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昕
首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在乐山举办,带给五通桥文旅产业发展一次难得的机遇。
抓融合——融入乐山“大旅游、大城市”发展战略。攀龙附凤,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效途径。五通桥紧邻峨眉山—乐山大佛,处在嘉阳小火车、沐川竹乡连接线上,具有天然的融合优势。首先在发展战略上融。五通桥完全可以凭借山水园林的自然环境和较为成熟的交通网络,与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各个项目、规划对接,解决布局上边缘化的问题,把五通桥打造成为乐山大景区的“住”地:“白天看大佛,晚上游西湖”:享露营浪漫、赏桥滩夜景、泡盐浴温泉。其次在景区景点上融合。融不是同质化,而是差异化。千年盐城是五通桥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看点和卖点。景点上融,就是要争取把五通桥以盐为主要特色的景点上升到全市的大旅游战略中,做足盐文章。三是在旅游线路上融。线路一方面指高速路、高铁、城际铁路、快速旅游通道等项目构成的硬连接的建设,另一方面就是打造特色的“软连接线路”。五通桥地处乐山与犍为之间,加之穷游时代人们的偏好,徒步旅行线可以成为乐山大佛——桫椤大峡谷——犍为嘉阳小火车三大景点的一条特色文化软连接线路。乐宜高速公路的通车,使桫椤大峡谷的交通条件得以全面改善。可在西坝镇向荣村的“官山嘴”靠岷江处开一个桫椤峡谷景区专用出口,通过一辆小火车穿过竹博园区将客人导入桫椤峡谷的“同仁井”拦河坝处,再徒步或乘坐小船到达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桫椤峡谷,进入原生态桫椤森林,与之零距离接触,沿着峡谷小溪左进右出,进入到同仁古寨,然后进入犍为石溪镇的桃花村境,再前行即到犍为的嘉阳——工业革命的活化石蒸汽小火车,游玩小火车后,既可由鸡公岭徒步返回,又可以乘坐公交车返回景区入口处,形成闭合的环线。这就构成了一条全程达80多公里,神秘的极具文化考古价值的徒步旅行线路。
抓创意——中国第一口盐井与“梦里水乡”。创意,就是要发掘“小西湖”——“都市里的乡村,乡村里的都市”、区歌《美丽水乡小西湖》、随笔《小城之远》、历史著述《千年盐城五通桥》、长篇小说《浮华如盐》、大型写生集《水韵墨律》等等历史文化积淀,找到类似丽江“艳遇”、泸沽湖“走婚”似的“噱头”。“李冰开凿的中国第一口盐井”,就是五通桥旅游的一大“噱头”。通过建盐业博物馆、恢复天车井等附带建设盐浴温泉、开发盐产品,就有看点,就有卖点,就能吸引消费。另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五通桥旅游经历的短暂辉煌,成都旅游圈中不少人还有竹根滩上的芦苇夕照、“小西湖”、“水乡”、“都市里的乡村,乡村里的都市”等记忆,这记忆会让人不由的想起戴望舒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以及唱遍大江南北的“梦里水乡”,这些记忆不仅仅是对五通桥的记忆,更是对五通桥城市气质的记忆。集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梦幻的艺术气质于一体的五通桥就是“梦里水乡”现实版,五通桥集山、水、树、桥、城为一体,五通桥更是文化名家聚集地,古有丰子恺、徐悲鸿、张大千,今有李琼久、李道熙……“大佛脚下的画家村”名副其实,而这也就是旅游的另一大噱头。以古镇为龙头打造“梦里水乡”的过程中,鼓励企业开发具有五通桥水乡品牌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发展水乡刺绣、水乡书签、水乡油纸伞、水乡纸扇、水乡诗书画等纪念品,健全文旅纪念品体系,提升文旅产业的美誉度和吸引力不失为一招好棋。
抓开发——规划建设五通桥旅游风景区。第一步,建设茫溪河文化旅游街区。街区规划在茫溪大桥和黄葛井大桥靠菩提山一侧,总长1.5公里左右,建设以步行为主的文化街区。这里不是交通要道,车流量小,又处在茫溪河风景最优美的地段,非常适合以吸引民间资本为主,引进业主开设带有五通桥文化气息的酒吧、茶舍、小旅馆、咖啡屋等,引导区内书画、根书、刺绣、奇石、古玩经营户等以购买、租借等方式入驻。建成后,既可解决五通桥文化产品有市无场、无序散乱的现象,又可成为展示五通桥文化魅力的场所,还可为古镇建设积累经验。第二步,开发建设五通桥古镇。按照《五通桥古镇开发规划》,有序完成古镇旅游风景区建设。第三步,把五通桥建成以体验为主的旅游目的地。建设从牛华红岩口起始,包括四望关、青龙嘴、古镇在内的大风景区。一是在红岩子建李冰古盐井遗址景区。以李冰开凿的中国第一口盐井为“噱头”,建设中国最大的盐文化主题公园,突出五通桥盐的特征,让游客一进入五通桥就能感受到浓浓的“盐”味。二是在四望关建西南最大的游乐园区。从杨柳湾三岔路口处到黄葛井大桥处开凿一条人工河,使四望关成为一座人工岛,再以菩提山为中心,按照迪斯尼的模式建设一个巨大的游乐岛。三是在青龙山修建帝喾陵。根据关于帝喾的传说,在青龙山修建帝喾陵,既彰显五通桥悠久的历史,增添历史厚重感,又可吸引人们前来祭祖。
(作者系五通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