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兴鑫
今天,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峨眉山市,由铁路、高速公路、景区环线组成的现代交通路网,让峨眉山与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随着路网的完善,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农民,他们从全域旅游大蛋糕切到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峨眉山“全域转型”的大幕已然拉开。
城际铁路即将开通,峨眉山景区到成都的距离更近,时空更近。一条铁路,将四川最具活力的成绵乐经济带连在一起,也让双遗产之地与外界连在一起。
同时,以货运通道、川桃公路、张沟旅游公路、杨零公路改线等为代表的国省干线公路、旅游道路,已经拉开建设序幕。
两条货运通道的建设,让货车不再进城,缓解了景区的交通压力;川桃公路的建设,将构建起峨眉山景区的旅游环线,不仅能为旅游高峰期缓解交通压力,而且将带动川主片区旅游兴农。张沟旅游公路,将带动峨眉山新兴旅游开发,展示峨眉山新的旅游资源……
围绕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围绕“大峨眉”的战略构想,峨眉山市交通“发力”,全力“提速”,为全域旅游奠定坚实基础,让全民小康的宏伟蓝图在峨眉山脚下徐徐展现。交通先行,奠定“全域旅游”的坚实基础。
全域旅游勾画“1611”空间布局
“因为这座山,爱上这座城,峨眉好自在。”这是峨眉山的旅游宣传语。
山与城,城与山,结合得如此密不可分。交通路网,无疑连接起山与城,形成“全域旅游”的宏大篇章。
据峨眉山市旅管委负责人介绍,围绕“全域旅游”,勾画“1611”空间布局,即:一个吸引核、六大景区、一条遗产廊道、一个联动发展片。
一个吸引核,就是以峨眉山为核心。
六大景区:一是峨秀湖国际休闲度假区。规划面积约15平方公里,打造以旅游服务、商业金融、休闲娱乐、文化演艺、温泉度假、特色餐饮为主的高端度假社区。二是四季禅意国际养生度假区。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以“静养逸秀,养心圣地”为主题,打造中国禅文化度假第一区。三是梅子湾国际康疗度假区。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打造具有鲜明蜀地文化主题特征的中国规模最大的山林温泉养生聚集区。四是大庙飞来殿国际道文化体验区。规划面积约14平方公里,打造以“传世道源”为核心定位的大庙飞来殿大道文化体验区。五是大佛禅院佛教文化旅游区。占地5平方公里,已建成大佛禅院、峨眉象城、菩堤公园、文化广场及主题文化酒店集聚区、市政府公园五个部分。目前,大佛禅院正在扩建,实施佛教文化中心项目,着力打造佛教文化体验区。六是黑桥中华药博园。规划面积约5平方公里,打造集中药生态疗养、中药博览和交易、养老养生、体育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度假区。
建设一条遗产廊道:乐峨遗产走廊。
形成一个联动发展片:乡村旅游联动发展片。
交通先行展示美景串珠成链
围绕“1611”空间布局,结合“山城一体”构想,峨眉山市交通“发力”,全力“提速”,为全域旅游奠定坚实基础。
如果是北京游客乘坐飞机,来到成都双流机场,“零换乘”登上成绵乐城际铁路,不到一个小时就可抵达峨眉山景区;如果是重庆的游客就更为方便,从重庆出发乘坐“和谐号”,一个多小时抵达成都,“零换乘”转入成绵乐城际铁路,快速抵达景区。预计高铁开通后,每天进入峨眉山的游客在1.8万人左右。
如果乘客自驾游,也不用担心。乐雅高速、乐自高速,乐宜高速、成乐高速,以及即将建设的乐汉高速,构建起峨眉山连接外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路网。前者经自贡至重庆,通过航空运输连接广东广西,实现对东南亚的辐射;后者沿成都连接西安,搭建起西北到峨眉的旅游快速通道。两个交通圈一南一北相互呼应,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峨眉山观光,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益处良多。
在全域旅游的版图上,川桃公路、张沟旅游公路、嘉峨旅游干道等,将“大峨眉”的美景串珠成链。
曾经,峨眉山以留不住客饱受诟病。城际铁路即将开通,如果没有更多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将可能出现“虹吸效应”,峨眉山有可能成为观光旅游过境地的威胁,旅游综合效益不增反而降。
但是,这仅限于人们的猜测。峨眉山结构调整转型的机遇期已经悄然而来:2014年,峨眉山第三产业的投资占全社会固定投资的一半以上。其中,旅游业投入占比极重,仅“中信国安就再投200亿元”,正是看好峨眉山的旅游发展后劲。
目前,以文化旅游、养生度假、会议商务、餐饮酒店、康体运动、娱乐休闲等旅游度假产品为重点,峨眉山市引进了蓝光集团、天颐温泉公司、恒邦集团、德胜集团、四川印象集团、和邦集团、嘉创公司等企业,峨秀湖国际休闲度假区、天颐温泉小镇、飞来殿等一批高端旅游精品项目正在强力推进。
未来5-10年内,峨眉山市还将建成8个风情小镇、9家五星级酒店,5家四星级酒店,3座演艺中心,7个小球体育公园,25家康疗休闲会所、1个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
交通路网,让这些美景从深山中显现,向世人展示绝美景色。峨眉山,与世界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