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探索一条路,你的爱像哈达一样纯洁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人民日报记者刘裕国

人的一生总是在探路。

菊美多吉,你用大爱筑起了一条做好群众工作的路。

你说,群众路线实际上是一条感情线。因此,当你把群众的利益举过头顶,通往心灵的路就不再远,你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如大山一样重。

在川西高原,沿着你的足迹寻访,老乡们都说,你还没有走远,都说你刚刚还在这里,说你在通村公路人群中酣战,路上还留着你深深浅浅的脚印;说你在牧民新房火热的修建工地上奔忙,砖块上还印着你清晰的指纹;说你在草原帐篷里促膝宣讲,凳子上还留着你的体温……

你和群众心贴心,零距离,靠什么?

“要和群众齐力同心,先得筑牢信任的路基”

你用真情和汗水去感受他们啵啵跳动的心脉

多年往群众堆里扎,你用真情和汗水去感受他们啵啵跳动的心脉。

信任,时代的呼唤。信任危机,这个新伦理学术语,近几年频繁地出现,刺痛和撞击着人们的神经,也困扰着党的基层工作,而你,一直在用自己的言行解码这道难题。

让清幽幽的渠水润泽干渴的农田,是瓦日乡8个行政村近两百户人多年的期盼。

你头顶烈日,脚陷黄泥,弯腰弓背,挖响了瓦日乡兴修水利的第一锄。

那是2011年8月。你调到瓦日乡不久,很快就摸到农区播种的一个大难题:8个行政村仅一条水渠,历来灌溉用水比液体黄金还贵,抢种先抢水,村民为抢一担水,甚至互相打得头破血流。你下决心组织群众赶在当年播种之前增修几条水渠,让群众用水不再难。

你去动员村民,可村民说,眼下抢收青稞油菜,忙,修水渠,哪有人手?

你想:“没人手,我就是人手!”

你带领几个村干部,马不停蹄地干起来。跑规划、筹资金、运材料;挖沟、挑砖、拌浆、砌渠,不分昼夜,不畏酷暑。

实干得人心,村民们被感动了。他们说,乡长在为我们的事拼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干呢?

在村干部的安排下,孟托、布日俄、卓卡、热瓦、根基等8个村都动起来了,村民几户一组,轮流投工投劳。他们白天收粮食,晚上挖土方,每个小组都 上了。村民们相信,有菊美乡长带头,就再也不会吃缺水的苦头了。

当秋播到来,白哗哗的渠水和着村民们的欢笑,流进了田间地头。

一年多时间里,瓦日乡兴修水渠1万余米,2000亩农田不再干渴。

瓦日乡鲁村和木拉自然村有3500米长的水渠要维修,你爬上4000多米高的扎呷山,以帐篷为家,与抢修队同吃、同住、同干,一呆就是20多天,高血压引起的头昏头疼胸闷,也没有把你赶下山。水渠通水的那天,老百姓给你敬献的哈达,代表着他们的谢意,更折射着你对他们的真情。

菊美多吉,你坚信,基层干部的威信是干出来的。

有条好走的路,是高原百姓世代的期盼。扎拖乡扎拖村有4个自然村,分布在高山上,相距10多公里,群众出行、村民议事、生产增收,都因道路不畅而变得困难重重,人心难聚。你到村里做包村干部,横下一条心:修路,让羊肠小道变成汽车道!

有人说,在这里修路,如同修天梯,不相信你能把这世世代代的奢望变成现实。摇头叹息,观望等待……不信任的目光纷纷投来。

但你有信心,你还是那句话:信任是干出来的!

你带着村干部跑县交通局,“围追堵截”让百忙之中的交通局长到现场拍板修路。白天,你攀岩走壁去丈量,夜晚,独对台灯绘图纸。夜复一夜,台灯的光圈罩满了你业余的时间。

有一天,挖掘机要进场,一座危桥挡了道,你心里急,手一挥:走水路!你跳进刺骨的河流,用身体测试河水深浅,引导挖掘机前行,确保了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在你的感召下,群众修路热情高涨。仅10个月,路,就不一样了:新路贯通4个自然村,新买的汽车、拖拉机开进来,运出的农副产品换成现钞。村民们说,踏上这条路,就觉腿有劲。

真情得信任,信任能聚心。

2010年春天,你在龙灯乡三村通村桥工地忙碌,听说村民格朗在从冬季草场搬迁至夏季草场的途中因照顾生病的母亲,家里的牦牛不慎丢失了10头,这对贫困户的格朗家来说,真是雪上加霜,格朗苦苦搜寻了很久,也不见牦牛的踪影,急得团团转。

你找到格朗,拍着他的肩膀说:“格朗,莫着急,我帮你找。”

格朗满是感激,却又不敢抱什么指望。

两天后,你带着一群人赶着那10头牦牛出现在格朗家的帐篷前。望着“哞哞”叫的牛群,看看疲惫不堪的你,格朗泪眼朦胧。

这件事,像一首歌,很快传遍草原。你在高原,10多年如一日的苦干实干,说干就干,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筑起了牢固的信任路基。群众爱你、信你、跟你干。一道道平坦的通村路,一条条欢快的灌溉渠,一幢幢漂亮的定居房,凝聚着你太多的心血,也凝聚着群众对你太多的信任。

“要让群众走新路,干部就要敢于担风险”

你像草原上的牦牛,在开拓的路上不断奔走

瓦日乡被称为道孚的粮仓,然而,高原农区的偏远,让粮食增产步履蹒跚。

你说,你要让大山里的农业迈出时代的步伐,要让群众踏上增收致富的新路。

你勤跑腿,纳民意,把调结构、引良种作为群众增产闯新路的良方。

你上门向村民推广新品种,可有人担心:“这青稞、洋芋我们祖祖辈辈种,你那外地的品种万一没得收,我们明年就要饿肚子,谁负责?”

你当场拍着胸脯说:“这是国家种植基地培育的新品种,大家放心种,出了差错我负责。”

有人瞪眼。“你说得轻巧,你凭啥子负责?”

你笑一笑,没有和村民绕口舌。你就像熟悉自己的父母一样熟悉这里的乡亲。你知道,“见水脱鞋”、“见兔子撒鹰”,这是不少人保守思想的特征。

有人提醒你:“菊美,当心点,咱们乡引进外地品种失败,被老百姓骂娘,不是没有发生过。”

你说:“要让群众走新路,干部就要敢于担风险!”

话甩出去了,推广新品种是否能成功,你心里也不是很有底。但你说,你必须做到心中有底,我们不能把风险扔给老百姓。

你说,化解风险,实际上是检验基层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化解风险的系数,与你工作的认真程度成正比。你说你要全神贯注做加法,而不粗心大意做减法,不能让老百姓说我们信不过,戳我们的脊梁骨。

经过细细琢磨,你就一步步干起来。取样土,你爬上一块又一块挂在云端的梯田,三天时间跑遍了8个村;找专家,你星夜兼程,把样土背进省里农科所。

专家的认定让你非常兴奋。你马上又去省内知名的良种繁育基地,洽谈与他们签订土豆供种子、包回收的合作协议。谁知,当头挨了一盆冷水。老板说:“你们瓦日乡那些尿片大的地块,又高又贫瘠,如果亩产量上不去,会影响我们公司的效益。”

你知道,发放的洋芋良种回收不够预定的产量,公司就不会合作。

在老板面前,你又拍了胸脯:如果达不到预计的产量,我们乡政府出钱赔偿损失,这一条可以写在合同上!

你的执着和真诚,终于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协议签下来了。但你知道,老百姓会算账,要达到协议规定的亩产量,每亩必须加大施肥,加强管理,每亩地要新增几百元的投入。

先投后收,必有风险。

你说,有风险,只能干部扛。但,你没有死扛。

你打听到县里对土豆新品种推广有项目补贴。你想到了你的小学老师四朗,他在县农牧局当局长,就在管这个项目。你找到他,但是局长说,该项目今年没有计划安排你们乡。你急得拉住老师的手,说:“四朗局长,我是你的学生,现在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群众没有致富门路,我想帮他们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你会忍心不管吗?”

在你的软磨硬套下,该项目最终落地瓦日乡。你亲手把争取到的每亩600元的土豆新品种推广补助经费发放到农户手中。

得到“风险金”,吃了“定心丸”。

你又把专家请到村里,看现场,做宣讲,传技术,还给每个村培训了一个科技“明白人”。

真情叩心门,春雨细润物。不久,按照每户100斤土豆种、5亩油菜种和5亩青稞种的计划配送,全乡278户农户一户没落下。

秋收时节,根据协议,公司按照高于当年市场价的每斤一元二的标准,回收土豆,一户也没少。全乡8个行政村共回收土豆10余万斤,每户增收1200余元。

收获了喜悦的老百姓说:没有菊美乡长的胆子,就没有我们胀鼓鼓的钱袋子!

多年来,你把老百姓的致富梦揣在自己心窝里,像草原上一头不知疲倦的牦牛,在开拓的道路上不断奔走,闯出了一条条致富新路。冬小麦、大棚菜、中药材……陆续落户高原,跃跃生长着希望。

“要和群众没距离,就要把群众的事当天大的事”

你把群众的大小事都捧在手上,放在心里

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有多远?你说,有时就是一句话那么远,一件小事那么远。

有两件事不得不提。

第一件,是2011年夏天的孟托村围墙风波。

通村公路修到孟托村村民平贵家门口时,你突然手一挥,叫停。

承包修建通村路的施工队不知为啥。你把他们带到平贵家房屋前,指着高出公路的屋基和围墙,说:“你们看,新路离房屋这么近,把围墙推了,平贵家成了‘吊脚楼’,能安全吗?”

工头不以为然:“乡长,这点小事你就不用操心了,等我们把路修通了,给他们家修一道堡砍不就没事了。”

你说,不行!“要先给平贵家房屋修堡砍,再修路。不能让平贵一家提心吊胆住在危房里。”

正说着,平贵带一群人一脸怒气跑过来,吼道:“你们推了我的围墙,我们全家人就搬你们那去住!”

你告诉他,先修堡砍,保证他家房屋安全后再修路,平贵脸上怒气顿消。

工头说:“要不是乡长来,可就要出大事了。”

你说:“如果小事处理不好,就会发酵成大事。”

在你的心中,老百姓的事,就没有小事。

值得提的另一件事,是你为250元钱为民工去讨薪。

2010年4月4日。龙灯乡地上的白雪还没有化尽,你正要下乡,村民恩召出现在你面前。原来,恩召女儿2009年在乡电站打了15天零工,只拿到10天的工钱,按照50元一天,还差250元。恩召说:“都快一年了,我和女儿脚都跑大了,包工头东推西推,后来干脆说不给了。乡长,我就相信你,求你帮帮忙。”

你看着满眼泪花的恩召老人瘦小的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心里一阵酸楚,说:“阿爷,你放心,这事我马上调查核实,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你把恩召老人的事放在心上。当晚,你忙完一天的工作,扒了几口饭,碗筷一

扔,就去找当时和恩召女儿一起干活的村民了解详情,证实确是包工头克扣了工钱。你连夜开车赶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找到包工头,把钱要回来,还把包工头批评了一顿。第二天一大早,恩召从你手中接过讨回的钱,感动得流泪,说:“这250元,可够我老头子吃喝一个月啊!”

油盐柴米酱醋茶,居安医教车马行,样样连着百姓心。

你说:“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这既是你的思想理念,又是你的行动准则;你经常这样说,也经常这样做。

去年8月,瓦日乡热瓦村学生单孜降泽考上了成都礼仪职中,但因为户口本上的名字和身份证不一致,办不了入学手续。距开学只有三天了,学生家长心急如焚,一个电话打给你,你说:“好,我办。”

你把这事儿全包了。到乡政府核实户口、到派出所再确认、让村民出具证明、再到县户籍办修改,这么多环节,你不厌其烦去跑。终于在开学前一天的深夜,你把改好的户口本亲自送到了单孜降泽家中。你累得气喘吁吁,户口本在你怀里揣得都发烫。

菊美多吉,无论何时何地,“群众”二字在你心中都有沉甸甸的分量。

都说你兜里常常揣着小本子、小纸条,记录着群众要办的事。虽然每一条都很平淡、琐碎,但在你看来,都是大事,必办,急办!

去年,在你离去前的一个月,你到医院探望一名生病的阿妈时,从包里掏出一本《新华字典》,让她转交给同村翁姆的孩子。原来,你在走访中,听村民翁姆说,孩子在中学读书,学汉语有些吃力,自己又什么都不懂,真不知该怎么办。你觉得,应该给孩子买本《新华字典》。于是,你将此事记在了纸条上。字典买好了,你随时都揣在身上,总想尽快送给孩子。

类似这样的备忘录,你记了很多,每一条记录又都是那么认真细致———

4月11日:仁孜家的医保本户名需到县户籍办重新核实。

5月3日:看望脚伤住院的得吉阿妈。5月16日:尧日村村支部的图书架差两枚螺丝。

……

鲁村村民沃孜降泽说,你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有事总能找到你。群众有事爱找你,因为你和群众没距离。

你把掉在地上没人管的事“捡起来”放在手上,把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供起来”放在心里。你带着这样一种“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情怀,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你的情爱,就像哈达一样纯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