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骑龙村:看山望水记“乡愁”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本期聚焦:

井研县分全乡骑龙村

■美丽名片:

骑龙村是分全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示范村,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村里坚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的九字原则,并将民俗人文内涵融入到村庄环境整治中,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经过几年发展,如今的骑龙村青山为底,绿水掩映,家家户户修起了小楼房,养起特色水产,处处都洋溢着水美鱼肥人乐的新村新气象。

■漆功君谢睿菡本报记者邓秀英文/图

白墙绘上园林窗花、鱼塘养上特色叉尾、户内悬挂乡土图画、塘边筑上木桩围栏……日前,记者来到井研县分全乡骑龙村,只见青山为底、绿水掩映的小村庄家家户户修起了小楼房,养起特色水产,处处都洋溢着水美鱼肥人乐的新村新气象。

建设新村留住最美乡村味道

骑龙村是分全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示范村,截至目前,已经基本实现村庄环境整治“全覆盖”。该村整治最大程度地保留乡村味道,据了解,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该乡因地制宜,坚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的9字原则,并充分挖掘民俗人文内涵,将其融入到村庄环境整治中,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精雕细琢之下,一个环境优美、文化彰显的新农村坐落于乡野之间,如诗如画。

“要说村里的变化,或许我感受最深。”骑龙村一组村民周清花告诉记者,她家门口曾全都是田埂,如今,是已经硬化了的全新村道,出行便利。“新村建设以前,全村硬化村道仅为1.1公里,而今已达到11公里,完全实现了组组通,绝大部分实现了户户通。”该乡党委书记刘荣介绍,“单是公路建设我们就投资了约200万元,为方便新村建设和生产用水,还专门投资了10万余元修建提灌站,足以满足一、二组的生产生活用水。”

分全乡除了投入200万元进行公路建设、投入100万元进行风貌塑造、投入80万元进行渠系建设外,还致力于集中区修建工作。为打造全新的乡容村貌,增加村民的幸福感,骑龙村投入150万元用于房屋建设,投入100余万元进行原址拆建。“我家的房子两楼一底,宽敞明亮,全是沾了新村建设的光哟。”该村四组村民熊胜武指着新建的房子向记者介绍,“房子面积有160多平方米,装修后高端大气上档次,一点不比城里的差。”

与城市相比,农村最欠缺的就是文化生活。为补齐这块“短板”,该村文化站会不定期安排歌友会、坝坝舞和牌技大赛。“天天都有活动,只要不是赶场天,村里比镇上还热闹。”周清花介绍,每天的坝坝舞可谓风雨无阻,都是由村主任章冬梅带头领舞,数十名村民又跳又笑,宽敞的骑龙村文化活动站

不亦乐乎,“我们村有780人,外出务工的人有400多人,要不是村上时常有活动,大家哪能天天欢聚一堂啊。”

在周清花家里的墙面上,整整齐齐地悬挂着多幅精美的农民画,有反映农户美好生活的,有对村民选举进行写实的,也有农民获得丰收的喜悦场景,这些画都出自井研县本土画家饶绍清、李伯君、贾述轩、童文学等人之手,画作不但展现了新农村建设下农民安居乐业的生活,也为农户家里增添了艺术情调。“这些画家都是我们分全人。”周清花自豪地告诉记者,“分全乡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井研农民画发源地就在我们这儿。”

特色水产拓宽新村致富道路

近年来,养殖美国叉尾鮰成了分全乡养殖业的一大亮点,仅是骑龙村就发展了600多亩水产养殖。在这里,养鱼致富的大有人在,熊胜武就是其中的典型。

十几年前,内地养鱼刚刚盛行,养得好不好、赚得多不多全靠自己摸索。熊胜武2000年开始养鱼,两年后,井研县开始从美国引进新品种叉尾鮰,他及时看到了商机,在2004年大量引进,开始了自己长达10年的特色叉尾鮰养殖生涯。

“这种鱼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口味好,重量一般可达3斤左右。”熊胜武谈起自己的“养鱼经”,可谓滔滔不绝,“我只有初中文化,养鱼技术完全通过书籍自学和向有经验的前辈虚心请教,很快,我也摸索出一套养鱼方法。”据了解,水产养殖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差事,对一个现学现做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养鱼的关键在于管理、技术和资金,缺一不可。”熊胜武如是说。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熊胜武不但积累了经验,连销路也打开了,仅他一人就发展了将近80亩的水产养殖。“什么时候喂什么饲料,什么时候给鱼撒药,该注意什么细节不会让鱼得病……这些都要讲科学。”熊胜武培育的苗种体型好、生长快、抗病能力强,市场信誉度高,产品畅销乐山和成都市场。

“叉尾鮰的生长周期一般是1年,平均1亩能产1500多条鱼,约3000—4000斤。由于叉尾鮰价格波动较大,每个季度价格也略有不同,就近期价格而言,每斤只要能卖6.5元就足以保本。”唐军是当地的水产养殖大户,仅在该村就流转了400多亩土地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据介绍,从10月份至今,叉尾鮰的价格基本保持在每公斤15.6元左右,真是让养鱼人赚足了钱。

目前唐军除了重点养殖叉尾鮰外,还同时养殖有乌苏里、江团、匙吻鲟、大口鲶等特色水产品。在他的带动下,该乡水产面积已发展到5000多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提高技术运用、方便经验交流、畅通产销渠道,唐军带头成立了岷江源水产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154人加入合作社。

青山绿水掩映,鳞鳞波光闪耀,站在高处回望骑龙村,水美了,民富了,美丽新村处处透着希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