排排装修一新的房屋精巧别致,白墙瓷砖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彝族群众在门前和谐欢愉地交谈着收成和家事,打发着冬天闲散的日子。这让我想起离此只有百里远出生的大诗人郭沫若,他的那首著名的诗篇“天上的街市”,此时正合当下意境,只是这不是飘渺的空中,是现实的陆地情景。
走进新寨人家,客厅里窗明几净,电视机、沙发、板凳全是新的,寝室里的床和床上用品也全是新的。黄泥村一位五十多岁的彝族同胞竖起大拇指说:“还是党和政府好啊!政府不仅给我们修了新寨,连这室内的一切物品全都是政府派人送来的。”
在汽车返回之际,灿烂的阳光照亮了小凉山的每座山脉,深谷里峨边县城在清澈流淌的大渡河畔,在空旷疏远的一座高山之巅,白云张着满帆在澄澈的天空飞翔,把小凉山山脉带往大山深处那片神奇的地方。此时,我听到车厢后面有彝族姑娘美妙动听的歌声传来,给这小凉山的太阳增添了冬日的温暖。
午餐时,我们品尝着小凉山的美食,一边倾听县委领导向作家们介绍峨边县近年来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特别是彝族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让采风的作家们受益匪浅。
公式
走在这广漠的原野上,风声沙沙,树木挥舞,湿度很大,空气中随便飘落一粒种子在这里都会生根发芽,也包括诗歌和汗水结晶的生命。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好地方,鲜绿的苔藓在小树的枝条上早早地萌发春天的消息。
雷劈过的八仙树,尽管雷电已烧焦了树心,洞穿了整个心脏,一千五百年来,她仍像母亲一样用身躯抵挡着冬季的雪雨冰霜,脚踏实地站立在天地间,让无数有生命的藤蔓往空中延伸。人们常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心是活不成的,可在这神奇的大自然,没有了心的生命之树照样活着,这给人世间遭受过苦难的人是不是一种启示呢?
在林木森森的原始林中,许多树总喜欢在巨石上生长,它们用树的臂膊把石块紧紧相拥,这样一来,石头和树在夜黑风高的夜晚会悬空舞蹈。
一棵小树用树根抓住一块篮球大的小石头,像孩子们调皮的玩耍。顿时,山林里妙趣横生,可听到地面有石球滚动的声音。
正当我们游兴正浓之际,一股浓密的雾从山林间呼啸而来。瞬间,能见度不足二十米。这时,我们才深刻体会到黑竹沟是雾居住的。据说这里一年三百天都会在雾中,在这海拔一千九百八十米高度的的大山,云雾在冬季冰冷的气候中液化成了水蒸汽很快变成雨,飘飘洒洒落了下来,一阵阵寒意向我们包围过来。我们只得迅速离开这里,留下一点遗憾等明年春暖花开再来。
下午5点,工作人员又把我们带到沟口之上一个叫蜂巢岩的景区,从一条人工修筑的木板小道深入林区,在这雄、奇、险、峻的山峰里,银色之泉在山涧乱石中卷起雪白飞瀑,响彻整个山峦,让人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工作人员带着我们向三箭泉进发,到了气候多变的神秘之谷时,天空下起了小雨,步行两公里后,我们只得在一处山梁上停下来,望着深不可测的密林,看来自远方奔泻的山泉。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哈曲乡解放村彝家新寨,由三支巨大的锅庄组成的大寨门,一只雄鹰在上面展翅飞翔。传说彝族人是鹰的后代,所以这个民族才能在山谷中像鹰一样自由飞翔。
从一条宽敞的水泥路进去,右侧是带有浓郁彝族文化的墙。路边有一排排街灯,街灯延伸之处便是一个有四十多户人家的彝家新寨,家家户户的房顶上挂满了五星红旗。房屋顶上红色的瓦象征着太阳,中间的墙壁上有一个宽阔的黄色彩带象征丰收,墙脚一圈黑色的飘带象征生生不息的土地。
在宽阔的广场上有一个舞台,舞台上有三只巨大的火把,永远在小凉山的山谷燃烧着红色的火焰。广场靠山的地方有幼儿园,村活动室,健身器材等设施。
我们走进彝族同胞阿恩古保的新寨屋内,堂屋正中挂有一横匾,上书“和为贵”。屋内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现代城市人生活的设施。让我们更惊奇的是在一个有10平方米的室内,木架上挂满了几排香喷喷的腊肉,彝族人民富足的日子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真让人羡慕不已。
大门外有彝族姑娘们坐在小木凳上悠闲地剌绣,把彝族人民的日子绣得多彩多姿。
在大堡镇双溪村月儿坪彝家新寨,一个有五十多户人家居住的新寨又是一番新景象,房檐下浓郁的彝族文化特色,让人看了赞叹不已。
通过两天的采风活动,我们所到之处,看到了神秘的小凉山旅游文化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彝家新寨和谐美丽,彝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峨边县委、政府在发展文化旅游、改善民生工程方面下了大力气,峨边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