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能
书法与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之一,它们不仅具有识读和表意的功能,在书法及篆刻家的手里,经过其巧妙的构思和创作,经过其精深的技巧的探索,把握和控制,在一种专业文化的升华下,他们把汉字变成了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世界上,能够把本民族的文字演变为艺术形式的国家并不多,中国或许是独一无二的。这第一是跟汉字的造形功能和造形特性相关;第二是跟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和审美创造相关;第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和探索精神的承传世代相续之故。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切身地体会到书法及篆刻艺术的历史魅力、时代魅力,感受到这种艺术形式在其代代承传中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气息。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表达其自我思想特性的领地,也为我们的艺术大厦在其时代的流变中增加了新的艺术成果。这种成果的获得让我们相信时代的向前发展,不仅仅只是经济、政治、科学的推动,它同时也包括了艺术的推动。艺术在其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仍然担当着它自身应有的角色,否则,我们的世界将不会是完整的,立体的和有意义的。
陈荣培先生痴情于书法和篆刻艺术,多年来,工作之余,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放进去了,这让人有点惊奇,甚至不可思议。因为这和他交警支队的职业和政委的身份似乎毫不搭界,没有一点相关的联系。但这个事实又的的确确发生在他的身上,并且他乐此不彼地把这门艺术作为人生的第二事业和目标加以认真对待。这让我明确了一个事实,对艺术的喜爱,创造与探索,有时与职业无关,因为对艺术的学习与创造,是个体的事,只要你喜欢,任何职业的人都可以在艺术中找到他的乐趣,找到他的施展才华的领地。我国已故山水画大师黄秋园先生,生前就在一家银行工作了几十年。但他默默耕耘,坚持不懈,终于成了一位集众家所长于一身的大画家。就此而言,我们感受到陈荣培先生对书法篆刻艺术的创作来源,是发自内心的,是人生的需要,是情感的追求,是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精神表达。
陈荣培先生最有特点和意思的书法和篆刻艺术,是他写的“福”字、“寿”字和“龙”字。他的《百福图》、《百寿图》和《百龙图》的创作,体现了他对这三个字所深含的意义的理解,“福”是吉祥的象征,是人们对健康、家庭、事业、社会、人生等等的期盼和祝愿,也是佛教教义中慈悲心怀的普渡。“福”与人生的快乐悉悉相关,因此它被每一个家庭所渴望,每一个团体所渴望,甚至是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所渴望。“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高贵、尊荣的象征,它的腾云驾雾,它的追波逐浪,它的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都体现了一个民族无谓的精神,体现了一种力量的美。陈荣培把这三个字作为书法和篆刻创作的重点,使他能够就此很下苦功,并获得书法及篆刻韵味的精、气、神的提升,让作品的技艺和品质上升到更高的层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他创作的篆刻作品《平安快乐百福印》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著作权登记证书,这就意谓着他的这件作品可以通过复制、印刷等方式投放到市场,并让更多的爱好者,拥有它,让更多的人因福而快乐,因福而平安,让我们的社会因福而更加和谐。
在陈荣培的《平安快乐百福印》的创作中,作者在形式语言和文字字形上也下了一番苦功,他充分运用方与圆的关系来构建作品,以福为中心的幅面小圆和幅面外形的大圆相辉映,大圆和小圆之间,则是正方形的篆刻“福”字按凌形排列的图形。这样一来,画面方圆结合,有统一,有变化,形式感强,寓意深刻。另一方面,陈荣培的作品在用纸上也特别讲究,他是用一种佛教黄的十全十美“福”作背景宣纸来进行创作的,这种纸的颜色古朴庄重,给人一种温暖及神圣的感觉。因此,他的以“福”以“寿”以“龙”等为载体的作品创作和建构,也在纸的颜色运用上得到了一种升华,获得了一种形与质的延伸。综上所述,我认为陈荣培先生的作品,在“佛教情”,“道教意”,“笔者心”三个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以“福”字为内容的题材,以“方圆”为形式画面,以“平安快乐”、“吉祥如意”为主旨的寓意,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佛教情”,“道教意”,“笔者心”三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显示了作者的本心和智慧,显示了一个以书法、篆刻为载体的创作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因“福”结缘的不懈努力。这值得肯定,值得赞赏。由此,我祝他在这条路一如暨往,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出来,惠及社会,惠及大众。使自己的书法艺术、篆刻艺术在更大更广的意义上获得精神价值的有效延伸。
(本文作者为乐山师范学院教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