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个老外的陶艺之问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本报记者周黎丽文/图

不是所有问题都可能用语言表达,于是我用陶艺向世界发出我的疑问。这,就是我所做的,陶艺之问。并且,我也在用创作寻找答案。

 ——博格丹

6月29日—7月2日,市文化馆,嘉州国际工业博览城杯·乐山市首届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现场,来自乐山11个县(市、区)80多名民间艺术家的220余件作品齐聚一堂,集中展示了我市民间美术工艺的精髓。

展览现场,一个老外热情地向参观者发放自己作品的介绍,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并驻足欣赏……

这个老外叫博格丹。当被问及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参展作品有何不同时,博格丹说:“参展的其他作品是非常精美的中华美术工艺作品,而我的不是,我的是融入了中华元素和西方文化的美术工艺作品。”他告诉记者,“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老外,我走过4个国家,我的美术工艺作品为什么不能有别样的创作视角呢?作为一个老外,带着对中西方文化的个人理解,我希望可以在工艺美术创作上做一点点不同的事。”

1中西文化的一次“混搭”

博格丹出生于罗马尼亚,后移居意大利、美国。2002年,博格丹退休后在朋友的引荐下,选择来到峨眉山市定居,并开始了自己在峨眉的12年创作之路。

到中国以后,熟读《山海经》、《道德经》和《庄子》等名著,学习中华文化并曾亲赴江西景德镇学习陶艺,成为博格丹最快乐的事。“这些都为我的创作奠定了一定基础,再加上我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才演绎出这些中西元素相结合的陶艺作品。”尽管一直从事机械设计和软件开发工作,但丝毫不妨碍博格丹在陶艺方面的创作。他说:“我18岁开始玩陶艺,50多年从来没有间断过。来到峨眉山之后,这里淳朴的风土人情、令人心旷神怡的优雅环境以及悠远的佛教文化,都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体会过的。这些都带给我极大的创作养分。”

“愤怒小鸟”的凯撒大帝、用“智慧过度”来命名的拥有两个头的凶猛银色长蛇,表达着博格丹心中混沌的完美形象的蓝色怪鸟;魔比斯环与有序凸起的易经八卦结合而成的“无限易经”,涵义为“自我吞食者”的衔尾蛇,其意义更是和佛教的圆满、道教的太极有异曲同工之妙,代表了毁灭和再生的统一性和针对性……

在市文化馆展出的近40件博格丹工艺作品,无不诠释着这个外国人对中西结合的艺术之思、中华文化形象化处理与抽象化意境结合的智慧。

2艺术可以是生活的多重表达

“除了用中西结合的‘混搭’方式来表达艺术,也许艺术还应该有更多的表达形式,更多的可能。”博格丹指着墙上的作品向大家介绍。

以斐波那契数列原理创作的彩色方块拼图,以莱布尼兹从易经六十四卦图中发现的63到0的二进制数学原理创作的九宫格……数学与艺术的结合,呈现方式怪异;

一个大碗里,无数只手伸向碗外的方向:有五指捏紧食物喂食状的手,有陪孩子玩耍时做成手枪状的手,有捏紧拳头的手……这个名为《爸爸》的作品诠释着所有语言中孩子对爸爸的称呼,意为一切的供养者。“情绪五神”表达着人的喜、怒、哀、乐、惧。

……

艺术可以表达学科理论,艺术可以表达人生万相,艺术表达的东西包罗万象。从欣赏者的视角出发,博格丹很想了解观众是怎么看待自己作品的。

“你如何理解这个作品?”“你能看到里面包含了哪些中西文化元素吗?”“你能把你对我创作的感悟或者意见写下来吗?”通过翻译,博格丹谦虚地向参观者一一发问。

“我从成都过来,看到你的作品,我觉得非常棒,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艺术思考,非常好。”“我之前在峨眉看过你的个人陶艺展,很棒,我很喜欢。”“《爸爸》这个作品诠释了承担的不易,特别是那只像被钉在碗底一样的手。”

……

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现场,博格丹积极与参观者互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我到过4个国家,这4个国家都可以说是我的故乡,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如今,身在峨眉的博格丹,早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里,并用艺术的形式,完成自己与中国文化的合二为一。

今年,博格丹的陶艺作品两次引发关注。5月1日至12日,峨眉院子“雅公·艺术空间”,博格丹举行了自己的个人陶艺展;6月29日至7月2日,博格丹走进乐山,亮相乐山市首届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

12年峨眉山下的生活,博格丹收获了快乐。在一次又一次的创作中,他将中西文化进行了融合,探索各学科与工艺艺术联姻的可能。“未来,我依然会坚持创作,不断探索。”博格丹告诉记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