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和平文/图
核心提示:有人把重症医学比喻成帮助危重病人走“钢丝”的学科,当患者在生存的钢丝上行走时,一端是不治而亡或其他严重后果,另一端则是病情好转或康复,而钢丝下面则是死亡威胁的万丈深渊。因此,重症医学医生就是在这个时候帮助“钢丝”上的病人把握好平衡,走过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
相信很多读者都曾经在影视作品里看到过这样的镜头:冰冷寂静的医院抢救室病房外,伤员家属隔着硕大的玻璃焦急地等候,抢救室门外不断闪出几个英文字母——ICU。近日,记者在峨眉山市人民医院也看到了这样一幕。不久前,峨眉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正式通过乐山市卫生局准入评审并正式成立,成为我市首家成立这一新兴科室的综合性医院。
准入标准严评审获高分
“ICU在国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1991年设立的,但2000年以后发展很快,床位增加了十倍以上,2009年开始才正式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峨眉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罗健告诉记者,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峨眉山市人民医院最初组建ICU重症监护室的时候只有3张病床,附属脑外科,是开放式的ICU。经过几年的发展,ICU搬迁至现在的外科大楼六楼,2004年又从脑外科分离出来,成为医院内一级科室。
时间回到2012年11月5日,由乐山市卫生局医政科及乐山市人民医院专家一行6人组成的评审组,在峨眉山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对该院重症医学科ICU开展准入评审。评审组专家分别通过实地查看、资料检查等方式,严格按照卫生部《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具体要求,对该院重症医学科的布局分区、人员配备、工作流程、三管监测、手卫生、依法执业、人员培训、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评审。
通过意见汇总,专家组最后一致认为该院重症医学科建设基本符合评审要求,规章制度较完善,配备人员具备专科资质,科室布局、分区及工作流程合理,同意该院重症医学科建科通过准入评审。由此,峨眉山市人民医院成为乐山地区首家开设重症医学科的综合性医院。
配置一流帮助病人走“钢丝”
有人把重症医学比喻成帮助危重病人走“钢丝”的学科,当患者在生存的钢丝上行走时,一端是不治而亡或其他严重后果,另一端则是病情好转或康复,而钢丝下面则是死亡威胁的万丈深渊。因此,重症医学医生就得在这个时候帮助“钢丝”上的病人把握好平衡,走过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在峨眉山市人民医院做了十多年ICU临床工作的罗健告诉记者,ICU不是生命监护仪或呼吸机的简单堆砌,而是真正为重症病人延续生命提供支持的地方。
在峨眉山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值班医生告诉记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当年开放式的ICU病房,已经发展成为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及备用电源等一应俱全,呼吸机、血液净化仪、纤支镜、床旁血气分析仪、各种输液泵、空气消毒机等设备完善,可以对危重患者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和实施救护的封闭式ICU,医护人员的配置也已经完全达到了标准比例。
作为峨眉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元老级人物,从1999年4月参与组建ICU至今,14年来,罗健已经记不清自己曾多少次帮助重症病人走过“钢丝”,但对医院ICU成长的每一步,他却记忆犹新。随着医院对ICU投入的加大,病区总面积增加到1000多平方米,床位也增加到现在的12张,这才最终发展成现在具备较为完整的人才梯队和临床应急应变能力,拥有一流医疗设施和技术力量的危重病急救中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