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七剑”下峨眉 构筑“产业梦”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本报记者 王京川

一说起峨眉武术,人们会很自然联想起金庸先生在《七剑下天山》《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等武侠小说中郭襄、灭绝师太、周芷若等人,那些荡气回肠的侠客情怀令人过目难忘。虽说小说中大多情节、人物均为虚构,可长达数十年的传读影响,对峨眉武术走出深闺不无益。

如何从武术文化的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近年来,我市在加强峨眉武术理论研究的同时,着力培养武术人才、培育武术文化产业市场并初见成效。在新近出台的《乐山市加快体育产业实施方案》中,对打造“峨眉武术产业基地”提出了明确发展目标——

“通过弘扬峨眉武术文化,统筹全市武术资源,引导门派合作,在传统武术基础上,植入现代市场管理与营销,对接旅游、宗教、教育,形成系列产业项目,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占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值25%以上。”

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漫步中华武林,这首描写峨眉武术的诗句脍炙人口。据《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以及乐山、峨眉山地方志记载,峨眉武术的发源早至先秦时期。“白猿祖师”司徒玄空在峨眉山中苦心模拟猿猴动作,在狩猎术基础上创编出一套攻守灵活的“峨眉通臂拳”和“猿公剑法”,峨眉武术由此横空出世。

南宋时期,“白眉道人”德源和尚所著《峨眉拳术》(手抄本)一书,从理论上对峨眉派武术作了系统总结,成为峨眉武术发展成熟并自成体系的标志。因其起源早、拳种多、文化内涵丰富,峨眉武术与少林、武当在中华武术呈“三足鼎立”之势。

习武之风,从古嘉州绵延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峨眉武术目前共有68个门派,2638个徒手、器械、对练、套路、练功方法和技击项目,武术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2008年,峨眉武术作为四川省唯一一个传统体育、游戏与杂技类项目,昂首迈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剑”下峨眉构筑“产业梦”

针对峨眉武术产业基地的发展前景,《方案》提出了7个打造重点:

——武术培训平台。以乐山大佛文武学校等峨眉武术专门人才培训项目为基础,带动其他武术培训学校和俱乐部的发展,为退役武术专业运动员提供再就业培训和再就业服务,搭建武术人才培养平台。

——武术演艺平台。以大佛禅院、灵秀剧场的峨眉功夫演艺为基础,整合资源,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积极宣传峨眉武术,大力开拓国际、国内武术演艺市场,形成产业规模。

——武术科研平台。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开展武术科研和学术交流等合作项目,探讨峨眉武术文化,规范峨眉武术技术标准,提升峨眉武术竞技能力,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相关服务产品,结合“国际峨眉武术节”开展学术交流和成果发布,促进峨眉武术可持续发展。

——武术人才交流平台。以峨眉武术研究会的人才数据库为载体,通过国际赛事和与国内外武术机构合作,向境外输送武术人才,加快形成武术人才服务贸易产业。

——武术旅游。充分利用乐山庞大的观光游客市场,开发多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武术旅游产品组合,形成规模大、口碑好、效益高的产业体系。

——武术音像、网络电子等用品制造与销售。通过产学研的途径,推出具有市场前景且与峨眉武术相关的附加产品,宣传、推广峨眉武术,扩大武术产业的市场空间。

——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以国际武术节为契机,实施品牌先行战略,每两年举办一届,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少林、武当、峨眉三大门派“金顶论剑”声誉渐隆。武术节重点开发峨眉国际武术邀请赛、金顶论剑,举办传统武术比赛、散打比赛、散打争霸赛、中外对抗赛以及峨眉武术民间传统绝技展示大赛等,全面展示峨眉武术的独特魅力。

2012年12月25日,峨眉山(黄湾—川主)国际旅游度假区黄湾武术文化小镇建设破土动工,标志着我市峨眉武术产业化进程又进一步。小镇总占地1100亩,预计投资10亿元,以峨眉武术文化为主题,规划建设绿道、健身道、山地体育运动公园等休闲项目,形成别具一格、依山傍水的峨眉武术文化风情小镇。待小镇规模初具,将成为峨眉山154平方公里景区又一颗闪亮明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