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雁鸣文/图
●苏稽米花糖生产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2年)。有人开始生产用稻米、蔗糖、猪边油制作的一种糕点,当地人称为“谷花”。
●1956年,“公私合营”。苏稽商户共同商定:组建苏稽糖果厂,合作生产、统一销售,选用“苏稽”作为商标,将“谷花”更名为“苏稽香油米花糖”。
●2010年,荣获商务部第二批保护与促进的“中华老字号”称号,实现乐山“中华老字号”零的突破。
●目前,光洪食品公司正在申报苏稽米花糖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进一步提高乐山地方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提起乐山城西的市中区苏稽镇,人们自然会想起那里出产的牛肉和米花糖。据史料记载,苏稽成集市,大致在唐宋年间。峨眉河穿城而过的苏稽镇,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市井繁华之地。不知道自何时起,苏稽的牛肉———包括全牛席、跷脚牛肉———和米花糖,逐渐成了苏稽的美食文化符号,让人想起来就垂涎。
3月1日,记者一行专程前往苏稽,打探蕴藏在古镇深处,数百年来甜了一辈又一辈乐山人的米花糖生产制作传承及现状。
▲香油米花糖名声传千里
春光融融,花红柳翠。在苏稽古镇深处,记者走进一家悬挂着“四川省乐山市光洪食品有限公司”铭牌的米花糖生产厂。接待我们的是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谢光洪。出生于1964年的谢光洪,中等个儿,给人的感觉敦厚、实在。
在办公室,面对饶有兴趣的来客,谢光洪介绍起了苏稽米花糖的由来及其历史渊源。
据说,苏稽米花糖生产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2年)。当时的苏稽镇因为扼守峨眉河要冲,是峨眉、夹江部分地区水陆出川的必经之道。大量的食盐、纸张、丝绸、竹木、白蜡、茶叶等产品由此转运岷江、长江至外省。就在此时,有人开始生产用稻米、蔗糖、猪边油制作的一种糕点,当地人称之为“谷花”。谷花香脆可口,携带方便,成为了当地人走亲访友及生意人外出必备的干粮。久而久之,谷花制作成为当地非常发达的产业。
到了清代及民国期间,苏稽人不满足谷花简单的制作工艺及口感,在此基础上,改良生产出了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米花糖、洒琪玛、花生糖等。尤其是香油米花糖,直接奠定了“苏稽产”食品日后的地位。米花糖由白芝麻、花生仁、糯米、蔗糖、麦芽糖、猪油等原料制作,酥脆化渣,清香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除在本地区销售外,还经水路销往成都、宜宾、泸州、重庆等地。
“当年解放军进军西藏,备带的干粮,就有我们苏稽生产的米花糖。”说到这里,谢光洪很是自豪。
苏稽米花糖经过苏稽数代人的传承和创新,在市场上赢得了地位和荣誉。
▲沉浮自不弃直面荣与衰
解放初期,苏稽米花糖生意依然红火。
1956年,全国掀起了“公私合营”的热潮。当年5月,苏稽商户共同商定:组建苏稽糖果厂,合作生产、统一销售,选用“苏稽”作为商标,以镇内大石平梁桥为标识,将原先的“谷花”称谓更名为“苏稽香油米花糖”,由资深手艺人范永隆出任负责人,产品品种也发展到5个。
公私合营后的苏稽糖果厂,成为镇供销社名下的商办企业。1962年,苏稽香油米花糖荣获“乐山人民喜爱商品”称号;1965年,经出口俄罗斯;1983年,获四川省商业厅供销社系统质量评比第一;1985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
天有不测风云。顺风顺水发展的苏稽糖果厂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突然面临着生存危机。那年月,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诸如苏稽糖果厂这样依靠计划经济指令性生产销售的企业,必须直面市场的自由选择。
“我15岁就进厂当学徒工,跟着范永隆师傅学做米花糖、洒琪玛等。”谢光洪介绍说,国家突然不管,没有原料供应,也没有市场销售,一切都得靠自己去寻找生存门路。“这个打击对于吃惯了计划饭的我们来说,真是有点懵。在我当厂长之前,先后有三任厂长,但都无力回天。”
1992年,已经出任厂长两年多的谢光洪开始了承包经营。自1979年进厂,他精通传统米花糖所有制作技术和工艺。他决定进行改革。尤其是在2004年企业转制后,原来的苏稽糖果厂更名为光洪食品,股份制经营更及激发了股东们改革的热情。
▲重振老字号味美冠中华
要想重振品牌,必须大力改革!谢光洪告诉记者,传统老字号为什么经久不衰,受人追捧?———主要就是货真价实。“我们需要做的、最起码的就是这一点。”
谢光洪的改革从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抓产品质量。“必须是优质糯米;花生是正宗的天府花生,小而香;猪边油,必须自己熬制;芝麻也必须是新鲜透亮的。”面对如今良好的产销局面,谢光洪讲述起了他的创新之路。“其次抓包装,过去的包装,有些过时和不卫生,我专门找了成都的专业人员,进行大幅度调整;第三抓品种,过去品种单一,现在我们有了五六十个品种,适应不同的口味和不同的目标人群;第四是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一改过去等客上门,走出去,与食品销售企业、商场,包括网站联系,拓宽销售渠道。”
谢光洪的改革成效明显。他们生产的苏稽牌米花糖,在继1988年获得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后,1996年,获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2002年,获第四届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暨首届世界遗产保护节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2006年,获四川“老字号”称号;2010年,荣获商务部第二批保护与促进的“中华老字号”称号,实现乐山“中华老字号”零的突破。产值也由过去的几十万元,上升为2012年的超过千万元。
乐山技术监督局食品检验科张丽萍科长介绍说,苏稽米花糖已经在当地形成了产值过亿的大产业,生产厂家数十家。各厂家在抓质量、抓安全,生产放心食品环节上,都做得很认真。目前,光洪食品公司正在申报苏稽米花糖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进一步提高乐山地方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谢光洪说,苏稽米花糖品牌获得美誉,离不开社会各界及消费者的支持,他将一如既往地扛起乐山老字号这面旗帜,把苏稽米花糖做强做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